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為何一批批全國優秀教師扎堆從這個國貧縣走出?

蘄春,為何一批批全國優秀教師扎堆從這個國貧縣走出?

朱桂生老師近年整理和製作的班級日報、學生文集、成長記錄等足足有幾百本。

從“大別山師魂”汪金權,到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何歡、全國優秀教育園丁獎獲得者畢傳高、湖北省師德先進個人朱桂生等,大別山南麓的蘄春縣近幾年逐漸被全國教育界關注,省內外許多學校和教師前來這裡學習交流。9月底,首批蘄春名師工作室掛牌。9位在各自崗位上貢獻突出的老師將發揮帶頭人作用,輻射更多同行。

一個貧困縣何以出現如此多的優秀教師?前不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蘄春,探訪這一現象背後的故事。

教書育人好比農人種田

蘄春縣檀林鎮烏沙畈小學是蘄春縣最偏遠的教學點,目前有4名教師37名學生。大山裡的學生走了一批又一批,但他們的老師畢傳高紮根三尺講臺,已經15年。因小兒麻痺症落下腿疾,畢傳高一路曲折:9歲那年,身為教師的父親辭去工作,專心陪兒子讀書,初中揹著他往來20多里繼續求學,直到高中無校接收,又幫助他堅持自學。“求學的艱辛讓我深切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更讓我學會了感恩和堅強。我要像父親一樣做求學者的人梯。”

蘄春,為何一批批全國優秀教師扎堆從這個國貧縣走出?

(後排左一:畢傳高 左二:畢傳高的父親)

畢傳高從此踏上教書育人的路。從代課老師到公辦老師,他琢磨出簡妙作文法,讓學生從厭寫到愛寫再到會寫,逐步在全鎮推廣並出版成書;他把“培養會學習的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課上開展“班級好聲音”鼓勵讀書,“掃雷遊戲”檢查讀課文,多給學生新刺激,讓他們對學習保持新鮮和興趣。

生在大山,長在大山,畢傳高深知山裡孩子求學難。為說服家長送娃上學,他堅持每學期家訪,15年來訪遍全村15個小組每名學生家庭,勸回輟學生26人;除個人幫扶,15年間,他為貧困學生爭取到愛心物資和助學金超過35萬元。

畢傳高坦言:“其實剛開始當老師時,也有過茫然、心焦、懷疑,尤其是一次次耐心開導後一次次徒勞無功,會忍不住發火。後來通過學習、自我調節,告訴自己別急,慢慢來,教書育人好比農人種田,面對參差不齊的幼苗,需一株株扶正,只有愛心、細心加耐心,才能成功。”

對三尺講臺與生俱來的愛,對山區故土依依不捨的情,成為他痴心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最讓他感動的是,有些孩子在日記中寫到:“長大後,我一定要做一個醫生,把畢老師的腿治好。”“假如我會克隆,我首先要克隆一雙健全的腿,給畢老師安裝上,好讓他行走自如,給我們上課時,可以不那麼困難和痛苦。”

36歲的畢傳高已經擁有許多榮譽:湖北省農村先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園丁獎、全國希望工程燭光獎、2018馬雲鄉村教師獎……他有了更多離開大山的機會,卻沒有走。“心在哪裡,花就開在哪裡,果就結在哪裡。”

欲成“名師”,先成“明師”

在蘄春縣青石鎮青石中學,有位“不安分”的老師朱桂生。他十年磨一班,探索出獨特的“四步教學法”。從之前的不被理解、廣受爭議,到百所學校前來觀摩學習,掀起蘄春縣“課堂教改風”。而今,“朱模班”和“朱桂生模式”在省內外頗有名氣。

“四步教學法”,即目標引入,自主學習;目標深化,交流探討;目標展示,反饋評價;目標達成,拓展提升。32字凝聚著朱桂生22年教學生涯的感悟。朱桂生說,當老師的第一個5年,主要靠人治,人累成績一般;第二個5年制治,有所變化,“四步教學法”萌芽。直到第三個5年,朱模班創立,“四步教學法”成熟,通過文治,解放師生,成績突出。

朱模班創立之初,朱桂生提出的“偽裝學習”很受質疑。“也就是做著樣子去學習。”據他觀察,逼學生讀書效果並不好,在學習了大量中外教育和青少年心理書籍後,他將班級分為多個團隊,通過認真做題、大聲讀書等“偽裝學習”,由團隊觀察分析前後的變化,通過“九部制”小組管理、發佈會、彙報會、座位拍賣會等多種形式,“偽裝學習”漸成“主動學習”,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強,學習成績也穩步刷新該校中考紀錄。他本人也多次榮獲省市名師稱號。

“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的理念一直激勵著朱桂生突破教學每個階段的困惑。他說,教育不是說出來的,是通過適用現代社會的理念做出來的。把學生當作學習對象、從學生身上學習,學生就會煥發出創造的活力,也會自然而然地從老師、同學、課本上吸納雨露和陽光。

對於“名師”的稱呼,朱桂生的理解是,“欲成‘名師’,必先成‘明師’,即明理之師、明德之師,更是‘明天之師’——對學生的明天負責,為學生的未來奠基。”

用不屈的精神凝鑄師魂

蘄春有474所學校、12萬名學生、6500多名教師,該縣教育局介紹,今年來,已有6位教師受到國家、省、市表彰。其中,作為湖北10位優秀教師代表之一,蘄春縣第二實驗中學校長何歡還參加了9月10日在京舉辦的慶祝2019年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蘄春,為何一批批全國優秀教師扎堆從這個國貧縣走出?

何歡老師

紮根山區,做鄉村教育的引路人。從一名普普通通的特崗教師成長為名滿當地的農村初中校長,何歡一路走來,依然堅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教育情懷,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蘄春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們提起校長何歡來到學校後,感受最大的是“教風、學風變了”,打造最美寢室、開辦20多個興趣班、將學校每個班都換上LED燈管……整個校園呈現蓬勃生機。

蘄春,為何一批批全國優秀教師扎堆從這個國貧縣走出?

“大別山師魂”汪金權

蘄春縣教育界最先讓全國熟知的是“大別山師魂”汪金權。這位平凡而又偉大的山區教師,用不屈的精神凝鑄不倒的師魂。採訪中,幾位優秀教師都談起了汪老師對他們的影響。“永遠難忘9年前汪老師的那間陋室。”畢傳高回憶說,在那間宿舍裡,“我忽然覺得自己就是他的學生,他的思想已經浸潤我的靈魂,讓我精神煥發,脫胎換骨。”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何以走出一批批優秀教師?榜樣的力量毋庸置疑。

蘄春歷來崇文重教,名人輩出。上世紀以來,從這裡走出去的教授有4300多人,黃侃、胡風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蘄春被譽為教授縣。

多年來,蘄春一直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從考核辦法到檔案建設、從師德培訓到隊伍素質提升工程等多方面進行培育,形成了優秀教師梯隊,百花齊放。

記者:方琳 陳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