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熱!“小而美”企業入局科創板,與國內各龍頭差距有多大?


CRO熱!“小而美”企業入局科創板,與國內各龍頭差距有多大?


前言:

仿製藥市場不太景氣的時候,擁有政策和資本雙雙加持的創新藥市場急速升溫,不過創新藥研發耗資大、週期長,從事此類業務並非易事。

德勤的研究報告顯示,一款新藥的平均研發成本已經從2010的11.9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21.7億美元,一款藥物從開始研發到最終面市平均需要14年時間,不斷高企的成本便對藥企的研發效率提出了較高要求。

誰來提高研發效率?

多方實力低於行業平均

近期將在科創板上市交易的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迪西)的使命便在於此,其主要為醫藥企業和其他新藥研發機構提供藥物探索與發現、藥學研究及臨床前研究等全方位服務,以協助它們快速、高效地完成新藥研發臨床前研究的各個階段。

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分別為2.32億元(人民幣,下同)、2.49億元、3.25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0.44億元、0.43億元、0.62億元,走勢整體穩中向好,主要受益於客戶、項目結構逐步優化,行業需求不斷釋放等因素。

細分業務來看,美迪西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藥物發現與藥學研究服務、臨床前研究服務兩大板塊,且佔比基本持平(藥物發現與藥學研究服務平均佔比55%,臨床前研究平均佔比45%);其中藥物發現與藥學研究服務主要包括化合物合成及篩選、原料藥及製劑工藝研究等,臨床前研究服務主要包括藥效學研究、藥代動力學研究、毒理研究等服務。

對此,公司直言其與國際CRO企業及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昭衍新藥等國內CRO龍頭相比,整體業務規模相對較小,尚存一定差距,以藥明康德(02359-HK)為例,其在2018年的營收為96.14億元,同期淨利潤為23.34億元。

同時在毛利率方面,2016-2018年美迪西分別為35.94%、33.79%、36.13%,略高於康龍化成,但稍低於行業平均。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點在於人才,因美迪西所處行業屬於知識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行業,業務對人才依賴較重,因而人才流動性是考量企業經營效率的一大標準。

而據招股書披露,2016-2018年美迪西高管的薪酬開支分別為32萬元、33.11萬元、35.20萬元,與規模相近、客戶群體分佈類似的昭衍新藥差距較小,但與藥明康德相比,差距可謂懸殊,同期藥明康德的高管薪酬分別為515.01萬元、459.61萬元、520.40萬元。

隨著行業內各CRO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愈發旺盛,企業間對人才的搶奪加劇,導致行業內人才流動率保持較高水平。

從美迪西的離職率來看,2016-2018年分別為27.03%、33.74%、24.40%,離職率相對較高,公司需不斷提高運營和管理能力來留住人才。

會是下一個藥明康德?

不過,“小而美”的美迪西仍具成長潛力,在國內龍頭強者恆強,多數以國際製藥企業為主要客戶的情況下,美迪西前瞻性地抓住了本土創新藥企的市場需求,專注服務於境內客戶,形成了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按客戶區域劃分,近三年公司境內客戶營收佔比逐漸升至73%左右,境外客戶營收佔比小幅下降,保持在26%附近。

尤其在境內市場,因公司地處上海,人才及區域優勢使得醫藥研發企業及機構在華東地區較為集中,公司華東地區的營收佔比較高,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的境內前五大客戶中不乏有恆瑞醫藥、華東醫藥等大型藥企的身影。

但風險點在於國內藥企多為初創型生物醫藥企業,因這類公司成立時間較短,資金規模有限,多數處於盈利前階段,加上新藥研發失敗率高,為美迪西的營收貢獻帶來很多不確定性,若初創型生物醫藥企業再進一步陷入經營困難,美迪西將有可能面臨應收賬款疊高,甚至出現壞賬的情況。

無疑,這將給原本就在資金規模及現金流動性等方面處於劣勢的美迪西帶來不小壓力。

此外,CRO行業技術更新迭代快,若美迪西在現金流“吃緊”的情況下,不能及時加大對技術研發及檢測分析設備的升級,公司極有可能面臨技術落後的挑戰。

此前美迪西申報在科創板上市,市場一度猜測其有可能會成為第二個“藥明康德”,現在分析來看,概率較小。

截至10月25日,美迪西的市值為19.31億元,而藥明康德在A股的最新市值為1362億元,在港股的最新市值為1374億港元,兩地市場市值均已突破千億級別,美迪西這隻新個股想要比肩藥明康德可能還需很長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