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药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煎熬中药的方法很重要,我给大家说下

让中药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煎熬中药的方法很重要,我给大家说下

发明中药煎熬方法的人他是一位厨师,名字叫伊尹。伊尹精通烹饪技术,又懂得一些药物的功效、性能。他常常想:药物若能象烹调食物一样进行煎煮,取汁服用,药效一定很高。经过他反复实践,终于发明了治疗疾病的汤液。

煎药方法,大有学问。如果煎法不当,不但会降低药效,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煎出高质量的药汁。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煎药技术。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那么,中药应当怎样煎熬呢?我给大家详细讲一讲,

一、选好煎熬中药的器具,

让中药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煎熬中药的方法很重要,我给大家说下

选择好煎药工具是煎药的首要环节。煎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锅。最近很多使用不锈钢的也可以,不宜使用铁锅,铝锅煎药。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碰上铁和其它贵重金属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它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降低药效。

此外,煎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煎药完毕最好立即去渣洗净。锅内若残存一些药渣,将会影响再次煎药的效果。

二、注意加水量

煎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太多,则无端地延长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患者也不能都喝下;大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且易煎干。

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一般煎药时水面以高出药面1~2横指为宜。当然,用水的多少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

还应当根据医师处方中的用药量(即药味的多少)来确定。

煎药时,水要一次加好,不宜再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

三、掌握火候的大小

古人对煎药火候,有严格的要求。北宋自然科学家沈括曾说:“药有可以久煮,有不可以久煮者,有宜急火,有宜温火者。此煮炼之节也。”若用火过急,会使汤液沸腾外溢,造成浪费;另外,药汁也会很快熬干,药效不能充分煎取出来,且容易煎干。小火煎煮则费工费时。常采取急火煎沸,慢火煎至液成的办法。一般感冒药不宜久煎,多以急火煎取;滋补药则宜小火久煎慢炖。

四、不同的药物对煎熬的时间长短有要求

药物有可以久煮的,有不可以久煮的;有久煮方能煎出药效的,也有久煮反而降低药效的。因此,把握好药物的煎熬时间亦极为重要,它们常根据药物的质地和功用来确定。

1.滋补类药物:俗称“补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根茎、果实;动物的甲、角、壳等,质地坚硬厚实,难于溶解,煎药前常须捣碎,并适当延长煎药时间。一般头汁煮沸后,文火煎半小时至一小时;二汁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左右。个别的须焖煮数小时以上。

2.解表发汗类药物:俗称“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全草或花、叶,其质地轻扬,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熬太久则易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一般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即可。

3.一般性药:即普通治疗药,具有多方面功能,故宜视其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煮沸后再煎半小时即可。

另外,介绍几种特殊的中药煎熬方法。

1.先煎:有时,医生开完处方,会告诉你其中一味或数味应当先煎。这是因为,一个处方中,不同的药其有效成分析出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有些药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有效成分,有些药则未必。矿石类及有壳的果实类药物应先煎,有毒类药物如附于、川乌,草乌等则更应先下久煎,以减轻毒性。

2.后下:多指含有芳香气味,久煎易失效的一类药物。另外,有一些药,为了留取其峻效,亦常后下,如大黄等。

3.包煎:多是带有绒毛或质地轻体积小的颗粒种子以及易粘、易被煎糊的药物。绒毛在药汁中不易被去除,服下后刺激咽喉。易引起剧咳。质地轻的种子浮于水面,药汁沸腾时易溢出锅外,所以最好包煎。

4.另煎或冲服:多是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片等。若将之与众多药物混煎并作为药渣弃去,则太浪费,故应先煎好再兑入药汁服用。还有一些药,根本用不着水煎,只须加热溶化或磨汁兑进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让中药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煎熬中药的方法很重要,我给大家说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