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之子留下一幅真跡,堪可匹敵“宋四家”

北宋後期,大奸臣蔡京專權十多年,大宋王朝內外交困,已然動搖。蔡氏權力一躍而為頂峰,打擊異己,由是天下士林盡學蔡書。政治權力對書法藝術的干預由此可見一斑。蔡翛即蔡京之子。從所留世的《致子通都監》尺牘可以看出其深受乃父蔡京的影響。

蔡京之子留下一幅真跡,堪可匹敵“宋四家”

《致子通都監》尺牘是蔡翛的一通私人信札,內容以問候為主,是寫給“子通都監”的信札。都監的職務,在宋代是地方軍事長官,掌一路禁軍的屯戍、邊防、訓練事務,相當於現在的軍分區司令員。

由於家學淵源的影響,其書學之路亦和蔡京相彷彿,學徐浩和沈傳師,因此書風和蘇米黃較為接近。用筆上,方筆見多,轉折處起止分明、提按清楚,故而節奏上似可遙想蔡翛書寫時候的狀態:悠閒自在;

蔡京之子留下一幅真跡,堪可匹敵“宋四家”

局部

結體上,隨勢賦形,長者如長槍大戟,從“畢”、“承”等字的橫向和豎向筆畫的誇張可以看出和黃庭堅相似,“復”、“敘”等字的捺畫寫成反捺和米芾較近,“修”、“馳”、“不”等字較為厚重與蘇東坡似出一轍。

蔡京之子留下一幅真跡,堪可匹敵“宋四家”

局部

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蔡氏書跡只能從尺幅片楮間和附驥於題跋上的片言隻字得以窺見其書法外,似乎很難見到其手書了。其時以“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的蘇東坡和“臨大節而不可奪”的黃庭堅因黨禍而致禁燬,可他們的書法盛傳不衰;反觀炙手可熱於一時的蔡氏書法卻難覓其蹤。書以人傳,傅山所言“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的真理給我們留下很好的警示。

蔡翛 生卒年不詳,仙遊人。蔡京之子。宣和中,拜禮部尚書。後與兄攸並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