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來,讓村裡的孩子們有書讀!”這對“80後”夫妻教師做到了

“留下來,讓村裡的孩子們有書讀!”這對“80後”夫妻教師做到了

在農村學校,骨幹教師留不住是普遍難題。新教師在學校鍛鍊幾年後,“翅膀長硬,羽翼豐滿”後,會千方百計考調到城市學校。在德陽市相對貧困的中江縣,農村學校長期受到這一問題困擾。特別在地處偏遠山區、條件艱苦、學生人數少的校點,青年骨幹教師一直處於緊缺狀態。城市學校愈來愈強,農村學校愈來愈弱,這是大多數地方面臨的共同問題。

2015年6月,《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發佈,要求多渠道提高偏遠地區農村教師的質量,改善鄉村教師的資源配置;2016年7月,國務院頒佈《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到2020年,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這一切,對農村教師意味著什麼?又將給他們帶來哪些改變?日前,本報記者在中江縣太安鎮中心學校保安分校,遇到了“80後”夫妻教師劉歡、覃林,他們已紮根鄉村10年,成為了“教育脫貧”的中堅力量。

“留下来,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书读!”这对“80后”夫妻教师做到了

劉歡與覃林

十月的川東北農村安詳、美麗。山上的樹木還是綠油油的,壩裡的稻田已收割完畢,成捆的稻草還立在田裡,稻茬整整齊齊,像教室裡安靜的孩子。在鄉村,人氣最旺的是學校。每天,總有稚氣的童聲傳出校園,讀書聲、歌聲、歡笑聲從一片蒼翠蔥蘢中透出,使鄉村更美好、人心更寧靜。

風景雖美,但村裡的人越來越少了,生活方面也不如城市便利。但是,河北省易縣的劉歡卻愛上了這裡,留在了這裡,除了風景,她愛上了中江的人、孩子,以及中江的鄉村教育。

“留下来,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书读!”这对“80后”夫妻教师做到了

中江縣太安鎮中心學校保安分校

來到保安,一晃十年

太安鎮地處中江縣南片山區,距離縣城80多公里,每年都有10多名教師選擇離開這裡。老教師是自然退休,而青年教師要麼是“特崗計劃”服務期滿後,考調入別的工作或乾脆辭職,要麼是參加公招考調入城區學校。

保安村距離太安鎮還有4公里,保安分校作為一所有6個年級的校點,有99名小學生。10年來,劉歡、覃林送走了不少夥伴。今年上半年,最後一個老教師退休離開後,小兩口已成為學校“元老”級的教師了,“除了分校校長,他就是學校年齡第二大的了。”劉歡指著丈夫覃林笑著說。

2008年,從宜春學院畢業後,劉歡帶著戀人覃林一起到劉歡的家鄉——河北省易縣一所學校任教。“劉歡是老大,還有一個妹妹,她父母希望她留在身邊。”然而,在易縣生活了一個多月,覃林無法適應北方乾燥的氣候。看著愛人實在痛苦,劉歡感動中更是心痛。當年10月,小兩口瞞著父母,一起回到四川省中江縣覃林的老家,全力備考教師。“我們決定,必須考上公招教師!”覃林說。

2009年,德陽市的教師公招地理學科只招一個人,覃林考了第一名,分配到離家20公里外的這所村小任教。當年,小兩口組建了家庭,劉歡也提前“上崗”,成為保安分校的一名代課教師。2010年,劉歡順利考上教師編制。

這對教師夫妻在保安分校一待就是10年。

“留下来,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书读!”这对“80后”夫妻教师做到了“留下来,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书读!”这对“80后”夫妻教师做到了

劉歡給學生上數學課

條件差,也要留下來

走進劉歡和覃林簡陋的小屋,一床、一桌、一椅、一櫃,整潔、簡單,唯一的家用電器是廚房裡的微型冰箱。“現在條件已經比剛來的時候好多了,我們已經很滿意了。”劉歡笑著說,教師週轉房和教學樓都是這幾年新修的。

而在2009年,當覃林帶著劉歡來到保安分校的時候,小兩口內心還是失落的。當時道路還沒有硬化,進村道路泥濘,當時保安分校還是老舊的房子,宿舍漏雨,兩人只好借鄉政府的房子住。

