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崛起的拼多多对阿里京东有多大的冲击?

石玉磊


千帆过尽,现在在来看,当下的京东市值已经被拼多多超越了。(2019.10.25)


拼多多(PDD) 周四股价大涨12%,报39.96美元,市值达464亿美元,今年累计涨幅达78%;$京东(JD)$ 周四股价跌0.13%,报30.72美元,市值报448亿美元不敌拼多多。目前拼多多在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中位列第4,仅次于阿里、腾讯和美团。


10月10日晚,在拼多多四周年庆的动员会上,CEO黄峥表示,拼多多真实支付GMV已经超过京东。早前在2018年拼多多上市前的员工大会上,黄峥曾说过未来三年要在GMV上超过京东,已经比预计提前了两年。此外在谈及“二选一”时,黄峥称面对二选一的压力,拼多多不应该有压力,该有压力的是友商,暗指阿里巴巴 。

那么在这一次超越之后拼多多还能继续强势下去吗?

如果对比大佬阿里的话,阿里是将资源集中在天猫和淘宝上是一个理性选择,带来了丰厚回报,但是也将巨大的低端市场留出了空白。拼多多利用社交红利迅速崛起,在中低端电商市场站稳了脚跟。

而拼多多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先,不追求商品覆盖全面,而是集中流量形成薄利多销;不刻意强调品牌上行,而是坚持提供高性价比商品给客户。中国电商市场是增量市场,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便宜实惠是所有人都喜欢的,拼多多将持续向中高端电商市场渗透,也带来不小的回报。


再看京东的成长路径是瞄准一二线白领客户,为了给他们更好体验,自建物流扩充品类。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其他物流也都跟上后,高昂的成本开支反而掣肘了京东扩张。比如云业务比如电商补贴,这一块相比之下拼多多显然更有优势。


但是拼多多也也一些来自自己起家渠道的压力。

因为微信前两天特意发表公告宣称将净化朋友圈,其中重点是对好友助力、拼团、砍价的链接直接封杀;而众所周知微信也就是腾讯是和京东有深度合作的,微信在“双十一”之前如此公告用意自明。所以拼多多通过社交裂变下沉市场的算盘将受到极大挑战。而且拼多多一直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从三四线城市率先突破,再扩展到一二线城市,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产品质量和售后环节并没有全部跟上公司拼单的速度。不应光看市值和GMV判断是否是第二级,还得看公司的存续时间和繁荣期有多久。


再加上拼多多也有自己的一些缺点需要注意:

虽然拼多多的GMV和会员数都在增长,但都是基于大规模的补贴的,这种持续性不会一直如此的,PDD目前也尚未实现盈利,所以当补贴减少,市场天花板来临之时,PDD也将不会继续维持如此的高增长,现在的涨幅明显透资了未来的空间。

所以最后来说,即便是拼多多市值超越了京东,京东还是第二的

1,虽然从某些数据上看,拼多多现在排第二,但是综合来看京东还是更优秀,京东还有一个物流体系,这个比较有优势

2,拼多多这几年,多亏了微信的支持,这个真的是大大的提高了拼多多的效率。当然拼多多的补贴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便宜就是王道。

3,从整个电商来看,淘宝和京东都没能在拼多多初期来重视也是一个原因,只能说拼多多找到一个好的突破点。

京东和拼多多模式还是不一样的,这么简单的比较不合适,毕竟拼多是在烧钱换流量,牺牲利润和投资,用低价,吸引客户。这么做在电商初期吸引流量还可以,但企业必须以持久赢利,才能真正在市场上长期生存,才能有发展后劲,才能保护股东利益。

拼多多能否从烧钱换流量,转型为嬴利巩固市场,还需要观察。这点京东已经转型的差不多了,虽然客户有所流失,但这一步是必须的。


我煮一壶酒


强势崛起的拼多多,完全可以用野蛮生长来形容。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是整个业务稍显杂乱无序,大量容易引发争议的“山寨商品”和“劣质商品”通过这个平台分发到了全国各地。拼多多的广告,尤其是“拼团活动”这种非典型广告更是无孔不入。拼多多的崛起跟阿里和京东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背景,也有着差别比较明显的商业逻辑。毫无疑问的是,目前的拼多多是国内电商行业的第三极,仅次于阿里和京东。但是,拼多多对阿里和京东并不能形成太大的冲击,除非拼多多能利用现在的资源进行彻底的转型。

