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热!“小而美”企业入局科创板,与国内各龙头差距有多大?


CRO热!“小而美”企业入局科创板,与国内各龙头差距有多大?


前言:

仿制药市场不太景气的时候,拥有政策和资本双双加持的创新药市场急速升温,不过创新药研发耗资大、周期长,从事此类业务并非易事。

德勤的研究报告显示,一款新药的平均研发成本已经从2010的11.9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21.7亿美元,一款药物从开始研发到最终面市平均需要14年时间,不断高企的成本便对药企的研发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

谁来提高研发效率?

多方实力低于行业平均

近期将在科创板上市交易的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迪西)的使命便在于此,其主要为医药企业和其他新药研发机构提供药物探索与发现、药学研究及临床前研究等全方位服务,以协助它们快速、高效地完成新药研发临床前研究的各个阶段。

招股书显示,2016-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2.32亿元(人民币,下同)、2.49亿元、3.2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0.43亿元、0.62亿元,走势整体稳中向好,主要受益于客户、项目结构逐步优化,行业需求不断释放等因素。

细分业务来看,美迪西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服务、临床前研究服务两大板块,且占比基本持平(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服务平均占比55%,临床前研究平均占比45%);其中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服务主要包括化合物合成及筛选、原料药及制剂工艺研究等,临床前研究服务主要包括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毒理研究等服务。

对此,公司直言其与国际CRO企业及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等国内CRO龙头相比,整体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尚存一定差距,以药明康德(02359-HK)为例,其在2018年的营收为96.14亿元,同期净利润为23.34亿元。

同时在毛利率方面,2016-2018年美迪西分别为35.94%、33.79%、36.13%,略高于康龙化成,但稍低于行业平均。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点在于人才,因美迪西所处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业,业务对人才依赖较重,因而人才流动性是考量企业经营效率的一大标准。

而据招股书披露,2016-2018年美迪西高管的薪酬开支分别为32万元、33.11万元、35.20万元,与规模相近、客户群体分布类似的昭衍新药差距较小,但与药明康德相比,差距可谓悬殊,同期药明康德的高管薪酬分别为515.01万元、459.61万元、520.40万元。

随着行业内各CRO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企业间对人才的抢夺加剧,导致行业内人才流动率保持较高水平。

从美迪西的离职率来看,2016-2018年分别为27.03%、33.74%、24.40%,离职率相对较高,公司需不断提高运营和管理能力来留住人才。

会是下一个药明康德?

不过,“小而美”的美迪西仍具成长潜力,在国内龙头强者恒强,多数以国际制药企业为主要客户的情况下,美迪西前瞻性地抓住了本土创新药企的市场需求,专注服务于境内客户,形成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按客户区域划分,近三年公司境内客户营收占比逐渐升至73%左右,境外客户营收占比小幅下降,保持在26%附近。

尤其在境内市场,因公司地处上海,人才及区域优势使得医药研发企业及机构在华东地区较为集中,公司华东地区的营收占比较高,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的境内前五大客户中不乏有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等大型药企的身影。

但风险点在于国内药企多为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因这类公司成立时间较短,资金规模有限,多数处于盈利前阶段,加上新药研发失败率高,为美迪西的营收贡献带来很多不确定性,若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再进一步陷入经营困难,美迪西将有可能面临应收账款叠高,甚至出现坏账的情况。

无疑,这将给原本就在资金规模及现金流动性等方面处于劣势的美迪西带来不小压力。

此外,CRO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快,若美迪西在现金流“吃紧”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加大对技术研发及检测分析设备的升级,公司极有可能面临技术落后的挑战。

此前美迪西申报在科创板上市,市场一度猜测其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药明康德”,现在分析来看,概率较小。

截至10月25日,美迪西的市值为19.31亿元,而药明康德在A股的最新市值为1362亿元,在港股的最新市值为1374亿港元,两地市场市值均已突破千亿级别,美迪西这只新个股想要比肩药明康德可能还需很长一段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