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悲傷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疼痛“校園”,“柔軟”出場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而這用來比喻青春校園中的“疼痛”再貼合不過。

上映前三天官宣定檔,影片《少年的你》可謂來的匆忙,根據貓眼專業版顯示,《少年的你》官宣三小時預售總票房破1200萬,八小時破3200萬,截至發稿前,《少年的你》想看人數已破100萬,而這除了影片一波三折的定檔之路,與頂級流量+金馬影后的強悍陣容,《少年的你》最大的號召力還源於更深一層的內容類型,將視線對準了“校園暴力”。

就在上週,在《演員請就位》中,李成儒與郭敬明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引發了全網的熱議。面對郭俊辰、董力演繹的《悲傷逆流成河》的片段,李成儒用“如坐針氈、如芒刺背,不要用廉價的筆觸,來引起廣泛的共鳴”來評價。而此時的郭敬明也直面回答道:“《悲傷逆流成河》是中國第一個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小說和電影。你可以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你可以繼續討厭你討厭的東西,但請允許別人對它的喜歡。”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悲傷逆流成河》還是《少年的你》,他們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校園暴力。而這種直面青春疼痛的影視作品,一旦出現,無論口碑高低,討論聲卻始終在線,並以一種柔軟的表達方式,深深戳中了觀眾的痛點。

從《悲傷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疼痛“校園”,“柔軟”出場

青春下的疼痛,出現便被關注

“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著做什麼,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易遙衝岸邊的人嘶吼後徑直往江邊深處跑去。而此時那些曾經圍攻易遙的人,也立刻慌了,癱倒在地哭泣道:“我們什麼都沒有做,這不關我們的事啊。”

“當流言變成了毀人的利器,每個人都成了兇手。”而《悲傷逆流成河》也因再見青春,美麗的疼痛,再見青春,再見永恆的迷惘,成為郭敬明所拍電影中評分最高的一部。

從《悲傷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疼痛“校園”,“柔軟”出場

《悲傷逆流成河》受到了李銀河的支持,李銀河在自己的微博上發文宣傳稱“《悲傷逆流成河》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科技發展讓欺凌的手段變得複雜,貼吧、微博、微信等手段,讓校園之內沒有旁觀者,都成為了施暴者,而此時影片中傳遞出的,在校園欺凌中,不僅僅要拒絕“欺凌”,更不要做“看客”和“幫兇”的概念,讓《悲傷逆流成河》在飽受爭議的同時也收割到了3.56億的票房。

從《悲傷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疼痛“校園”,“柔軟”出場

而同在去年播出的網大《罪途》同樣也是一個有關校園欺凌的故事,上線12小時破2000萬,48小時破5000萬,創下騰訊視頻單日點擊量記錄。今年,正在熱播的《沒有秘密的你》在講述廢柴律師和高能少年的愛情故事時,首個案件就聚焦當下的校園暴力問題。根據骨朵數據顯示,17日《沒有秘密的你》上映,全網熱度排名第7,而第二天就竄升至第1名,並一直處於領跑位置。

從《悲傷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疼痛“校園”,“柔軟”出場

由此可見,當下,除了甜甜的青春片,年輕人對於社會現實中的疼痛青春也照樣買單。成長本身就是甜與痛的交織,當甜甜的校園作品氾濫,“青春”似乎都如出一轍的甜膩,略顯蒼白無力,而關注會痛的“十七歲”,聚焦校園欺凌等社會現實問題,或許能做到不同且有意義。

即將上映的影片《少年的你》,其導演曾國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拍攝《少年的你》源於被一則社會新聞所觸動,“一個女生被許多人按在地上拳打腳踢,而站在一旁的人則是冷漠對待,”讓曾國祥堅定了要拍《少年的你》這樣一部聚焦未成年人保護的影片。

如今在成長的過程中,少年們變高變壯,有了足夠的行為能力,可在內心卻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此時的他們需要一種引導的力量,而作為最大眾通俗的影視化作品,則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這種作品一旦出現,便自帶熱度。

疼痛的故事,柔軟的表達

高關注度往往與高風險相伴而行。現實題材、未成年人保護,讓此類影片有著強大的關注度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市場風險,如何平衡好揭示問題與渲染痛苦的度,考驗著創作者的功力,因此不難發現,在劇集市場,聚焦未成年人保護這類題材依舊很新,作品並不多見。

而以一種柔軟的方式進行表達,更是成了該類題材的出場方式。

在《悲傷逆流成河》中,易遙被潑紅墨水、吃飯時別人把剩飯菜倒在她的碗裡、在校園行走時被冷水澆等被欺負的片段,並非詳細描繪,而是以回憶式的感覺快速閃過,但在影片結尾,易遙一個字一個字講述同學對她傷害,時長高達6分鐘。通過主人公的直接控訴,讓觀眾在觀影時感受到校園欺凌、網絡暴力的可怕,覺察到冷漠、取笑,也是一把傷人的利劍。

而《罪途》則是以犯罪推理片的方式緩緩打開,通過講述在這列車廂中,當年處於案件漩渦的一系列相關人的所作所為,推開故事的內核,做到既不渲染痛苦,也不迴避問題。未報道事實真相的記者,隱瞞部分真實的法醫,為了維護學校名譽,而將事件息事寧人的教導主任,他們都不是直接殺害徐囡囡的“兇手”,而是捲入案件的旁觀者與間接的“幫兇”。這部電影通過獨特的視角呼籲,面對欺凌,不要做“幫兇”,而是要勇敢地站出來。

從《悲傷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疼痛“校園”,“柔軟”出場

《沒有秘密的你》則是採取了一種反擊方式,讓欺負者變成被欺負的人,親自訴說校園暴力的可怕。一直被趙美彬欺負的李佳兒將自己的失足受傷說成了趙美彬的有意推倒,面對即將要承擔刑事責任的趙美彬,因為早前一直欺負李佳兒陷入了無人相信的境地。 而最後趙美彬向李佳兒道歉,欺負者直接說出“對不起,並未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可以變成真正傷人的箭,會真正的傷害到人。”這種

以人物翻轉後親身經歷,瞭解到了人言可畏與這種無形傷痛的厲害性,直接對校園欺凌行為作出了反思的表達也是看哭了無數觀眾。

從《悲傷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疼痛“校園”,“柔軟”出場

而隨著該類作品的陸續出現,其背後的所迸發出的影響力也逐漸顯現,據瞭解,在《悲傷逆流成河》電影上映後,很多學校便在校園內展開了防止校園欺凌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少年的你》監製許月珍也表示:“《少年的你》同樣是我們作為成年人在反思能夠對正青春的少年做點什麼”。

越來越多聚焦校園欺凌影片,以一種柔軟的方式,讓更多的人關注未成年人保護的問題,帶來了更多的社會價值,但它依舊處在新生狀態,劇情的流暢、細節的把握、人物關係的構造以及遇到此類問題時如何做,或許是該類影片在以後都需要面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