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为何一批批全国优秀教师扎堆从这个国贫县走出?

蕲春,为何一批批全国优秀教师扎堆从这个国贫县走出?

朱桂生老师近年整理和制作的班级日报、学生文集、成长记录等足足有几百本。

从“大别山师魂”汪金权,到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何欢、全国优秀教育园丁奖获得者毕传高、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朱桂生等,大别山南麓的蕲春县近几年逐渐被全国教育界关注,省内外许多学校和教师前来这里学习交流。9月底,首批蕲春名师工作室挂牌。9位在各自岗位上贡献突出的老师将发挥带头人作用,辐射更多同行。

一个贫困县何以出现如此多的优秀教师?前不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蕲春,探访这一现象背后的故事。

教书育人好比农人种田

蕲春县檀林镇乌沙畈小学是蕲春县最偏远的教学点,目前有4名教师37名学生。大山里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但他们的老师毕传高扎根三尺讲台,已经15年。因小儿麻痹症落下腿疾,毕传高一路曲折:9岁那年,身为教师的父亲辞去工作,专心陪儿子读书,初中背着他往来20多里继续求学,直到高中无校接收,又帮助他坚持自学。“求学的艰辛让我深切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更让我学会了感恩和坚强。我要像父亲一样做求学者的人梯。”

蕲春,为何一批批全国优秀教师扎堆从这个国贫县走出?

(后排左一:毕传高 左二:毕传高的父亲)

毕传高从此踏上教书育人的路。从代课老师到公办老师,他琢磨出简妙作文法,让学生从厌写到爱写再到会写,逐步在全镇推广并出版成书;他把“培养会学习的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课上开展“班级好声音”鼓励读书,“扫雷游戏”检查读课文,多给学生新刺激,让他们对学习保持新鲜和兴趣。

生在大山,长在大山,毕传高深知山里孩子求学难。为说服家长送娃上学,他坚持每学期家访,15年来访遍全村15个小组每名学生家庭,劝回辍学生26人;除个人帮扶,15年间,他为贫困学生争取到爱心物资和助学金超过35万元。

毕传高坦言:“其实刚开始当老师时,也有过茫然、心焦、怀疑,尤其是一次次耐心开导后一次次徒劳无功,会忍不住发火。后来通过学习、自我调节,告诉自己别急,慢慢来,教书育人好比农人种田,面对参差不齐的幼苗,需一株株扶正,只有爱心、细心加耐心,才能成功。”

对三尺讲台与生俱来的爱,对山区故土依依不舍的情,成为他痴心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最让他感动的是,有些孩子在日记中写到:“长大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医生,把毕老师的腿治好。”“假如我会克隆,我首先要克隆一双健全的腿,给毕老师安装上,好让他行走自如,给我们上课时,可以不那么困难和痛苦。”

36岁的毕传高已经拥有许多荣誉:湖北省农村先进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园丁奖、全国希望工程烛光奖、2018马云乡村教师奖……他有了更多离开大山的机会,却没有走。“心在哪里,花就开在哪里,果就结在哪里。”

欲成“名师”,先成“明师”

在蕲春县青石镇青石中学,有位“不安分”的老师朱桂生。他十年磨一班,探索出独特的“四步教学法”。从之前的不被理解、广受争议,到百所学校前来观摩学习,掀起蕲春县“课堂教改风”。而今,“朱模班”和“朱桂生模式”在省内外颇有名气。

“四步教学法”,即目标引入,自主学习;目标深化,交流探讨;目标展示,反馈评价;目标达成,拓展提升。32字凝聚着朱桂生22年教学生涯的感悟。朱桂生说,当老师的第一个5年,主要靠人治,人累成绩一般;第二个5年制治,有所变化,“四步教学法”萌芽。直到第三个5年,朱模班创立,“四步教学法”成熟,通过文治,解放师生,成绩突出。

朱模班创立之初,朱桂生提出的“伪装学习”很受质疑。“也就是做着样子去学习。”据他观察,逼学生读书效果并不好,在学习了大量中外教育和青少年心理书籍后,他将班级分为多个团队,通过认真做题、大声读书等“伪装学习”,由团队观察分析前后的变化,通过“九部制”小组管理、发布会、汇报会、座位拍卖会等多种形式,“伪装学习”渐成“主动学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强,学习成绩也稳步刷新该校中考纪录。他本人也多次荣获省市名师称号。

“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理念一直激励着朱桂生突破教学每个阶段的困惑。他说,教育不是说出来的,是通过适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做出来的。把学生当作学习对象、从学生身上学习,学生就会焕发出创造的活力,也会自然而然地从老师、同学、课本上吸纳雨露和阳光。

对于“名师”的称呼,朱桂生的理解是,“欲成‘名师’,必先成‘明师’,即明理之师、明德之师,更是‘明天之师’——对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用不屈的精神凝铸师魂

蕲春有474所学校、12万名学生、6500多名教师,该县教育局介绍,今年来,已有6位教师受到国家、省、市表彰。其中,作为湖北10位优秀教师代表之一,蕲春县第二实验中学校长何欢还参加了9月10日在京举办的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蕲春,为何一批批全国优秀教师扎堆从这个国贫县走出?

何欢老师

扎根山区,做乡村教育的引路人。从一名普普通通的特岗教师成长为名满当地的农村初中校长,何欢一路走来,依然坚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教育情怀,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蕲春县第二实验中学,师生们提起校长何欢来到学校后,感受最大的是“教风、学风变了”,打造最美寝室、开办20多个兴趣班、将学校每个班都换上LED灯管……整个校园呈现蓬勃生机。

蕲春,为何一批批全国优秀教师扎堆从这个国贫县走出?

“大别山师魂”汪金权

蕲春县教育界最先让全国熟知的是“大别山师魂”汪金权。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山区教师,用不屈的精神凝铸不倒的师魂。采访中,几位优秀教师都谈起了汪老师对他们的影响。“永远难忘9年前汪老师的那间陋室。”毕传高回忆说,在那间宿舍里,“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他的学生,他的思想已经浸润我的灵魂,让我精神焕发,脱胎换骨。”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何以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榜样的力量毋庸置疑。

蕲春历来崇文重教,名人辈出。上世纪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教授有4300多人,黄侃、胡风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蕲春被誉为教授县。

多年来,蕲春一直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从考核办法到档案建设、从师德培训到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等多方面进行培育,形成了优秀教师梯队,百花齐放。

记者:方琳 陈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