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规模会越来越小,ICU则越来越大,重症患者会越来越被重视

点右上角“关注”,给你更多

专科ICU真的有设置的必要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教授反问道:医院为什么需要重症医学科?对于医院而言,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是评价医院综合能力的核心标准。因此,重症医学是专科发展的支撑和平台。只有重症医学发展好,专科医师才有底气去救治危重疑难的患者。专科发展所带来的危重患者又能促使重症医学进一步的深化与提高。毫不夸张地说,重症与专科之间存在着“唇齿相依”的相互促进关系。

医院规模会越来越小,ICU则越来越大,重症患者会越来越被重视

重症医学的价值日益凸显

以汶川地震为例,当初对重症伤员做出的死亡预测是40%,在全国乃至全球重症救治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最危重的伤员集中救治,将专科引入ICU中共同解决专科问题,最终实际死亡率降到9.8%。这是目前为止全球八级以上地震中最好的成绩,而这个成绩是在中国重症医生的手里,足以凸显重症医学的价值。

不可否认,多学科协作才是救治患者的关键。但这样的协作应该是一种整合,而不是混合。在诊疗中,将各科专家的建议进行整合,通过自己的临床思维,制定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案。这并不容易,“专科医师﹢呼吸机并不等于就是ICU医师。”重症救治不是简单的治疗措施的叠加与组合。

重症患者的需求是ICU的发展源泉

经过多年的发展,重症医学科的基本要素越来越明晰:一是服务对象是重症患者;二是空间和硬件符合基本数量、布局与质量;三是具备专业化、资质认定的医、护、技团队;四是隶属医院直接管理的二级学科,也是院内和区域性重症救治资源。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患者的需要,规模较大的ICU,在集中管理基础上的亚专业细化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使得ICU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不仅具有综合抢救的能力,也能与专科医师间有更深入的协作,真正做到多学科的协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专科提供更好的支撑,使ICU获得更大发展。

重症医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它还包含着很多的社会责任,在各类公共卫生事件或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总是能看到ICU大夫忙碌的身影。陈竺部长曾说过:“集中在重症医学平台进行的多学科的深入协作,是降低中重症伤员死亡率与致残率的关键。”在以后的发展中,医院的规模会越来越小,而ICU则会越来越大。

康焰强调:“专科ICU是专科重症患者的ICU,不是专科的ICU,更不应该是专科医生的ICU。”重症患者的需求是ICU的发展源泉,未来,我们必将会因自己是一位重症医生而自豪。

欢迎合作与投稿,我们的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医院规模会越来越小,ICU则越来越大,重症患者会越来越被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