一. 争议不断的拼多多

拼多多的假货问题,或者说是“山寨问题”已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高性价比的确是市场杀器,但是拼多多的货品标签是“便宜”,“廉价”和“劣质”。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中国依然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给“超级廉价”的商品,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且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我们的贫困人口数量还很大,他们对于商品的诉求还没有到品质的追求上,更多是要解决物质短缺的问题。这是拼多多可以快速崛起的社会背景。但是,牺牲品质的低价格是否具有可持续性面临着很大的质疑。虽然拼多多的商品价格很便宜,但是品质如果不断下降,以至于连极低的价格都不值的时候,低收入人群是否还会买单呢?市场需要的是性价比,而不单纯是“便宜”。拼多多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因为拼多多的低价是建立在各种擦边球和牺牲品质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带来的效率提高。这一点,已经成为拼多多发展的桎梏,想要冲击阿里和京东,拼多多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突破自我的问题。换句话说,拼多多甚至没有机会真正去改变电商格局,如果不能解决该公司商业的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二. 京东和淘宝主动让出的市场空间

目前的阿里已经开始广泛布局金融和云计算市场,电商业务只是主业务,而不是唯一业务。京东虽然布局不像阿里那么全,也已经开始做很多延伸业务。对于京东来说,一开始就打“品质”和“物流”牌,超廉价商品并不适合京东去厮杀。而阿里在广泛布局的同时,需要改善自己的品牌形象,而且由于阿里的体量太大,受到的关注太大,阿里不得不加大力度处理假货问题。由此在超低价(主要是各种山寨产品和假货)产品市场上留出一片空白。而拼多多成功占领了这个空缺出来的位置。

因此,拼多多的来势汹汹并不完全是因为拼多多的战斗力彪悍,而更多是因为阿里和京东由于各种原因而留出的市场空白。换句话说,拼多多的快速增长并不代表拼多多能从阿里和京东手中抢到多少市场,占到多少便宜。目前为止,拼多多和阿里京东的实力差距依然是相当大的。而且,拼多多压根无法威胁到阿里京东。非但在云计算和金融等非电扇领域,就算在电商领域,拼多多的差距依然是显而易见的。拼多多的数据确实非常漂亮,但是,口碑和真实的市场占有率依然跟京东存在明显差距,更别提阿里巴巴了。拼多多占领的主要都是京东和阿里放弃的市场,虽然看起来多了一个电商重量级玩家,事实上并不能冲击阿里和京东。


镁客网


因为看到了洗护用品的进货单后,在对比了天猫旗舰店的售价才发现为什么淘宝天猫失去了人心。

拼多多的崛起造成阿里和京东的单量减少,为什么淘宝天猫和京东的顾客会去拼多多?下面我将为你们讲解我自己行业里的秘密!洗发水的暴利相信大家都知道。

比如香港ie点洗发水我们拿货价50来块钱出厂价更低,天猫京东售价190块!!!ie点发膜拿货价100块,天猫售价680块!!姜医生洗发水300ml出厂价18元,天猫旗舰店售价138元!!姜医生育发精华液出厂价42元,天猫旗舰店售价438元!!还有蕴特优能洗发水发膜,新优能黑罐装发膜1L拿货价不到200块,天猫旗舰店售价1180元!!!

现在知道为什么拼多多能崛起了,谁都不笨!!!你们还有谁知道日常用品利润在上百块的请补充!!

看到这些价格内幕现在知道为什么阿里一直在制造舆论压力去诋毁拼多多了,因为有了拼多多之后天猫就不能在高价卖商品了!!!

