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機上癮如何根治?不聞不問影響健康,媽媽別不當回事

在網上經常能夠看到類似這樣的新聞:一個孩子又一個孩子,墜入了河裡,或者一個橫穿馬路遭遇交通事故,究其原因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竟是因為沉迷低頭玩手機,無心顧及道路前方,因此而出現了這樣或者那樣的事故。

低頭族在生活中不難見到,隨著科技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家庭給孩子配備了手機,為的就是能夠便利和孩子時刻保持聯繫與溝通,但是也在不知不覺間埋下了重大的隱患,那就是孩子長時間地接觸手機,導致“上癮”,沒有辦法脫離手機一秒鐘,一不小心就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孩子手機上癮如何根治?不聞不問影響健康,媽媽別不當回事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還處於年幼的階段,沒有任何自救的能力,那麼當孩子沉迷手機的時候,掉進河裡或者衝進了馬路中間,那麼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父母得知後悔不當初,又無可奈何,是多麼大的悲哀。

▶▶孩子為何會對手機“上癮”

★大腦的獎賞機制迫使孩子行動

基於神經生物學原理中大腦獎賞機制————多巴胺能系統,當大腦發現能夠獲得獎勵的時候,會將多巴胺神經遞質進行釋放,激勵大腦做出行動反饋,以完成“我想要”的目標,收穫快樂和滿足感,並且不斷地為了獲取這樣的感受而去做更多的行動和努力。

孩子的大腦也是一樣的,能夠“預測”未來獎勵,並且渴望能夠獲得快樂和滿足感,因此一次次地指導著孩子的身體做出對應的行為,因此,當孩子們在玩手機的時候,大腦感受到“獎勵”,釋放出多巴胺激發大腦指導身體做出反饋,讓孩子因為玩手機收穫的快樂和滿足感而一次又一次地沉迷手機,離不開手機。

孩子手機上癮如何根治?不聞不問影響健康,媽媽別不當回事

★孩子具備模仿成人的能力

細心的家長一定能夠發現,每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具備超強的模仿力,他們在生活中會細心地觀察家長和身邊人的一言一行,並且樂忠於模仿和學習他們,比如說一些生活習慣,說話的方式,興趣愛好等等。

在最開始的時候,孩子對手機這個物件並沒有充足的瞭解,但是在家庭裡,如果爸爸媽媽一回家就抱著自己的手機看電視,刷視頻,看電影,玩遊戲等,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玩手機,而忽略跟孩子進行親子互動,就會激發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心想,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能夠讓爸爸媽媽如此地喜歡,以致於有時候都忘記要和我玩耍了呢?

好奇心驅動孩子們去模仿和學習父母的行為,開始接觸手機,加上孩子天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就很容易在摸索的過程中懂得如何玩好手機,一旦接觸就沉迷其中,當家長們意識到孩子們不能夠長期玩手機,玩手機危害孩子健康成長的時候,往往都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孩子已經沉迷,想要切斷這樣的誘惑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孩子手機上癮如何根治?不聞不問影響健康,媽媽別不當回事

▶▶沉迷手機對孩子造成了哪些危害?

★孩子的視力下降,出現頸椎疾病

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自家的孩子倘若沉迷於玩手機,最明顯的一個危害就是

導致孩子的視力直線下降,看東西越來越模糊,孩子很小就需要佩戴上厚重的眼鏡。

有調查表明,孩子如果玩電子產品連續達到20分鐘,平均視力將會從50度下降到43.8度左右,平均每分鐘眨眼的次數達到7.67次,平均5.3秒的時間會出現淚膜破裂一次。

另外,長期沉迷玩手機的孩子,嚐嚐不是歪著身體,就是躺在床上,窩在沙發上,各種各樣的姿勢都有,孩子是覺得這樣的姿勢非常地舒服,但時間一久就會對頸椎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出現各種各樣的頸椎病。

在福建有一個10歲的男孩,就因為長期玩手機的緣故頸椎退化成為了年經五十歲的老人的頸椎,讓他的父母為此而感到深深地自責,十分後悔沒有早早地阻止孩子玩手機。

孩子手機上癮如何根治?不聞不問影響健康,媽媽別不當回事

★影響孩子日常生活中做事情的專注力

處於浮躁的現代社會當中,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愈發犯下了一種離不開手機的病,每過一會兒就要拿起手機瞧一瞧,根本離不開手機。

