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廠》:時薪13美元的美國工人,到底是怎麼工作的?

今天終於花兩個小時看完了《美國工廠》,心情複雜。

《美國工廠》:時薪13美元的美國工人,到底是怎麼工作的?

奧巴馬伕婦與電影導演

因為這是一部跟拍近三年,真真切切記錄了近五年美國工人在中國企業的工作生活故事,讓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美國普通人的生活工作狀態。看了這部想要表達的角度很多:美國製造業衰落下的失業問題、中美工人觀念差異、奧巴馬電影處女作的政治色彩等等。可是我注意到的是,作為曾經“高富帥”的俄亥俄州,隨著汽車製造業的衰敗,6000多美國藍領工人因工廠關閉無事可做,中國企業家曹德旺“救世主”般在這裡開設新廠新創2000多個職位。

《美國工廠》:時薪13美元的美國工人,到底是怎麼工作的?

新工廠給予美國工人生活希望

《美國工廠》:時薪13美元的美國工人,到底是怎麼工作的?

曹德旺回國途中惦記著美國工廠的未來

新工廠給予大部分美國工人13美元的時薪,顯然比中國工人的工資高出三倍,也是謂“入鄉隨俗”。在我想,對於一直處於失業狀態甚至無法支出房租只能住在地下室的美國工人,必定十分重視這份工作,甚至戰戰兢兢不要再被辭退,也必定比中國工人更加賣力工作才是,因為在中國,我們的儒家傳統文化思想告訴我們“拿多少錢,幹多少事”。

可隨著,美國工人卻幹活效率低、並且一天8小時週末雙休拒絕加班、會抱怨廠房通風設備不好影響健康、討厭管理者一直把產量掛在嘴邊。雖然有中國工人的技術傳授,新工廠9個月還是虧損了4000萬美元,曹德旺在回國的飛機上望著窗外,憂心忡忡的說“美國工人效率低產出低”。

看到這裡,我也點頭肯定一下,難怪美國製造業衰落,就是國家太富有了,人們都變懶了。

而大洋在岸的“福耀玻璃廠”本部的中國工人是怎樣景象。為了提高效率改善經營狀況,曹德旺邀請美國員工來中國參觀學習。中國工人可以零工資加班、集體唱廠歌的半軍事化管理、可以有分工明確的自動化產品線、可以不帶防護的挑撿碎玻璃,也可以一起跳舞表演節目一起舉辦集體婚禮,這刷新了美國員工對中國工人的認知,有驚歎、驚訝也有感動“we are one!”。

在電影中,當然也是真實的生活中,中國人是勤勞而智慧的,兢兢業業恪盡職守,甚至可以忍受一年半載回家一次與子女團聚。而美國工人則完全不同,他們抱怨工作強度、不能忍受工作環境惡劣,甚至引入工會介入,來導致“福耀集團”與美國工會不可調和的矛盾,以自己丟掉“飯碗”的風險來為自己爭取勞動者權益。美國工人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讓他們丟掉了自己的“飯碗”,更是美國製造業逐漸空心化、失業率逐漸增加的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