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之子留下一幅真迹,堪可匹敌“宋四家”

北宋后期,大奸臣蔡京专权十多年,大宋王朝内外交困,已然动摇。蔡氏权力一跃而为顶峰,打击异己,由是天下士林尽学蔡书。政治权力对书法艺术的干预由此可见一斑。蔡翛即蔡京之子。从所留世的《致子通都监》尺牍可以看出其深受乃父蔡京的影响。

蔡京之子留下一幅真迹,堪可匹敌“宋四家”

《致子通都监》尺牍是蔡翛的一通私人信札,内容以问候为主,是写给“子通都监”的信札。都监的职务,在宋代是地方军事长官,掌一路禁军的屯戍、边防、训练事务,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

由于家学渊源的影响,其书学之路亦和蔡京相仿佛,学徐浩和沈传师,因此书风和苏米黄较为接近。用笔上,方笔见多,转折处起止分明、提按清楚,故而节奏上似可遥想蔡翛书写时候的状态:悠闲自在;

蔡京之子留下一幅真迹,堪可匹敌“宋四家”

局部

结体上,随势赋形,长者如长枪大戟,从“毕”、“承”等字的横向和竖向笔画的夸张可以看出和黄庭坚相似,“复”、“叙”等字的捺画写成反捺和米芾较近,“修”、“驰”、“不”等字较为厚重与苏东坡似出一辙。

蔡京之子留下一幅真迹,堪可匹敌“宋四家”

局部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蔡氏书迹只能从尺幅片楮间和附骥于题跋上的片言只字得以窥见其书法外,似乎很难见到其手书了。其时以“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的苏东坡和“临大节而不可夺”的黄庭坚因党祸而致禁毁,可他们的书法盛传不衰;反观炙手可热于一时的蔡氏书法却难觅其踪。书以人传,傅山所言“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的真理给我们留下很好的警示。

蔡翛 生卒年不详,仙游人。蔡京之子。宣和中,拜礼部尚书。后与兄攸并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