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怎样产生的?

内朴山人


道教是中国最纯粹的宗教,带着中国人最古老的哲学思想和人身精神,它来源于道家学说,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道教和道家学说有渊源,但是道教绝对不可以等同于道家学说,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甚至是对立的相反的。

我们重点来说说中国最最纯粹最为本土化的宗教,道教。

我们知道,世界上所有的宗教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是神仙的崇拜,它崇拜的信奉的必然是神仙,而不是地上的人。所以我们说,儒家并不是宗教,因为儒家崇拜的是周公,是孔子这样的圣人,而这样的人是现实中存在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法力,他们只是人间的楷模。而道教则是一种神仙崇拜,他们从远古先人的神仙崇拜发展而来。第二是离苦得乐的宗旨。人们总是认为,人间是苦的,而那些神仙们居住的天上是快乐的,而宗教的重要作用,就是在彼岸找到快乐的途径。道教也是这样。

一种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绝对不是一下子就出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间,进过复杂的思想熔炼而成的。道教的形成是在东汉时期,但是道教的渊源却历史悠久。在我们的远古时代的神鬼崇拜思想,鬼神祭祀的思想,先秦的道家思想,和战国时期的阴阳五行的思想,都是道教形成的思想基础。

道教的形成,首先与方仙道有关。所谓方仙道,是指那些能长生不老的神仙,他们修炼的法术。古人相信,在遥远的海中,有仙山,有仙人,可以长生不老。秦始皇就特别相信这个,就派出一大批方士,就寻找能够让人长生不老的药。

到了西汉初年的时候,统治者采用黄老之术来治理国家,这个在本质上属于道家的无为思想。黄是黄帝,是传说中上古的帝王,老,是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西汉初年黄老之道大行其道的时候,那些方士们,就把黄帝和老子给神仙化了,从此,方仙道和黄老道相结合,正式形成了黄老道。

到了东汉时期,黄老道又吸收了战国晚期的哲学家邹衍提出的阴阳五行学说,吸收了老子和庄子的养生学说,正式形成了道教的思想来源。

也就是说,道家思想只是道教理论的一个部分,其他的还有神仙崇拜、五行阴阳学说等。

道教的正式形成,与老子的被神化有关。本来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是一个人间睿智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其实有唯物主义的色彩。比如,他认为世间由道来支配,而道不是神仙创造的,他是在“象帝之先”,他支配着世间的一切,他不随人的主观观念所变化,而是自然而然的,是他本来的、应该的状态。老子的思想其实也是政治学说,是人生的学说。他的清静无为思想,他的以弱胜强的思想,都是对人生的一种很好的指导,可以说,老子绝对是人间的智者。

但是到了东汉的时候,一个叫张陵的人,奉为神仙。张陵本来创造了一个教,叫五斗米教。他先是从理论上对道家的经典著作《老子》进行解释,他写了《老子想尔注》,把《老子》宗教化,从此,老子成为道教的教主,而《老子》也成为道教的经典。与《老子》一起,庄子的《庄子》,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周易》,也一起成为道教的三玄。即三种经典的教义。从此,老子就被抬到天上,被尊称为“太清道德天尊”。庄子的待遇也很高,被尊称为南华真人,他的庄子一书,也被尊称为南华经。不过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为何道教要把老子庄子作为他们宗教崇拜的人物呢?首先是老子的天道观,其次是他们关于养生的学说。我们可以看到,老子、庄子提出的清静无为、见素抱朴、坐忘守一等修炼方法,在道教中都所体现。


好玩的国学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

到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嵩山道士寇谦之,刘宋的庐山道士陆修静借政权的力量清理民间的道派,并首次使用道教一词统一了各道派。



与此同时道教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和斋醮程式、道德戒律,萧梁的陶弘景更是以天子师的身份构造了道教的神仙谱系,叙述道教传授历史,道教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宗派至此基本定型。


道教的形成的过程当中,由于是本民族的宗教这样就有鲜明的民族性格。代表现在五大方面。一就是那思想组成上,他从道儒墨等哲学流派中以及传统的星相家,医方家,谶纬家那里汲取养份。

二是在神仙的世界里,他从古代中国尤其是楚文化圈的种种神话人物身上来找到本源。


三是教旨上,他以长生成仙为目标,讲求归本返朴,归根复命的养生健身术,倡导以长寿去病为宗旨的房中术,钻研长生不死的炼金服丹术。

四,是他还从民间找到一些劾治恶鬼躲避死亡的种种迷信手段,如臂悬五彩,悬苇画鸡,桃印桃符,讨厌,治邪驱鬼也网罗进来,发展成为禁咒印镜等法术。
五,就是关注人如何不死,这就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关注人死后如何不同,体现了中华民族重现世重现实的民族性格。


