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戰場:數字金融----趨勢與挑戰

下一個戰場:數字金融----趨勢與挑戰

2019年9月20-22日,第十屆新莫干山會議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干山召開。會議的分論壇之一為“數字金融:趨勢與挑戰”,由莫干山研究院與數字資產研究院、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主辦。

數字經濟的發展勢不可擋,數字貨幣更是未來數字經濟中最核心的金融基礎設施。數字貨幣與生俱來的非中性對宏觀經濟影響剛剛開始,對傳統經濟有獨特的侵蝕和吞噬模式,還會創造很多原來宏觀經濟沒有遇到的困境。

與會專家從深度討論了數字經濟與數字貨幣,探討數字貨幣與複雜科學、普惠金融、Libra的相關問題,提出了雙軌制貨幣改革的方案,並啟動了《數字貨幣詞典》的編寫項目。

1

數字經濟與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因為數字經濟的發展而誕生和成長;數字經濟,因為數字貨幣的成熟而擴張和膨脹。所以我們進入到更加複雜的經濟生態環境,而數字貨幣在這裡成了最重要的影響最持久的,自身不斷演進的一個變量。

數字經濟可以劃分為三個時代:(1)數字經濟1.0,基於70年代計算機普及,通過計算機產生了數據,帶來了電子支付;(2)數字經濟2.0,基於0年代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發展,讓數據能夠流轉起來,帶來了網絡支付和移動支付;(3)數字經濟3.0,基於區塊鏈技術誕生的,把數據和數字確權,帶來了鏈上支付。

數字貨幣可以分成三類:(1)法定數字貨幣;(2)去中心化的私人數字貨幣;(3)由公司組織的類似Libra這樣的數字貨幣。

2

數字貨幣與複雜科學

如果說21世紀是人類社會和經濟社會生活全方位極具複雜化的世紀,那麼數字貨幣將是這種複雜化的核心所在。

數字貨幣的多基源、多因素、多維度、多元化特徵,正在極大的豐富複雜科學:一方面,推動人們逐漸認知數字貨幣本身是一個複雜系統,尋求數字貨幣的數學和其他科學的表述模式;另一方面,推動人們因為數字貨幣所提出的複雜性挑戰,而深化思維模式的變革。

第一,數字貨幣是源於科技技術基因的“突變型”貨幣。現在人們討論的數字貨幣,本質上來說並不是傳統貨幣演變和派生出來的,而是一種新的貨幣形態。它是人類第一次通過交叉科學參與設計出來的貨幣,其基金建立在數學、密碼學以及相關科學技術、區塊鏈發展的基礎上。人類已經難以用過去所瞭解的貨幣歷史和各類傳統貨幣學來推演和結束現在的數字貨幣。毫無疑問,數字貨幣的理論還在形成之中,尚在初期階段。

第二,數字貨幣是一種改變傳統貨幣“範式”的貨幣。相比較傳統貨幣,數字貨幣的形式、定義、功能、結構模型、語言系統都發生了改變。

第三,數字貨幣是具有“自為主體”特徵的貨幣。數字貨幣在產生之後就是有生命力的,因為其建立在自組織基礎之上,且去中心化,通過節點完成連接和交易。它也有自己進化和演變的機制,從來沒有一種貨幣像數字貨幣般具有迅速繁衍、膨脹、分裂的特點,人類也定然無法像駕馭傳統貨幣那樣駕馭數字貨幣。

第四,數字貨幣加劇了當代經濟社會複雜化。在傳統貨幣理論領域,長期存在貨幣到底是中性的還是非中性的,是外生變量還是內生變量的爭論。當數字貨幣成為現實,其非中性和內生性的特徵十分強烈,而且兩者發生疊加。不僅如此,數字貨幣刺激和產生新的利益結構,改造了原來的金融生態,同時作用於和穿透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的界限。數字貨幣還會受制於所謂冪率的影響,給未來帶來非常清楚的不確定性。觀察數字貨幣歷史,經歷了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數字貨幣需要與原來的經濟體系發生結合,是從原來經濟體系中派生出來的;到了第二階段,數字貨幣正形成氣候,強制整個經濟形態要嵌入到數字貨幣體系之中,開始主導著整個經濟社會的演變。

因此,如果數字貨幣人格化,屬於雄心勃勃的一種新物種。數字貨幣與生俱有的非中性,對宏觀經濟影響剛剛開始,對傳統經濟有獨特的侵蝕和吞噬模式,還會創造很多原來宏觀經濟沒有遇到的困境。

3

數字貨幣與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挑戰:銀行代理人問題,因為制度性保護,銀行高管和股東有強烈動機追求高風險;銀行“大而不倒”是因為通過放貸創造流動性;融資貴因為壟斷銀行制度內部沒有形成充分競爭。

任何貨幣體系都是少數精英設計的壟斷制度,是非中性的;貨幣體系成功依賴多個利益相關方,包括儲備物貢獻者、銀行體系、商戶和最終用戶;擴大儲備物的選擇範圍,數字化資產是數字貨幣發行的基礎;考慮去中心銀行治理模式解決代理人問題;針對金融危機成因,分離銀行的貨幣和信貸職能、全儲備銀行以及對貨幣總量和分配進行控制。

資產數字化的核心是信息透明、溯源和可穿透,以及信息來源的廣泛和完整,而非結構化衍生品化。

資產抵押發行數字貨幣穩定幣:設定合格抵押品目錄評估抵押物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穩定機制是超額抵押和強制清算;需要依賴的市場基礎設施有數字資產託管、交易和清算。

