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之中,敵後兵工廠拔地而起支援抗戰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战火之中,敌后兵工厂拔地而起支援抗战
战火之中,敌后兵工厂拔地而起支援抗战

1938年的中國大地,戰火正在迅速蔓延。這一年6月,武漢會戰打響。為了速戰速決,逼迫中國政府投降,日軍先後投入約25萬兵力參加作戰。

战火之中,敌后兵工厂拔地而起支援抗战

4個半月血戰,斃傷日軍近4萬人。1938年10月27日,武漢失守。在這期間,中共中央抓住日軍南下的有利時機,向河北、山東的平原地區派遣主力部隊進行遊擊戰,開闢了一系列新的敵後抗日根據地。

战火之中,敌后兵工厂拔地而起支援抗战

冀中根據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闢成功的。1938年5月4日,冀中軍區成立。人民自衛軍與河北遊擊軍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在平原開展遊擊,沒有山地進行隱蔽,是非常困難的事。為了增強作戰能力,冀中軍區在成立之初,便建立了第一個修械所。第二年,正式成立軍工部。

战火之中,敌后兵工厂拔地而起支援抗战

龐天儀,八路軍兵工廠老戰士 原兵器工業部副部長

龐天儀:“有這麼個七八個精英人才,留學生有兩位,剩下的燕京、清華等等這些學校(的畢業生),他們其實也沒幹過,就是從書本知識,有些這個英文(書),那時候我們看不懂,他們行。”

战火之中,敌后兵工厂拔地而起支援抗战

在眾多專業人員的努力下,冀中根據地在大沙河兩岸,建立了南北兩個軍工區域,除了眾多修械所外,還有化學廠、炮彈廠、子彈廠、翻砂廠等等,已經基本形成軍工生產的體系。不只是冀中,整個敵後抗日武裝力量所在的區域,人們都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紛紛建立自己的兵工廠或修械所。它們都從幾十人的規模起步,幾把銼刀,一兩臺手搖機床,一個自制的風箱,看起來比鐵匠鋪強不了多少。

战火之中,敌后兵工厂拔地而起支援抗战

從簡單修理槍械,到生產手榴彈、地雷,再到復裝子彈、機器製造、火炸藥製造,甚至能自行生產步槍和迫擊炮彈,為敵後抗戰提供了重要的武器裝備支持。

战火之中,敌后兵工厂拔地而起支援抗战

這片古老的土地雖然遭到侵略者的蹂躪,但從來沒有屈服,更沒有放棄過抵抗。

來源/《軍工記憶》

全國產經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817,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