對於孩子來說,長期沉迷手機,當離開手機需要在教室當中認真地聽老師講課,或者是需要孩子認真地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很浮躁,腦子裡想的都是如何讓時間快一點過去,如何快點拿回自己的手機,可以玩遊戲看視頻等等。

在手機當中充斥著多姿多彩的內容,在不知不覺間具有某種強大的吸引力,讓孩子對它充滿了嚮往,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就再也無法安靜地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沉迷手機讓孩子患上人際交往困難症

本應該活波開朗,結識眾多小夥伴的

孩子,因為沉迷手機,講更多的時間都花費在玩手機這件事上,而減少了外出活動,接觸其他的小夥伴的次數變得越來越少,在不知不覺間就讓孩子形成了人際交往困難症。一旦離開了手機,遇見陌生人,孩子就會變得很焦慮,很緊張,面紅耳赤,不知道該如何去和人交談,變得愈發缺乏自信,內向孤僻。

★給家庭帶來意想不到的“事故”

在文章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說到了,沉迷手機常常會讓孩子可能面臨事故的發生,無論是在走路還是在做任何的事情,孩子都將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手機當中,那麼,忽略了身邊可能存在的一些危險隱患,一不小心就會導致慘劇。

在新聞中,我們不難見到有孩子玩手機從樓梯摔下,掉進河裡等等事件,因此希望家長們要重視。

孩子手機上癮如何根治?不聞不問影響健康,媽媽別不當回事

▶▶這些方法幫助你的孩子克服“手機上癮”

★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眾所周知,許多知名的企業家都會對自己的孩子設置嚴格的要求,比如喬布斯先生就告訴自己的孩子沒有使用ipad的時間為三十分鐘,使用智能手機的時間為三十分鐘

週末的話使用的時間也是嚴格地按照規定執行,倘若違反了規定,便需要歸還手機,以後再也不能玩。

設定嚴格的時間標準,並且要求孩子執行,不可違反,把握好分寸,讓孩子從小就有意識地知道做任何的事情都是有規定的,不能夠完全地隨心所欲,也讓孩子在玩手機的時候明白,一直玩手機對於自己而言,是一件不值得被鼓勵的事情。

★家長需要嚴於律己,以身作則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電子產品,對於手機的認知也非常地淺顯,正是因為父母的行為引發孩子強烈的好奇心,才導致了他們後面的模仿行為,甚至沉迷。因此,嚴於律己,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身為家長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則,自己不沉迷於玩手機,而是花費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和呵護,讓孩子能夠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與愛,孩子才能夠脫離模仿父母玩手機,性格發展畸形的魔咒。

孩子手機上癮如何根治?不聞不問影響健康,媽媽別不當回事

★提升孩子的媒介素養

在狠多的家庭當中,以為給孩子使用手機,通過網絡來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跟上時代的潮流,禁止孩子玩手機的話,孩子就會因為無知而沒辦法在朋友圈當中存活,落於人後。

其實,家長想要運用網絡給予孩子一定的良好教育並沒有錯,錯就在於我們需要為孩子進行網絡內容的篩選,需要培養孩子提升“媒介素養”。

簡單地說,就是需要讓孩子知道,手機是電子產品,網絡媒介,我們要運用手機取學習優秀的網絡知識,拓展自己的視野,要拒絕和反對不良信息。孩子在不會篩選的時候,家長要介入其中,阻止孩子們接觸到不適合他們年齡段的網絡信息。

美國兒科學會就建議,18個月以下的孩子不能夠使用除了視頻聊天以外的電子產品,2到5歲的孩子,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當為一小時,並且觀看的內容要經過嚴格篩選,確保為優質的內容,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

如果這個世界上存在著更多好玩有趣的事情,孩子具備自己的興趣愛好,並且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父母去做一些趣味冒險的事情,那麼孩子也不至於一整天都想要抱著手機玩。

家長應當為孩子培養興趣愛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帶孩子學習畫畫,外出寫生,比如說帶孩子一起讀童話故事,認識更多的卡通人物等等。這些都能夠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樂趣,並且更加投入到實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當中,漸漸地遠離手機。

家長們,你們是怎麼做的呢?歡迎您的參與,與我們一起討論更多育兒知識,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感到滿意母親點贊,或轉發分享出去,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