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開心不要辭職,聰明人用對三個方法,成功破局

悟空問答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提問: “國企,工作體面,收入穩定,但工作崗位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上升空間,感覺每天都在浪費生命,是該堅持還是放棄?”

有人反對 - 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人勸告放棄 — 要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其實,很多人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瓶頸期,比如:

“剛畢業,我該選擇哪個城市?”“為什麼我做了五年,還是一個經理?” “30歲了,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35歲中年危機,職場該何去何從?”

2019年,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曾經融資幾千萬、幾個億的公司突然破產、倒閉,這種企業的不穩定性又給我們的職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那麼如何才能跳出“職場瓶頸”呢?

工作不開心不要辭職,聰明人用對三個方法,成功破局

一、努力卻沒有作為,你可能陷入了隱形瓶頸期

很多人誤以為,我迷茫了,我沒有目標了,是因為我遭遇了職場瓶頸。

其實你只是懶,你沒有為自身改變做任何嘗試,這跟瓶頸期沒有任何關係。

職場瓶頸期是隻在同一個狀態下,努力了很長時間,卻沒有看到顯著的進步或者改變,這才叫瓶頸。

處在瓶頸期的人,這樣描述自己的狀態:

  • 我好像難以進步了。
  • 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如果失去現在這份工作,我不知道我還能幹什麼。
  • 我對工作好像沒有當初的那種熱情了。

職場瓶頸又分為顯性瓶頸和隱形瓶頸。

所謂顯性瓶頸,就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公司晉升通道有限、工作發展因年齡受限、身處夕陽產業等等。

而隱形瓶頸,則是隱秘不可言說的,比如,職業發展和自身定位不符、看待問題的角度窄化,思維短視無法指定長遠發展計劃等等。

顯性瓶頸多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可以解決。

而隱形瓶頸多由自身引發,這個才是需要我們時刻關心並調整的。

二、遭遇“職場瓶頸”的三大誘因

一個人職場生涯至少會遭遇一次瓶頸,平均是三次。

第一次是2-3年,第二次是6-8年,第三次是8年以及以上。這三個時間段,分別對應我們職場生涯的三個瓶頸階段。

第一個瓶頸:技能停頓,思想迷茫(2-3年)

2-3年是我們從學校到社會的最大轉折點,一方面,我們會接觸大量的人事。

人,不必多說,事,就是我們的職業技能。

剛出來工作的畢業生會發現,原來還有還有這這麼多新奇的技能,這個階段的他們求知若渴,拼命的學習,快速的進行輸入和輸出。

他們成長速度迅猛, 兩年的錘鍊,多有脫胎換骨之感。

一旦他們可以熟練操作之後,他們會發現,自己的工作已經進入了一個流程化的模式,所以很容易失去新鮮感。

但是畢竟才畢業兩年,他們的能力還不足以挑大樑。

到第三年,他們的技能提升之後,發現今年和去年相比沒有多大改變,自己也沒有機會接觸更高級的技能。

於是,他們開始停頓並思考,我還要不要繼續,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

第二個階段:技能停頓,思想僵化(6-8年)

當你通過努力突破第一次瓶頸之後,你的能力絕對占上層。

這種時候,“底層勞動人民”很難和你搶飯碗了。

位置越是高,越是容易思想固化,你輕輕鬆鬆就能到達行業月薪過萬的水平。

畢竟人是有惰性的,於是你開始懈怠了。

但是當你看到,身邊朋友要麼晉升,要麼跳槽到更好的公司,而你總被這種消息一次一次刺激這心靈,想改變卻發現自己有心無力 — 高不成,低不就的時候。

這就迎來了你的第二次職業瓶頸。

第三個階段:技能停頓,思想佛系(8年以上)

8年以上,職場老手,你深諳人情世故,職場規則,做事圓滑,在職場上不會犯大錯。

你會覺得無所謂了,再升也升不到哪裡去,就這麼安安穩穩的選一家公司養老吧!這種思想就非常危險了,這會給你35歲後埋下一顆巨大的發展隱患。

工作不開心不要辭職,聰明人用對三個方法,成功破局

三、如何應對職場瓶頸?

1、第一個階段 — 做更難的事情

思想迷茫是很多年輕人都會遭遇的問題,但是我們把技能停頓放在第一位,就說明先解決技能問題,迷茫就可以得到解決。

這個階段,我們就要主動要求去做一些更難的事情。

朋友塗塗前年轉業做平面設計,剛開始成長很快,每一天都覺得自己過得很有意義。

但是今天上半年,她遇到了自己第一個發展瓶頸 — 該掌握的技能都掌握了,突然感覺自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但是她沒有止步不前,而是通過不斷的嘗試不同的領域,主動要求去做電商設計,網頁設計,去督促自己主動學習成長,終於她贏來了職業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 入職到了一家更大的設計公司。

2、第二個階段 — 提高個人產能

部分職場人,覺得自己已經到達一定高度了,於是便停滯鬆懈,由前期每天超量完成工作,到後期的循規蹈矩,偷懶地完成工作。

在職業發展曲線中,有一條曲線,叫“個人產能曲線”,這條線代表你的真實能力。

工作不開心不要辭職,聰明人用對三個方法,成功破局


什麼是個人產能?

個人產能就是,同樣的技能,同樣的客戶資源,有些人可以把其價值最大化,發揮其最大的效用。

很多遇到職場瓶頸的人,正是因為一昧的固步自封守舊,所以他們無法承受任何職業變化的打擊。

比起通過慣性的方式,花時間加班、學習簡單的技能,不如將自己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轉化、升級改造,突破瓶頸,讓“邊際效益遞減”曲線的下降端變得平緩,從而延緩“個人產能拐點”的出現。

這種時候,就需要我們自我魔鬼式練習折磨。

不僅要大量的技能練習, 還有從不同的領域入手,去觀摩市場變化,比起第一個階段做更難的事情, 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是更難,更具有挑戰,投入產出比更高的事情。

3、第三個階段 — T型發展,重新學習

第三個階段,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可能就這樣了,於是開啟了養老模式。

這種信號是很危險的。

突破這個階段瓶頸的關鍵點是,要開始從縱向深度的學習,開始進入橫向學習的模式。

工作不開心不要辭職,聰明人用對三個方法,成功破局

很明顯,橫向學習的模式黑色區域所佔面積更大。

職場生涯前期,縱向探索固然重要,因為知識技能是你站穩腳跟的基石。

但是在後期,你越是專研,難度越大。

就像我們打井一樣,剛開始50米難度一般,但是到後80米的時候,可能難度就不止兩倍,能站在金字塔頂尖的,都是冰山一角的人才,普通人很難達到。

所以到職場後期,選擇T型發展,成為一個橫向型人才就很重要了。

我們在學習其它領域的時候,如果在非常寬的寬度一起下工夫,效果就會非常明顯。

我們要用20%時間達到80%的效果,而不是選擇只研究自己的固有領域,需要80%的精力才達到最終的20%效果。

工作不開心不要辭職,聰明人用對三個方法,成功破局

四、寫在最後

每個人都有幾十年的職業生涯,沒有人會一輩子一帆風順的,誰都會遭遇瓶頸和看似難以跨越的坎。

解決以上問題最關鍵的,就是永遠不要停止學習,固步自封,要多去外面看看,#職場達人煉成記#尋找新的機會並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評估。

到底是公司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很重要,知道如何做更重要。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