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喘咳不能卧—阳虚水泛,胸满气粗—痰热郁肺,12种并附解法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肺胀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地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寻求防治本病的有效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广阔的前景,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提高。

肺胀:喘咳不能卧—阳虚水泛,胸满气粗—痰热郁肺,12种并附解法

辩证原则

辨标本虚实肺胀的本质是标实本虚,要分清标本主次,虚实轻重。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标实为痰浊、瘀血,早期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为患。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辨脏腑阴阳肺胀的早期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病位在肺脾肾,后期气虚及阳,以肺、肾、心为主,或阴阳两虚。

根据标本虚实,分别选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感邪时偏于邪实,侧重祛邪为主,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渗),活血化瘀,甚或开窍、熄风、止血等法。平时偏于正虚,侧重以扶正为主,根据脏腑阴阳的不同,分别以补养心肺,益肾健脾,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回阳。祛邪与扶正只有主次之分,一般相辅为用。

肺胀:喘咳不能卧—阳虚水泛,胸满气粗—痰热郁肺,12种并附解法

风寒内饮

症状: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恶寒,周身酸楚,或有口干不欲饮,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主方:小青龙汤加减

痰热郁肺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痰黄或白,粘稠难咯,胸满烦躁,目胀睛突,或发热汗出,或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泄热,降逆平喘。

主方:越婢加半夏汤

痰瘀阻肺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

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主方: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肺胀:喘咳不能卧—阳虚水泛,胸满气粗—痰热郁肺,12种并附解法

痰蒙神窍

症状:咳逆喘促日重,咳痰不爽,表情淡漠,嗜睡,甚或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入夜尤甚,昏迷,撮空理线,或肢体困动,抽搐,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

主方: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肺肾气虚

症状: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如白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主方:补虚汤合参蛤散

肺胀:喘咳不能卧—阳虚水泛,胸满气粗—痰热郁肺,12种并附解法

阳虚水泛

症状:面浮,下肢肿,甚或一身悉肿,脘痞腹胀,或腹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主方: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

症状:呼吸浅短难续,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后余沥,或咳则小便自遗,舌淡或暗紫,苔白润,脉沉细虚数无力,或有结代。

病因病机:寒饮伏肺,肾虚水泛,肺肾两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主方: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

肺胀:喘咳不能卧—阳虚水泛,胸满气粗—痰热郁肺,12种并附解法

肺肾气阴两虚

症状:喘息、气短,动则加重,自汗或乏力,动则加重;易感冒;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或头晕;干咳或少痰、咳痰不爽;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舌苔薄少或花剥,脉沉细或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滋肾,纳气定喘。

主方: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减

肺脾气虚

症状:咳嗽或喘息、气短,动则加重;神疲、乏力或自汗,动则加重;恶风,易感冒;纳呆或食少;胃脘胀满或腹胀或便溏;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腻,脉沉细或沉缓或细弱。

治则治法:补肺健脾,降气化痰。

主方: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外感风寒

症状:喘咳,痰多黏白泡沫,见表寒里饮证者

病因病机:若属外感风寒诱发,痰从寒化为饮

治则治法:散寒化饮

处方:小青龙汤加味

肺胀:喘咳不能卧—阳虚水泛,胸满气粗—痰热郁肺,12种并附解法

饮郁化热

症状:烦躁而喘,脉浮

病因病机:饮郁化热

方用: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痰浊夹瘀

症状:唇甲紫暗,舌苔浊腻者

病因病机:若痰浊夹瘀

方用:涤痰汤加味

肺胀的多种证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各证常可互相兼夹转化。其预后受患者的体质、年龄、病程及治疗等因素影响。一般说来,素体较壮、年轻、病程短、病情轻,治疗及时有力者,可使病情基本控制,带病延年,反之则迁延恶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