在我发表了这篇文章后也会知道会被很多的阿里水军攻击,在阿里巴巴投资的媒体里揭露了天猫淘宝的暴利产品会被讨伐,但是我还是说了出来,毕竟日用品能达到800多块钱的利润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了,至于很多人说其中有什么科研的费用,洗发水和护发素哪里来的多少科研费用!!!

我做好迎接水军的准备!!







网络咨询达人


拾书君不是专家,但也觉得,对天猫京东的冲击不大!

2016年获得B轮融资之后进去腾讯系,2018年4月,再次融资13.69亿美元,估值高达125亿美元,在现阶段资本市场是很难有人接盘的,而流量需求及运营成本急需更多的资金支持,拼多多选择这个时候上市是极具紧迫性的。

相比京东、天猫,拼多多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1,流量建立在以低价优惠建立的中老年用户体系;

从拼多多的名称来看也可以看出,其定位,也是吸引用户的亮点就在于红包券、拼团、砍价等优惠活动,以微信用户关系网下沉。

其实拼多多的交易活动在我们身边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存在,大多数中年人群不断分享红包、获得之后再通过链接进入到拼多多商城,本身低价加上红包的吸引,完成交易。

所以说,拼多多的流量来源与京东天猫基于搜索的流量来源有本质不同,可以说拼多多更像是一个社交电商网。而不是传统意义的电商。因此,本身的用户留存率并不大。

2、产品质量问题很大,而且还面临投诉起诉的风险。

上市之后,拼多多的募股书公之于众,里面就提到风险部分:

“可能因为自己平台上的假冒、未授权、非法或侵权产品,或者误导性信息而担负责任。”

事实上,拼多多产品质量问题的确饱受争议,就在上市没几天,深圳创维电视官方就与拼多多严正交涉假冒产品的问题,这对与品牌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这两点可以说拼多多的特色,也是拼多多的面临的问题,不过当年淘宝也是其他平台也是假货泛滥,如果拼多多能下定决心做好这一块,依托腾讯的社交体系也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拾书小记


基本上没啥冲击,反而可能还帮了东哥一把?


刘强东最讨厌的山寨假货劣质货商人基本都跑去拼多多做生意去了,还京东一篇安宁!

东哥应该搞定才对。


至于身价暴涨,市值暴增这种问题,现在说还为时过早,我们可以等下个财报出来的时候再看看拼多多的股价是涨还是跌,那个时候再讨论身价和市值的问题,现在都是虚胖!


最后再说个段子吧,本人亲身经历:

最近我丈母娘来避暑,有天看到拼多多的广告跟我说起:“人家拼多多上的抽纸和卫生纸就是便宜,我每次都去它那买”
我好奇的问:那您买过别的东西没?
丈母娘:“买过呢,不过质量都很差得很,就抽纸用着还行,又便宜。”


无论是哪个公司上市,不要光看上市当天的情况,那都是虚胖。券商和资本共同催肥的结果,当他们迅速套现走人后,那才是体现真正市值和 CEO 身价的时候...


  • (点击关注可以查看更多我的问答动态,欢迎来微头条与我交流)


猫眼智客-杨明慧


假如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右上角。

拼多多是否冲击了京东,棍子的回答是比较少,但多少都有一些影响的。



1电商是一个存量市场的抢夺。

一个用户在一家电商网站上购物,必然会减少对其他网站的消费。在电商平台外界以为没有机会,淘宝天猫京东等占据。

而拼多多的杀入除了微信的流量红利外,就是把购物的可能性降到最少,可能都不需要怎么看商品,点进链接直接买就行了。

2质量之争

京东最高价值的是注重质量的用户,客单价高,占据一二线主要人群,注重品质生活,注重品牌,注重体验,这才是京东最核心的群体

而拼多多更多是注重价格,注重优惠这类型的客户,在用户重合度上是和京东不太一样,所以对京东来说影响一部分,但不是最核心的。

3真正抢的是淘宝等以低价为核心的用户

低价,弱网络支付功能的群体。淘宝以低价出名,而这部分人群将是淘宝基层流量,被拼多多抢走最大程度影响交易等。低价永远是这部分人群是特点,之前不会爆发是因为拼多多这类型的还有起来,现在是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对人群来说,哪里便宜,优惠就会冲到哪里,这是消费观的基本点。