貨幣體系是一個通證體系,其利益相關方應根據其可測量的貢獻度參與分配鑄幣稅。分配規則可根據階段性運營需要進行調整,可手工也可以智能合約形式實現。

分離貨幣和信貸功能,此時銀行破產不會影響流動性,“大而可以倒”。傳統存貸業務將會有不同形式,因為不能創造M1/M2了。基於智能合約實現資金分配的流向控制,目的是抑制貨幣用於投機性投資領域。英格蘭銀行仿真結果-基於國債發行30%GDP的央行數字貨幣可實現零通脹和持續2%GDP年增長。

以德國合作銀行為例來考察去中心銀行治理結構。其特徵是:最大化資本回報率不是唯一甚至不是主要商業目標;由會員擁有,一般是個人或個人創業者;主要服務本地社區-家庭和中小型企業;規模小低風險偏好。其治理結構較好解決了代理人問題:決策機制一人一票;份額不能轉讓;立法限制商業銀行對社區銀行的併購;不同地區的合作銀行是獨立法人,不直接競爭;一個大區域內多家合作銀行聯合起來建立區域性網絡中央機構,負責中心化職能。

真正的普惠金融:允許所有人無門檻地參與鑄幣;公平地對待所有人對貨幣體系的貢獻並分享鑄幣稅;允許每個人以合理的價格使用貨幣;貨幣體系金融穩定,民主透明,可持續發展。

從普惠金融角度看人民幣國際化的核心是分享鑄幣權和鑄幣稅。設計一種合成協作貨幣,允許他國家法幣或國債加入人民幣資產為主的儲備物池,允許一定比例原生數字資產。參照去中心銀行治理模式,他國可形成人民幣數字貨幣超級節點,擁有部分貨幣發行權。他國可借用人民幣信用實現其國內金融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且不損害其貨幣主權。


下一個戰場:數字金融----趨勢與挑戰

《libra:一種金融創新實驗》


4

數字貨幣與Libra

以libra為代表的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是非商品、非主權的超級貨幣形態。如果數據是未來最大的資產,那麼數字貨幣一定是未來的終極貨幣形式。數字貨幣必將最終成為新一輪的技術革命產生的新經濟和新(數據)資產的價值量度、支付手段、財富儲備和世界貨幣。

如果Libra成功,這就是一個分水嶺,它將創造一個終極的企業帝國,它做到的就是去掉主權的政治中心化,但是強化了商業中心,它會成為Libra最優貨幣區(類似歐元)。我們認為一開始它一定小心翼翼的聽從監管的安排,但1比1的複製僅僅是開始,創造貨幣早晚會來臨,品格再良好的私人中央銀行也會試圖獲取鑄幣稅。理想主義會讓位於現實利益。如果由其任意發展,它的發展趨勢或許是先幹掉小國貨幣,再幹掉小數字貨幣,再幹掉(跨境銀行端)支付系統,然後幹掉霸權貨幣,而屠龍的勇士或許變為最終的巨龍。

原來我們基於真金白銀的原始狀態,後來基於主權利維坦發行的信任,現在明顯都已經辜負了我們,誰也不能說數字貨幣以後就能不辜負我們。實際上所有技術精英的都會有自己的盤算,不管它們偽裝出來是多麼的普世或者具有人本精神。Libra也可能會屈服於資本的訴求和精英內心黑暗的部分,這都需要保持警覺。

關於中國應當如何應對。第一,中國可以要求更多的份額,申請更多的節點;第二, BATJ可以創造自己的Libra;第三,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可以學習創造Libra;第四,發行央行數字貨幣,這其實就是主權Libra。

5

我國目前應推行雙軌制貨幣改革

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模式是兩極雙層架構,其原理是中心化發行、分佈式授權、點對點流通。其目前其還有一個沒有確定的問題:用賬戶系統還是賬本系統。

如果用賬戶系統,那商業銀行仍然擔任著中介的角色,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表示法定數字貨幣將會限定在M0。但我們認為M0不能被數字貨幣所替代,因為它是很多人的共識群體。習慣手機支付的人和M0的關係很小,這大約是一億人,而M0則是其餘十幾億人的生活要素。

關於雙軌制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方案,是在啟動時把M0作為雙軌制,自願置換。這個重點在於能夠打通銀行間的市場,創設銀行間的通證,讓數字資產通過票據數據化加持M3。如此可以在不改變老百姓生活狀態的情況下,使各大金融機構在他們的生態圈中去創設數字化通證和資產,直接投入到銀行間市場。這樣就把分佈式授權的體系直接轉化為機構與機構之間的分佈式流通。

在資產數字化的進程中我們一定要關注本源,也就是賬本。現如今公司、銀行、政府用的都是700年前的複式記賬,而這個制度是有缺陷的。數字貨幣能通過區塊鏈技術,讓造假只有一次機會,即僅存在鏈下。因此我們要通過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做到實體區塊鏈。最後重申一個底線:上鍊不炒幣,助推新實體。

6

《數字貨幣詞典》啟動

本次論壇莫干山研究院、數字資產研究院與中航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還啟動了《數字貨幣詞典》的編寫項目,該項目將對數字貨幣領域的概念術語進行勘校,確定規範的中文名稱及對應的英文翻譯,並加註定義,未來通過官方指導和社會影響來規範和統一數字貨幣領域的詞彙使用。此舉旨在建立全球數字貨幣的體系,並搭建起數字貨幣的國家重點智庫和學術交流平臺。


下一個戰場:數字金融----趨勢與挑戰

《1984:莫干山會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