历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儿


道教是道教的教祖“张道陵天师”创立的,延续的是黄老道家学术,俗称“黄老之学”

道教是发源于道家文化,道教的雏形起源于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当年黄帝打败蚩尤一统天下,而后前往崆峒山问道广成子,在广成子坐下潜心修道,出山后开创道历,留下道医,造福万民,功德圆满后,骑乘应龙白日飞升,肉身成圣。自此以后世间有了“道”这个字。黄帝也被后人称为“道教始祖”。

黄帝创立了道历之后,接下来就是道教的“道祖老子”,老子是道教的发扬者,老子自幼勤学好问,聪慧过人,不断超越自己的历任老师,据说老子读书,过目不忘,在民间已经无书可读,最后被送进宫中,掌管天下图书,其最高成就,就是写出闻名世界的作品《道德经》,开创道家思想,并且将道家思想发扬光大,在古代《道德经》广受历代君王重视。道教所说的“黄老之学”说的就是黄帝与老子。

而道教就是汉朝时期,张道陵天师,根据道家思想创立的宗教,取名“道教”,张道陵天师把道家思想和驱鬼想要之术融合在一起,开宗立派,广收门徒,世间便多了一个教派,那就是“道教”。在张道陵创立道教之前,所有的学“术”之人,统一称为“术士”,汉朝之后,才有了江湖术士与道士的分别。

综上所述: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是通过道教的始祖,道祖,教祖三位祖师的努力而产生的。

金吾文化与您分享!


金吾文化


另类君答题^_^

首先,我们纠正一个根深蒂固的误解。老子不是道教创始人,他只是道家学派的鼻祖。就好像马克思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梦想的始作俑者,但他并不是苏联的缔造者。

现在尽可能用较短篇幅讲清楚道家的来龙去脉。

战国中期,齐国有尊崇黄帝和老子的黄老学派,这个只是学术流派,不能算作宗教组织,刘邦建汉后,前期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因为和社会发展合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汉武帝后,黄老学说走向民间,与方仙道合流成黄老道,由政治信仰转变为宗教团体。

孔孟的儒家思想也被道教兼容吸收,构成宗教伦理道德的主体;而墨家尊天明鬼、兼爱互助和科技方术等思想与内容,也被道教汲取养分;从此,《易经》也成为道士的基本科目,易学理论渗透到神学哲学、符箓丹道和斋醮仪礼等方面;

东汉末年,张道陵创建五斗米道,这是中国道教的雏形。道教后来分为正一道和全真派(没错,就是丘处机那帮人)。

魏晋时期道教发展成熟,直至唐朝,李唐更是将道教奉为国教。例如唐高祖规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释”,唐太宗重申“朕之本系,起自柱下”,搜集晋魏时期隐流、秘传的道书,普传大道。唐高宗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积极推动道教内部改革,让道教剔除天师道巫术迷信色彩。发展道家义理,使道教在偏离道家之后,再次对道家的回归。唐玄宗时期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

道教在唐代发展到全盛,以后逐渐衰落。


另类文史


道教不同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教,是很古老的民族文化宗教。它的信仰宗旨是要长生不死,得道为仙,以个人的生命为重要价值,经过长期修炼人会脱胎换骨,成为超凡人的神仙,不用等死后再进行超度灵魂转世,这一点于其它宗教信仰不同。到东汉后期,道教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多渠道的汇合,最后形成体系。前期分为丹鼎与符篆两大派,符篆派以符水为人们治病,祈福禳灾是它主要的宗教活动内容,民间道教组织是它的主体,在汉代后期的五斗米道和太平道为巴蜀地区主体道教。到了魏晋以后,定太平道为逆道,遭到镇压,五斗道转变到了上层贵族的天师道,进入南北朝时又分为南北天师道。丹鼎派侧重于清修炼养,所炼仙丹分为内丹和外丹。到了唐代的李氏皇朝,他们认为自宗为李耳的后代,极力推尊老子的道教,这一时期道教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后,真徽二宗非常迷恋道教,有专门的炼丹管理部门,并组织人员编写了《道藏》。金元时代,道教得到更大发展,由张天师后世子孙掌管的南方为正一教,在江西龙虎山一带以符篆活动为主。北方的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炼养性命兼融儒释,他的弟子丘处机跟随元太祖,掌管了全国的道教,让全真教进入了盛极。明代的正统、嘉靖、万历时期,道教发达一时,《道藏》编成发行为全国第一书刊。直到清朝未年,道教才从理论上逐渐不占主导地位,慢慢走向衰弱,不过,此时道教的思想影响到了民间,开始了民间的发展,道观也在不断的修建,后延续至今。