当然不止是淘宝,更是无数以低价为中心的购物网站,将受最最大程度的打击,因为这类用户是维持网站上活跃,消费额的基础,失去了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

综上,拼多多的出现对京东的影响不大,反而是针对低价为主的平台起到打击。

棍子:科技自媒体,专注互联网和个人成长。


棍子说互联网


在淘宝,一件商品卖30元,在拼多多上可能卖19元,如果能找到几个朋友一起买,或许只用花几块钱,更夸张的是,还可能包邮。这就是拼好货,以及后来拼多多走的路。

刚创办的时候,拼好货从水果切入,货单量涨得非常快,曾经遇到过发不出货、爆仓、水果狂烂、退不了货退不了款的危险时刻。为了解决仓储问题,他从乐其抽调了部分人,把乐其分布在全国的仓储体系独立出来,支撑拼好货发展。

到2015年底,拼好货累计活跃用户突破千万,日订单量超过百万。紧接着完成千万美金级B轮融资,主要投资方为高榕资本与IDG。

拼好货高歌猛进的时候,游戏公司的负责人跟黄峥商量另起炉灶,做一个平台“拼多多”,商家入驻的全品类电商,跟拼好货的自营走了不一样的路。

没想到,发展速度更快,一年时间,拼多多便做到了10亿的月GMV。2016年7月,拼多多完成了1.1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腾讯等。

几乎就在融资当月,拼多多与拼好货合并。

如果喜欢看中国新歌声,你会发现,赞助商里突然多了一个品牌,那就是拼多多,可能很多一线城市的人可能根本还没有听过它,等它出现的时候,体量已经极其庞大。

那么,拼多多的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呢?

一句话总结就是:用户通过发起拼团,邀请朋友、家人、邻居等等参与拼团,参团人数多了就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还有砍价模式,邀请其他好友帮你砍价,当达到要求的数量时,甚至不用花钱也能拿到商品。

拼多的用户主要是几类:主动用户、被动用户、商家

主动用户:商品的需求者,寻找到质量好、价格便宜的商品,开团后分享给朋友,邀请其他人参加团购。

被动用户:在微信上看到拼团链接,觉得便宜,自己参与,并且还可能把自己的好友拉上,争取早点拼团成功。

商家:是指拼多多上的第三方卖货的店家。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拼团文案,比如说 :凑够10个人拼团,便可以2元钱买到一件商品,但新参加的人,要么需要关注拼多多的公众号,要么需要下载拼多多的APP,为了便宜或者帮助朋友,有时候就下载了APP参加活动。

这样一个裂变式的传播,激活了海量的用户主动宣传,主动扩散,拼多多短时间内引爆用户量,道理也就在这里。

另外,拼多多喜欢打造爆款,经常性拿出几款有吸引力的产品,不断制造火爆的销量,限时秒杀、每日精选、限时特卖等等,都很常见,尤其是以前经常推9.9元特卖。

有分析认为,拼多多在制造一种焦虑感,比如它制造了大量的发红包现象,不过领完红包后,需要购物才能用。比如它展示的很多产品,都极其便宜,激活人们购物的兴趣。比如它重点突出开团的优惠力度,配上页面不断滚动出现某某会员拼团成功的消息,很多人会决定一键开团。比如它会设计倒计时页面,制造紧迫感。

在拼多多身上,我们再次看到,从来没有铁板一块的市场,只要需求还在,总能找到软肋。

NM知本产融服务区,寻找各行业产融经典案例,汇集优秀公司的经营韬略,挖掘趋势大潮里的财富机会,洞悉新鲜商业模式! 赋能所有在奋斗路上的企业家、创业者与中高层管理者。在这里,成就知本产融高手!

