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放緩,保健食品行業的陣痛期未過

去年年底,直銷企業權健曝出的虛假宣傳風波,讓公眾對整個保健食品行業的信任度一下子降至冰點。由直銷保健食品企業引爆的危機,非直銷企業也不可避免受到拖累。從目前非直銷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或者分銷企業披露的三季報來看,行業仍處於陣痛調整中。

10月24日晚間,湯臣倍健(300146.SZ)以及江中藥業(600750.SH)都相繼公佈了三季報業績,而這兩家的保健食品業務都面臨收入放緩的情況。

先拿湯臣倍健來說,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81億元,同比增長28.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91億元,同比增長12.56%。對比今年中報,公司這樣的業績增速是在進一步放緩。公司今年中報的營收以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速分別是36.88%和23.03%。

而江中藥業的形勢更加嚴峻,保健食品業務收入仍處於下滑通道中。公司的保健食品業務主要包括初元和參靈草,初元主要為營養飲品,參靈草為高端滋補保健品。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保健食品及其他板塊實現收入8472.66萬元,同比減少35.70%;毛利率也同比減少4.4個百分點。今年中報,該業務板塊收入同比下滑了43.33%。

江中藥業在三季報中表示,保健品及其他營業收入下降主要系受市場需求影響,銷售不及預期;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系產品產量下降引起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增加所致。

除了生產企業外,一些分銷企業的三季報也側面傳遞保健食品行業仍處於調整的訊息。如民營醫藥流通巨頭九州通(600998.SH)在近日發佈的三季報中表示,公司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業務前三季度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 17.93%,公司解釋稱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公司繼續以提高服務效率與體驗為宗旨,對消費品事業部產品結構和客戶渠道進行調整,壓縮了資金量佔用大且毛利低的部分商業渠道業務所致。

權健曝出的虛假宣傳風波,導致公眾對保健食品的信任度降低外,也引發國家相關部門的肅清整頓。今年 1 月,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對“保健”行業亂象和違法違規行為開展整治;同時國家亦在零售藥店層面上規範醫保支付。對非直銷保健食品企業而言,零售藥店是主力銷售渠道之一。事實上,零售藥店層面趨緊的醫保控費政策,也影響了到整個保健食品的銷售。

“今年整個市場確實比較艱難,但我們還是增長的。消費者要恢復對行業的信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整個市場在整頓之後,品牌集中度會提高。”湯臣倍健副董事長梁水生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亦這樣說道。

在近期的2019屆中國保健食品大會暨膳食補充劑品質與行業發展論壇上,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健康事業部主任張中朋對第一財經記者等在場人士表示,從行業發展階段來看,我國膳食營養補充劑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未來空間巨大。“膳食營養補充劑屬於可選消費品,從發達國家行業發展歷程來看,促進行業增長的核心因素是需求快速提升,儘管在此期間,由於行業規範缺失導致對產品信任度下降,監管趨嚴造成很多企業退出市場,但強勁的健康需求仍將推動行業在短期內迅速調整後崛起。”

面對目前較為嚴峻的市場環境,有保健食品企業選擇在積極應對。

湯臣倍健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將繼續夯實大單品戰略及電商品牌化3.0、商超母嬰多元化渠道建設等多項舉措,積極佈局行業細分賽道。

梁水生亦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公司與中科院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希望建立一個抗衰老數據庫。該數據庫有三大用途,一是建立方法,解釋衰老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二是建一個相當人群級別的數據庫,有指標去對比衰老指數;三是在以上的基礎上開發相應的干預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