作家恩出


道教实际上是脱胎于儒教产生的。

儒教也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焚掉了儒教经典,也坑掉了儒教精英,导致儒教的灭亡,而这一切,都跟“道”脱不了关系。

秦始皇焚书的首要目标,就是儒教第一经典《道经》。

秦始皇坑儒的直接对象,则是“术士”,也就是“道士”,所谓“术士”的说法是为了让大家心里好受些。

严格来说,道家,实际上就是儒教的道家,是儒教的领导核心。

古代的“术士”,如果实行“分封制”,就是国君大本营,就是丞相大本营,就是道士(国师)大本营。

完全就是当时的统治精英,结果被秦始皇来了个“一锅端”。

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是真焚,真坑,坑得儒教找不着北,焚得人们连儒教存不存在都觉得是未知数了。

当然,连道家是儒教领导核心的问题也无人知晓了,连周天子就是儒教教主,周王朝是实行“政教合一”体系也搞不清楚了。

所以秦王朝一被推翻,率先登上历史舞台的,就是道家,因为他是领导核心嘛。

其后,儒教儒家的传人董仲舒来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使道家由领导高层最终走向了民间,逐渐转化为道教。

汉朝兴起的道教,虽然脱胎于道家,其内容与传统儒教的道家区别应该说还是较大的,有他新的内容存在。

主要是它的服务重点,已经由君王变为了普罗大众,由宫廷走向了民间。

而儒家,则在原来孔子倡导下由宫廷走向民间的教育事业,又由董仲舒的引导由民间流回了宫廷,并由此取得了国家的信仰领袖地位。


河东来


限于篇幅,只能简要作答:道教是我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思想起源于古代巫术,秦汉方术。认为得道可以成仙,长生不老。公元142年东汉顺帝年间,由张道陵在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入道者须出五斗米。开始造符书,收信徒。以符水治病,此为道教之始创!2O多年后的汉灵帝时,张角又创太平道。东汉末年,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是为道教丹经之祖。此后,各道归一,道教徒尊称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为扩大影响,道教又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其为l“太上老君。“[其实,老子的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思想宗旨是不同的,只是被道教借用而已。]


张永科38


道教的起源: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原始宗教的崇拜。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因此必然继承了先民们的原始宗教崇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原始宗教中的鬼神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巫文化。

道教文化是我国最古老最神秘的文化现象,从上古时代女娲,盘古就开始了这种文化的传播。对我国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道教的内容十分的庞杂,从其主题内容来探索其起源,大致分为三种比较权威的说明。一是鬼神崇拜。二是神仙之说和方数。三是黄老之说里面的神秘部分。道教的这三种起源思想,对我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人类早期生产能力低下,远古先民缺少对自然文化的基本认识。日月星辰,草木鸟兽,山川大地都成了神秘力量的来源。从而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他们以有限的认知能力,对所见神奇力量进行神话。同时先民又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同时产生了各种丧葬礼仪,祭神祀祖的仪式。对这种自然,图腾,灵魂的原始崇拜。逐渐演化出来了天人合一,并创造了至高无上的天帝。

殷商时期,出现了以天帝为系统的天神系统,并专门出现了沟通人和神的巫祝。巫可以歌舞象神,符咒治病,占卜噬凶,画符念咒。形成了一整套的巫文化。

周朝时,道文化迎来了一个高峰期。形成了天命观的系统神学。形成了天神,人鬼,地祉三个完善的文化系统。形成了天地日月星斗,社稷山川五岳,祖先以及圣贤的多神崇拜。


秦朝时仙道活动兴起,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追求长生的心情越来越急迫。秦朝出现了寻仙的大规模活动,以及修仙的思想确立。老庄学派的兴起,更加对道教的教义和影响深远

老庄的兴起,老子《道德经》提出了道的概念。道教的教义,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教修炼,虚静养生。庄子的《庄子》和《南华真经》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观也阐述了道教神仙思想,道教教义和修炼法门。

秦汉时还出现了黄老学派,老子思想,冠以黄帝的名字,写出了著作。黄老学说吸收了墨法儒等重要思想,形成了重要的仙道思想。

汉末张道陵正式创立五斗米道,太上老君授张天师《正一盟威附箓》,让天师推行正一盟威道,封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称张天师,至此,天师道正式创立。

东汉时张角得到太平经,创立太平道。信奉皇太一真神,后发生黄巾起义被镇压而式微。

东晋时葛洪著《抱朴子》确立神仙理论和炼丹术。加上《三洞符箓》出现,出现了道教一次传播高潮。

南北朝时期创立茅山宗。弘扬上清经法,茅山宗得以发扬。

唐朝时道教迎来了发展高峰,唐代李氏王朝家族笃信道教,封老子为大圣祖。李氏家族王朝奉老子为始祖,自称老子后裔。至高宗,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定道教为国教。唐朝时更有唐玄宗见张果老的故事。唐玄宗主持编撰第一部道藏《开元道藏》。著名的袁天罡李淳风也是声名远播于唐朝。

