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行業整頓加碼 消費金融公司“忙自查”

本報記者 郭建杭 北京報道

在違規爬蟲業務遭遇行業整頓時,使用爬蟲技術提供徵信風控支持服務的助貸平臺受到衝擊,而依賴線上助貸平臺獲客放款的消費金融公司也在排除風險。

在此次數據行業整頓中,與數據公司有合作關係的貸超平臺、助貸平臺、銀行等持牌機構以及非持牌的放貸機構都受到波及。據公開報道,部分銀行已經暫停通過助貸平臺渠道的放款,排除合作的數據公司的數據來源是否合法。

某消費金融公司從業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我們已經關注到北京銀保監局發文、銀行等機構在摸查合作徵信數據合規的情況,目前雖然監管沒有對消費金融公司下達指示,但各家消費金融公司都在進行業務摸查自檢。”其同時表示:“大家對於通過助貸渠道獲取的放款項目變得非常謹慎,有些助貸渠道也悄悄下架了。”

在消費金融公司與助貸平臺的合作模式中,後者通常可以提供引流獲客、風險評估、貸後管理等服務。據不完全統計,興業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等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都與不同助貸平臺進行了合作。

消費金融公司獲客受影響

消費金融公司與助貸機構的合作中,助貸機構通常需要為消費金融公司提供獲客以及貸前審核服務,而助貸公司提供的風控服務的核心數據信息,來自於合作的數據公司。

此輪整頓中遭遇調查的,都是業內較為知名的數據徵信服務機構。從行業最新動態來看,排名靠前的貸款超市推薦的產品數量已有減少。不少貸款超市平臺上只剩二三十款產品,而在高峰期,頭部平臺會有接近百款信貸產品。

雖然助貸平臺作為消費金融公司的流量入口,最終的風控審核是由消費金融公司來決定,但助貸平臺提供用戶篩選、貸前審核,最終為消費金融公司匹配到相對優質的用戶,提高消費金融公司放款效率,降低壞賬率。

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則認為,這次數據違規現象整治,對與第三方大數據風控公司有合作關係的持牌金融機構、網貸平臺、現金貸公司等所產生的影響,要區別開來看。“對於一些提供貸款服務、年化利率在36%左右的平臺影響會比較大;一些貸款年化利率在24%~26%的平臺安全墊比較厚,受到的影響會相對較小。”

對於線上獲客依賴助貸平臺渠道的消費金融公司來說,影響較大。某消費金融頭部機構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成立時間較短的消費金融公司,在獲客場景和風控系統建設上還不完整,通過助貸渠道獲客的比重較大。這些消費金融公司在獲客量上受到的影響會大一點,但這也反過來推動他們建立自己的獲客渠道。”

事實上,助貸機構服務於下沉人群,與數據公司合作獲得徵信數據,在爬蟲服務受到整頓後,部分貸款產品的徵信服務受到影響。某助貸平臺人士表示:“一方面消費金融公司主動選擇謹慎放款,部分產品下架;另一方面助貸平臺合作的數據徵信服務暫停,對貸前審核也有影響。”

此外,目前消費金融公司謹慎應對助貸渠道放款的原因,徵信數據來源是否合規只是一方面。上述消費金融公司從業人士表示:“流量很貴,如果助貸平臺推薦的用戶出現大量的多頭借貸、重複借貸的用戶,那性價比就很低了。”

事實上,雖然助貸作為消費金融公司的流量入口,最終的風控審核是由消費金融公司來決定,但助貸提供用戶篩選,貸前審核,最終向消費金融公司匹配到相對優質的用戶,提高消費金融公司放款效率,降低壞賬率,如果助貸平臺提供的服務,不能給消費金融公司帶來這些優勢,消費金融公司的合作意願會降低。

助貸平臺過度收集用戶信息

消費金融公司的自檢範圍包括合作的數據公司,也包括合作的助貸平臺。而不少助貸平臺都存在過度收集用戶信息的情況。

記者下載多個助貸APP時發現,想要下載此類APP必須將位置、存儲、通訊錄、攝像頭等信息授權出去。而註冊用戶後,該APP會短時間內多次訪問記者手機內的情況。

業內普遍觀點認為,爬蟲技術的非法使用不注重用戶個人隱私保護,甚至引發洩露信息、數據倒賣、信息用於暴力催收等問題。

網絡爬蟲,為按照一定規則自動抓取互聯網信息的程序與技術。而爬蟲抓取包括網絡公開數據,以及未公開、未授權的個人敏感信息,抓取後者信息則屬於違反《網絡安全法》行為。

助貸平臺未經用戶同意獲得用戶信息的情況早已被監管點名。

2019年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電信服務質量通告,因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檢查發現問題的互聯網企業名單中,多家助貸平臺被公示。點名原因包括: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未明確告知用戶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誤導用戶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