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有些歌曲是否西洋化了,你喜欢什么歌曲呢?

162844192定康养老


“我发现《中国好声音》等节目中出现一些优秀的歌手用中文唱英文歌,但席琳迪翁的发声方法和她的语言配置一脉相承,中国人唱出来听上去就很怪。如果我们的音乐被完全西化,不但没那个韵味,往深处想是件可怕的事。”

这是龚琳娜老师对当今流行音乐的担忧。

有一次,她看到中国歌手与西方歌手合唱《茉莉花》时,用花腔演唱,后来她在一次采访中,不无痛惜地感叹:“我们最美的不用,非要证明自己是国际化的。”

可能是《忐忑》走红之前,龚琳娜曾长期在国外演出的原因,她对 “中国声音”、对建立中国人的声乐自信特别关注。“如果有天我能和那些世界艺术家,和席琳迪翁、碧昂丝…… 站在一起唱我们民族的歌曲,那我就觉得公平了。” 她的身上有种 “以天下为己任” 的气质,并且真的会将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聚光灯下的舞台。

她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一种主动的担当。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对编钟的情有独钟。她和老锣在很多采访中都提到,要复活中国 2000 多年的编钟。他们在这几年之中,到博物馆研究编钟,在工厂参与铸造编钟,为编钟谱曲,训练演奏之人…… 光是敲编钟的锤子,他们就调整了不知多少次。当听到某地出土了编钟的时候,他们甚至亲往考古现场……

015 年,她号召发起了 “声音行动”,两个月的时间,走了 30 多所高校,演讲《中国音乐之美》。在「声音行动」里,龚琳娜总是又讲又唱,为中国音乐的现状担忧,为大多数人没有机会认识中国音乐而叹息。“如今的时代,高雅成为西洋音乐的代名词,流行也几乎被欧美或日韩音乐覆盖。中国音乐在哪里?我们的高雅是什么?……”

如果你对她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忐忑”、“法海你不懂爱”,那么请听听她其他的歌,比如小河淌水,比如斑竹泪,比如静夜思 比如相思染……

关于龚老师的另一个回答可以点我头像查看



每日新知DK


首先,我要说的是歌曲=音乐,那么音乐是无国界之分,不存在是否西洋化之说。毛泽东《书信选集·致陆定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当今是互联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已非常频繁,中国接收了大量西方音乐元素,作曲技法和教育体制,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确实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

其次,欣赏他国歌曲/音乐,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开拓眼界,产生共鸣,这就是“音乐无国界”。所以,与其探讨是否我们的歌曲西洋化,不如好好聆听一下。我推荐给你几首歌曲:in you head、 The poet、watching the storm 等。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能让给你满意。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