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1770年12月,德国波恩市平静的一天,一个叫贝多芬的小男孩出生了。

不曾想,18、19世纪的音乐界,将会因“贝多芬”这个名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每一个伟大人物的诞生,都逃不开命运的嘲弄。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贝多芬的一生经历了两次打击,然而这不仅没有打垮他,反而促成了伟大音乐家的诞生。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贝多芬“交响乐之王”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被迫学音乐,却年少成才

贝多芬的父亲约翰·范·贝多芬是男高音歌手,兼钢琴与唱歌教师,可是约翰资质普通,人到中年也没有什么成就,还终日酗酒。

于是,约翰把自己的梦想转嫁给了儿子,开始着重培养贝多芬,一心想让他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

孩子常有,但神童不常有。

贝多芬4岁练钢琴,从白天到黑夜,后来为了不耽误训练,父亲直接就不让贝多芬上学了。

但是,从一开始贝多芬就不喜欢音乐,无奈父亲逼得紧,而他又心性要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极致才肯罢休。

1787年,贝多芬遇到了31岁的莫扎特,这位大师对贝多芬的演奏大加赞赏。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贝多芬信心倍增,他开始喜欢上音乐,并决心做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在22岁这一年,贝多芬定居维也纳,开始学习作曲,可就在贝多芬意气风发,准备在音乐界大干一场的时候,第二个致命打击悄然接近了。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突发性失聪,激发创作灵魂

失去听力这件事,无论放在谁身上,这个人的一生就被毁了。

然而这对意志力超强的贝多芬来说,反而激发了深藏在他内心的斗志。

正如哪吒大师的著名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

贝多芬在彻底失去听力之后,创作出了《第三交响曲》,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英雄交响曲》1805年4月,贝多芬亲自担任首演的指挥,此曲一出,震惊了整个音乐界。

这部作品标志着贝多芬的交响曲正式进入了成熟阶段。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之后,贝多芬创作出了6部交响曲,其内容丰富多样,最突出的的特点是音乐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积极因素,增强了对比性和戏剧性。

贝多芬因此被赋予了“交响乐之王”的称号。

他极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题材,同时也突破了交响乐的传统形式,让音乐从古典主义迈进了浪漫主义的阶段。

从古至今,无论是贝多芬的励志故事,还是莫扎特的天才加持,音乐的发展都依附于伟大作曲家的诞生。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会给音乐创作带来颠覆性改变的,将会是什么呢?

答案是:AI作曲。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我和我的祖国》

近几年,AI开始变得流行起来,从尖端科技的产业应用人工智能产品,到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智能家居, AI成为了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宠。

随着AI技术的日臻完善和成熟,AI能够作用于人类社会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音乐创作也逐步成为被AI突破的方向之一。

日前,中国平安创作了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

《我和我的祖国》的原曲是由著名作曲家秦咏诚制作完成的。

当时中国著名词作家张藜,对秦咏诚谱写的《海滨音诗》爱不释手,恳求秦咏诚再作一首相同情调旋律不同的歌曲,秦咏诚欣然同意了。

艺术家的灵光闪现是不可捉摸的,秦咏诚也不例外。

当时他坐在钢琴面前深思,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谱写过的乐章,这时,秦咏诚发现有一段不同寻常的上行旋律,定格了数次,随即他就写出了对应的下行旋律。一下子找到主旋律的秦咏诚马上围绕着这段旋律,运用复调、对位和分解和弦等作曲手法,不断地展开、变奏、升华。

不到半小时,《我和我的祖国》曲的部分就完成了。

这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在原作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经典曲目,并且该乐曲以展现中国近现代脉络为基础情感路线,描绘了从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共和国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蕴含了充沛的民族情感与丰富的时代情绪,可以让编曲表现多种风格、凸显时代特征。

那么,AI在音乐领域的创造力能有多强呢?

在分类方面,平安首先建立了庞大的历史数据曲库和完整的标签化体系。给曲子的不同章节、段落、节奏都贴上不同的标签,比如情绪、风格、主题、和声、曲式、对位、配器、调性、调式、拍号等各类音乐元素。同时,基于人工精选数据集开发了自动标注分析系统, AI系统可实现对音乐音频进行自动分析。

其次,在节奏、和声、织体、配器等方面建立了专家变奏规则库。这个规则库可以通过和声约束、对位约束、曲式结构约束等来约束AI,使得最终的成品更接近于当代交响乐审美。

接下来,运用平安首创的AVM自动变奏模型,再使用深度学习与强化学习的联合方案,经过了超过一个月的模型训练,最终让AI初步学会了变奏手法和人类的作曲逻辑。

在整个AI编曲项目的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创作中,最大的难点是——

如何设计出可以表达对祖国浓厚情感的故事脉络、并且能够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还要保存《我与我的祖国》原曲的元素,基于此进行变奏,表现多种风格、凸显时代特征,乃至成为经典作品。

但是最终依靠不懈的努力,对难点的

一一突破,不仅研发出了行业排名前列的技术,还对音乐产业起到了开拓发展空间的积极作用。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让更多人成为“作曲家”

从古至今,人们对音乐的创作和突破,正在逼近人类极限,无论是西方作曲大师,还是国内的优秀音乐家,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在维持着音乐的创新和发展。然而,单靠人类的才思与祖先留下的音乐积淀,是很难让音乐发展有质的飞跃。

AI的出现将打破僵局,为音乐创作和发展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音乐情感的表达方面,音乐是一种“二级信息”,作为情绪语言的一种,人类能感受到超越音乐本身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敏感纤细的表达与感受,可以在AI技术的帮助下提升音乐阐述内容的丰富度。

在音乐的创作层面,AI作曲极大提高了创作效率。

在音乐人工智能发展研讨会上,专家表示,音乐是一种有规律的排列,有长时程和短时程的规律。AI就是根据这些特点设计层次化模型,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训练,模型就可以自动产生类似人类作曲家作出的曲子。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AI作曲的诞生大幅降低了作曲的门槛,帮助更多人加入到音乐创作中,不仅提高了音乐的创作效率,扩大了享受音乐创作的普及面,同时也丰富了创作音乐的类型。

对于职业作曲家来说,则会给予音乐创作者更多灵感及可能性,这些都会让音乐创作的多元化以及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人都可作曲,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音乐审美和大众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教育也会随之带动发展。

这是人类第一次将AI在真正意义上与音乐结合,并通过AI学习分析输出了——集冼星海、秦咏诚等大家之长,符合当代编曲美感,又融入了包含祖国历史进程故事脉络和对祖国具有强烈热爱和浓烈情感的作品。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可以说,这个作品的诞生在人类人工智能发展史和音乐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个作品的圆满完成,并不只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只是机器人会写歌了”,更标志了AI进一步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为未来人类情感生活的精彩纷呈打开了更大的天窗。

中国平安打造的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在AI艺术探索方面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同时也使我们深信AI音乐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本文参考来源

[1].搜狗百科 贝多芬

[3].《先锋派实验音乐之涅槃--基于算法的频谱作曲技法研究》 吴粤北 上海音乐学院

[4].《我和我的祖国》的幕后故事 张小芳 党史纵横

[5].《人民的知音》 傅庚辰 人民日报

[6].【中华网 财经】

https://finance.china.com/news/11173316/20190717/36628688_1.html

*如果对内容版权问题有所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AI作曲可能将颠覆音乐产业:下一个贝多芬会是AI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