至宋元明清,道教逐渐成熟,龙虎派天师道,茅山宗,灵宝派,清微派,全真等著名派别逐渐形成规模。元朝和明朝道教逐渐成熟并被帝王推崇,龙虎宗和全真派得到了大发展。明朝嘉庆皇帝更是极力推崇道教。

清朝后道教逐渐没落,清朝满族人来自黑水间,推崇萨满教,后稳固江山后,打压汉族信仰,逐渐边缘化道教。大力推崇藏蒙的密宗佛教,一直至此,道教也一直未恢复繁荣。

以上是个人对道教的简史个人愚见,如有偏颇,请各位批评指正,无量寿福。


九色离罗


历史 初创 东汉顺帝时,张陵在四川鹤鸣山,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同时吸收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创立五斗米道.张陵死后,其子张衡,孙张鲁继续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道.因后世道教徒尊张陵为天师(一说陵自称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汉灵帝时,奉事黄老道的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太平清领书》(即《太平经》)为主要经典,自称大贤良师,以跪拜首过,符水咒语为人治病;"以善道教化天下".教徒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于中平元年(184)发动起义;因起义者皆头戴黄巾为标志,故人称"黄巾".它和五斗米道相呼应,成为当时农民起义的旗帜.起义失败后,太平道被封建统治者残酷镇压,逐渐衰微.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20余年,传播五斗米道,实行政教合一,政局稳定,得当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拥护.建安二十年(215),张鲁归降曹操,拜将封侯,五斗米道遂得合法传播,影响日增.

思想渊源 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同为早期道教的两大教派,教义基本一致,其思想和道术源于:

①古代鬼神思想.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先视为神灵,并对它们进行祭祀和祈祷等崇拜活动,由此而逐步形成了天神,地□和人鬼的神灵系统.道教承袭这种鬼神思想,并不断将许多神灵纳入道教.

②巫术和神仙方术.古代殷周人认为,卜筮可以决疑惑,断吉凶,巫师能交通鬼神.这种依仗巫术祈福禳灾的方式遂为道教所吸收.战国以后神仙方术渐盛,神仙思想在《庄子》和《楚辞》里已屡见不鲜.稍后,在燕齐一带出现了鼓吹长生成仙之术的方士,利用战国时齐人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他们的方术,从而形成了所谓神仙家,即方仙道.传说崇尚方仙道的宋毋忌等都向往神仙,"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以后神仙家的神仙信仰和方术皆被道教所承袭,神仙方术演化为道教的修炼方术,方术士亦逐渐演化为道士.

③谶纬之学.阴阳五行思想起于先秦.汉代从董仲舒起,开始以这种思想解经,逐步形成谶纬之学.西汉末至东汉初,谶纬之学盛行,儒生与方士合流,以阴阳五行推验灾异祯祥.道教融合了谶纬思想,并汲取其作为方术之内容.

④黄老思想.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他们同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至汉初,文景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治黄老之学者蜂起.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以治黄老之学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而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转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这些条件和佛教传入的影响,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产生的基础.

分化 魏晋以后,道教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向上层发展.东晋葛洪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的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为道教构设了种种修炼成仙方法,并建立一套成仙的理论体系,对道教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他攻讦民间的早期道教,诋毁农民起义,提出以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以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认为道教徒要以儒家的忠孝,仁恕,信义,和顺为本,否则,虽勤于修炼,也不能成仙.以后,上清派,灵宝派等相继出现.道教在上层化的同时,民间仍然流传"通俗道教".东晋末,孙恩利用民间五斗米道组织起义,后虽遭镇压,但却沉重地打击了东晋王朝的统治. 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年间,嵩山道士寇谦之在崇信道教的太武帝支持下,自称奉太上老君意旨,"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指张陵,张衡,张鲁——引者)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

忠孝神仙府


道教的产生是渐渐形成,一点一点完善的,起于黄老,成于老庄,形成宗教是在东汉时期,最早期的道教组织是张角在河北创立的太平道,崇奉的经典是(太平经),张道陵于四川鹤鸣山创立的五斗米道,崇奉的经典是(道德经)。其后经过历代道教先贤的完善,现在大致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派别,全真派道长住宫观,持戒律,留长发,吃素,不婚。正一派道长在家修行,持戒律,在举行宗教信仰相关活动去宫观,有些平时有些有自己的工作,也有全职的宗教教职人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