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行业整顿加码 消费金融公司“忙自查”

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在违规爬虫业务遭遇行业整顿时,使用爬虫技术提供征信风控支持服务的助贷平台受到冲击,而依赖线上助贷平台获客放款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在排除风险。

在此次数据行业整顿中,与数据公司有合作关系的贷超平台、助贷平台、银行等持牌机构以及非持牌的放贷机构都受到波及。据公开报道,部分银行已经暂停通过助贷平台渠道的放款,排除合作的数据公司的数据来源是否合法。

某消费金融公司从业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我们已经关注到北京银保监局发文、银行等机构在摸查合作征信数据合规的情况,目前虽然监管没有对消费金融公司下达指示,但各家消费金融公司都在进行业务摸查自检。”其同时表示:“大家对于通过助贷渠道获取的放款项目变得非常谨慎,有些助贷渠道也悄悄下架了。”

在消费金融公司与助贷平台的合作模式中,后者通常可以提供引流获客、风险评估、贷后管理等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兴业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都与不同助贷平台进行了合作。

消费金融公司获客受影响

消费金融公司与助贷机构的合作中,助贷机构通常需要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获客以及贷前审核服务,而助贷公司提供的风控服务的核心数据信息,来自于合作的数据公司。

此轮整顿中遭遇调查的,都是业内较为知名的数据征信服务机构。从行业最新动态来看,排名靠前的贷款超市推荐的产品数量已有减少。不少贷款超市平台上只剩二三十款产品,而在高峰期,头部平台会有接近百款信贷产品。

虽然助贷平台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流量入口,最终的风控审核是由消费金融公司来决定,但助贷平台提供用户筛选、贷前审核,最终为消费金融公司匹配到相对优质的用户,提高消费金融公司放款效率,降低坏账率。

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则认为,这次数据违规现象整治,对与第三方大数据风控公司有合作关系的持牌金融机构、网贷平台、现金贷公司等所产生的影响,要区别开来看。“对于一些提供贷款服务、年化利率在36%左右的平台影响会比较大;一些贷款年化利率在24%~26%的平台安全垫比较厚,受到的影响会相对较小。”

对于线上获客依赖助贷平台渠道的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影响较大。某消费金融头部机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成立时间较短的消费金融公司,在获客场景和风控系统建设上还不完整,通过助贷渠道获客的比重较大。这些消费金融公司在获客量上受到的影响会大一点,但这也反过来推动他们建立自己的获客渠道。”

事实上,助贷机构服务于下沉人群,与数据公司合作获得征信数据,在爬虫服务受到整顿后,部分贷款产品的征信服务受到影响。某助贷平台人士表示:“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主动选择谨慎放款,部分产品下架;另一方面助贷平台合作的数据征信服务暂停,对贷前审核也有影响。”

此外,目前消费金融公司谨慎应对助贷渠道放款的原因,征信数据来源是否合规只是一方面。上述消费金融公司从业人士表示:“流量很贵,如果助贷平台推荐的用户出现大量的多头借贷、重复借贷的用户,那性价比就很低了。”

事实上,虽然助贷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流量入口,最终的风控审核是由消费金融公司来决定,但助贷提供用户筛选,贷前审核,最终向消费金融公司匹配到相对优质的用户,提高消费金融公司放款效率,降低坏账率,如果助贷平台提供的服务,不能给消费金融公司带来这些优势,消费金融公司的合作意愿会降低。

助贷平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

消费金融公司的自检范围包括合作的数据公司,也包括合作的助贷平台。而不少助贷平台都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情况。

记者下载多个助贷APP时发现,想要下载此类APP必须将位置、存储、通讯录、摄像头等信息授权出去。而注册用户后,该APP会短时间内多次访问记者手机内的情况。

业内普遍观点认为,爬虫技术的非法使用不注重用户个人隐私保护,甚至引发泄露信息、数据倒卖、信息用于暴力催收等问题。

网络爬虫,为按照一定规则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与技术。而爬虫抓取包括网络公开数据,以及未公开、未授权的个人敏感信息,抓取后者信息则属于违反《网络安全法》行为。

助贷平台未经用户同意获得用户信息的情况早已被监管点名。

2019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因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检查发现问题的互联网企业名单中,多家助贷平台被公示。点名原因包括: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未明确告知用户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误导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