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时薪13美元的美国工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今天终于花两个小时看完了《美国工厂》,心情复杂。

《美国工厂》:时薪13美元的美国工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奥巴马夫妇与电影导演

因为这是一部跟拍近三年,真真切切记录了近五年美国工人在中国企业的工作生活故事,让我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工作状态。看了这部想要表达的角度很多:美国制造业衰落下的失业问题、中美工人观念差异、奥巴马电影处女作的政治色彩等等。可是我注意到的是,作为曾经“高富帅”的俄亥俄州,随着汽车制造业的衰败,6000多美国蓝领工人因工厂关闭无事可做,中国企业家曹德旺“救世主”般在这里开设新厂新创2000多个职位。

《美国工厂》:时薪13美元的美国工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新工厂给予美国工人生活希望

《美国工厂》:时薪13美元的美国工人,到底是怎么工作的?

曹德旺回国途中惦记着美国工厂的未来

新工厂给予大部分美国工人13美元的时薪,显然比中国工人的工资高出三倍,也是谓“入乡随俗”。在我想,对于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甚至无法支出房租只能住在地下室的美国工人,必定十分重视这份工作,甚至战战兢兢不要再被辞退,也必定比中国工人更加卖力工作才是,因为在中国,我们的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告诉我们“拿多少钱,干多少事”。

可随着,美国工人却干活效率低、并且一天8小时周末双休拒绝加班、会抱怨厂房通风设备不好影响健康、讨厌管理者一直把产量挂在嘴边。虽然有中国工人的技术传授,新工厂9个月还是亏损了4000万美元,曹德旺在回国的飞机上望着窗外,忧心忡忡的说“美国工人效率低产出低”。

看到这里,我也点头肯定一下,难怪美国制造业衰落,就是国家太富有了,人们都变懒了。

而大洋在岸的“福耀玻璃厂”本部的中国工人是怎样景象。为了提高效率改善经营状况,曹德旺邀请美国员工来中国参观学习。中国工人可以零工资加班、集体唱厂歌的半军事化管理、可以有分工明确的自动化产品线、可以不带防护的挑捡碎玻璃,也可以一起跳舞表演节目一起举办集体婚礼,这刷新了美国员工对中国工人的认知,有惊叹、惊讶也有感动“we are one!”。

在电影中,当然也是真实的生活中,中国人是勤劳而智慧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甚至可以忍受一年半载回家一次与子女团聚。而美国工人则完全不同,他们抱怨工作强度、不能忍受工作环境恶劣,甚至引入工会介入,来导致“福耀集团”与美国工会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自己丢掉“饭碗”的风险来为自己争取劳动者权益。美国工人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让他们丢掉了自己的“饭碗”,更是美国制造业逐渐空心化、失业率逐渐增加的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