剛來的時候,年輕教師少,作為唯一的女教師,缺乏同齡、同性人的交流讓外地人劉歡感到孤獨和壓抑。“生活也比較艱難,我們只有每個週末到太安的鎮上和附近的馮店鄉去買點生活用品,一週買一次。”劉歡說,當時,她真正體會到李白所寫“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含義。

有一次,剛下了一場大雨,覃林騎摩托車載著劉歡去學校。那天,路面泥濘打滑,摩托車衝下了兩米多高的土坡。泥水把摩托車的排氣管給淹了,需要把車豎起來才能倒掉裡面的泥和水。兩人搗鼓了大半天,還是無計可施。這時,附近的村民聞訊趕來,男女老少七八個人二話沒說立刻幫他們把車給抬上來了。覃林和劉歡不停向老鄉道謝,老鄉們笑呵呵地說:“謝什麼,不用,你們這些大學生能到我們這裡來教我們的娃,我們高興、感謝還來不及呢!……”

這件事深深地觸動了劉歡和覃林,他們認識到——留下來,不辜負村民們的期望,讓村裡的孩子有書讀、有人教,就是他們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留下来,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书读!”这对“80后”夫妻教师做到了“留下来,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书读!”这对“80后”夫妻教师做到了

保安分校可愛的孩子們

“在這裡教書很純粹”

2013年,劉歡、覃林迎來了小寶寶。一開始,兩個人把孩子留在保安,孩子生病了要跑上百公里去就醫、看病,很不方便。後來,兩人在縣城買了房,覃林的母親在縣城幫忙帶孩子。

劉歡說,孩子1歲時,有一天突然高燒至40度,村上的醫生束手無策,小兩口連夜把孩子送到成都醫治。因為村小“一個蘿蔔一個坑”,天矇矇亮,夫妻倆又馬不停蹄驅車趕在8點半回到學校,洗把冷水臉就到教室去了。

“在縣城買了房,以後會去城區學校麼?”記者問道。“我們不願意進城,在這裡教書很純粹。”覃林帶的第一個班有21名學生,現在有17名在讀高中,這是最讓他們欣慰的一件事。“每年他們都會給我打電話,這就是作為一個教師的幸福,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覃林堅定地說。

“鄉村的孩子質樸、純真,只要你對他們好一點點,他們就會拿出自己的全部來回報你。”劉歡說。

留守兒童多,問題就多。一天,班上的小麗(化名)把別人存在她那裡的5塊錢丟了,不知道怎麼辦,覃林拿出錢幫她還上。“我覺得我用5塊錢收買了小麗。”覃林開玩笑地說。小麗後來學習非常努力,“比較遺憾的是小麗父母后來離婚,她的成績受了影響,考入了不太理想的高中。”

每天中午為學生蒸飯、一起接教室裡漏的雨……10年來的點點滴滴,劉歡和覃林都記在心裡,他們無微不至地關心著學生,也收穫了快樂。

每週五下午放學後,劉歡就會坐車回縣城的家,而作為教導處副主任的覃林卻不能回家。“週六是扶貧日,在中江,每個幹部教師都有對口幫扶的貧困戶,我們會上門宣傳扶貧的政策,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有時候還得幫他們打掃衛生。”覃林說。

經過10年的歷練,34歲的覃林儼然已是教學經驗、管理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了;33歲的劉歡擔任了六年級的數學老師,同時還教兩個班的科學課程。“現在生活平和而穩定,我們都非常滿意。”更讓劉歡高興的是,今年保安分校新來了4個老師,“他們都叫我‘歡姐’,同事們相處都非常融洽。”

“學校89名在崗在編教師中,40歲以下的教師已佔到絕大多數。”太安中心學校校長丁勇告訴記者,“今年,我們大手筆補充了22名新教師。他們充滿朝氣,也充滿夢想。我考慮的是,怎麼點燃他們。為他們創造各種便利條件,讓這批來到邊遠山村的年輕人3—5年內‘長羽毛、硬翅膀’,在為農村教育服務的同時,為自己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育是傳承的事業。鄉村老教師退休了,覃林、劉歡這樣的年輕教師又來了,鄉村裡的讀書聲不會消散。

在這裡,見證教育無限可能!

“留下来,让村里的孩子们有书读!”这对“80后”夫妻教师做到了

新浪微博:@教育導報1988

地址:成都市上南大街49號吉祥大廈60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