知本圈


拼多多的崛起确实引起了阿里和京东的注意,尤其是上市以后,第一天股票大涨40%,市值达到290亿美元,拼多多创始人兼CEO黄峥的身价也超过了刘强东,达到了130亿美元,排在国内前15名,可以说拼多多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目前来讲,还无法形成太大的冲击。

不过拼多多只用了三年时间,便从阿里、京东等电商行业的夹缝中异军突起,成为国内第三大电商平台。拼多多从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城镇开始,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获得了阿里和京东还没有完全触及的大量用户,再加上线上线下无所不及的广告,成为家喻户晓的购物平台,截至目前,拼多多用户数量超过3.44亿。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9月,拼多多用户数仅1亿,月GMV仅为10亿元,到了2017年1月,拼多多的月GMV突破40亿元。而GMV超过1000亿也才用了2年多的时间,相比阿里达到1000亿用了5年,京东用了10年来说,拼多多的增长速度确实太快了,所以阿里、京东不可能坐视不理。

虽然从目前来看,拼多多的崛起对阿里、京东的冲击还不是太大,但是按照拼多多的发展速度,其用户不只是在三四线城市及以下了,在线上用户争夺上必然会有冲突,所以阿里出了淘宝特价版,京东也上线了拼购业务,连苏宁易购也开始布局拼团模式。可见其他玩家对拼多多的重视程度。

只是拼多多被诟病太多,低质、假货、服务质量差等成为目前拼多多发展的障碍,但是如果质量与服务提高,价格肯定也会相应提高,这与其他平台相比就不会再有优势,所以拼多多在上市后该如何定位将关系其未来的发展。


王长胜


根据相关的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超过2亿,农村网民的移动支付比例在47.1%。拼多多近65%的用户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这些人都不是京东、也不是淘宝的用户,但是他们在微信群、朋友圈通过拼多多的链接,接触到电商,并进一步成为电商忠实用户。而刘强东和马云、王帅,正在各种场合撕打正酣,直到被拼多多的爆炸式增长,才惊醒过来,原来电商这么成熟的市场,还可以长出新巨头。


拼多多从创立到昨晚上市,一共仅仅3年时间,创下了创业公司最快的上市记录。同样是突破1000亿元GMV(成交总额),阿里用了10年,京东用了6年,拼多多只用了3年。很多人在分析拼多多的模式时,聚焦关键词是“便宜”、“屌丝”,甚至“欺诈”,不可否认,相关情况确实存在,但是受到市场热捧的股价,似乎说明了这种分析难免过于简单和粗暴,昨晚开盘后,拼多多股价暴涨40%,盘后再涨近6%。


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詹姆斯·卡斯,在其著作《有限与无限的游戏》里,第一句话就说:“世界上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去争夺有限的流量,要么是自己去发掘新的无限的游戏。简略地说,就是有限竞争,和无限竞争。


王兴说太多人关注了边界,而忽略了核心。核心是什么?是真正的创新,真正的探索和开拓,而现在,包括巨头在内,太多公司关注有限,而忽略了无限。


南七道


拼多多的拼团模式,与早年的团购模式相比,并无太大的问题。

因此,如果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品质确实足够优质的话,那么,这种模式还是值得肯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拼多多已经上市了,但是拼多多平台上的涉嫌假冒侵权的产品似乎还时有出现。

比如,在拼多多APP有一款叫“OPO r11s”的手机,从图文介绍来看,似乎就是OPPO手机。

因此,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你无法确认这是因为卖家或商家的“笔误”,还是涉嫌假冒侵权商品。

类似的,还有一款叫OPSSON的手机,其很多介绍内容也与OPPO很像。

但是,该商品对应的商标,即OPSSON最初由一家叫“深圳市欧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于2009年3月9日提交商标注册申请,并于2010年11月25日获得核准注册。

2017年2月26日,作为手机品牌的OPSSON,该商标被转让给深圳市博越智信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3月3日经营范围包括手机“组装生产与售后维修”的公司。

那么,对于类似OPSSON这种手机,到底应该是判定为假冒侵权产品?还是山寨产品?这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简单说,如果拼多多不解决好正品与品质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它可能因为上市,会更加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