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揭秘: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位於豐潤的古遺址、墓葬

東歡坨遺址

此遺址是戰國早期遺址。發現了大批銅器、陶器。,還發現了成片排列有序的房基遺址和土井、陶井、排水溝。

出土戰國陶井圈,共六節,每節尺寸幾乎相等,疊置而成陶井。陶井的燒製是戰國時代的一項創舉,使一些土質不好的地區同樣可以打井。

揭秘: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戰國銅印,才和紐扣一般大小

韓城於林莊遺址和墓葬

位於豐潤區於林莊,為磚室墓,出土器物有夾蚌殘陶斧、灰陶缽、灰陶罐等。

王家樓漢代遺址

西漢早期隨葬器物以陶俑為主,以後陶倉、陶灶等逐漸增多。東漢時期結構複雜、製作精美的陶建築模型大量出現。

此外,還有二郎廟戰國遺址、北溝戰國遺址等。

揭秘: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位於遷安的古遺址、墓葬

“世界岩石之祖”——世界上年齡最大的岩石

誕生於36.7億年前的遷西太平寨岩石,被譽為“世界岩石之祖”。

它們位於遷西縣太平寨的南太平山,形成於太古紀,同位素年齡達36.7億年。

遷西縣太平寨南太平山,是一座海拔僅175米的小山峰,但它卻是由太古代紫蘇斜長麻粒巖構成的。

揭秘: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沒錯,就是這塊石頭

北魏石佛

遷安市城西南張富莊村東的五里山上。石佛鑿刻於五里山東端的巨石之上。這塊鉅萬不得石刻了67座石佛,中間一座最大,高230cm,臉寬90cm,胸寬174cm,肩寬200cm,大石佛像兩端雕刻著形態各異的小石佛像。

上蘆遼代墓群

位於遷安市沙河驛鎮,上蘆村皇姑峪,共發現三座墓葬,屬於遼代韓氏家族墓葬。其中一座墓葬為“遼興軍衙內馬步軍都指揮使韓相墓”。出土了很多珍貴文物,尤以瓷器最為珍貴。

出土了一批遼代瓷器,遼瓷按器型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中原形式,風格深受邢窯、定窯影響。二是契丹形式,極具遊牧民族特色。象雞冠壺、鳳首長頸瓶、方碟都屬於契丹風格。

揭秘: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小注:遼代韓氏家族可謂聲名顯赫。韓相的曾祖父韓知古在《遼史》中有傳。韓知古原是河北玉田人,遼太祖徵薊州時被俘虜為小奴,並以奴隸身份到耶律阿保機家,得以親近遼太祖。隨著年增識廣,遼太祖與其議論國事,發現他善謀有識,封為彰武節度使,管理漢兒司事,兼協助太祖制訂禮儀,很受賞識,拜左僕射,又因徵渤海有功,封為中書令。自韓知古始,其家族連續多代在遼國高層統治機構中為官。其長子之次孫韓得讓,曾為遼國一代英主蕭太后之寵臣,國家一切重要決策多是他與蕭太后共謀。

遼金遺址及明清時期的墓葬群

這處遺址和墓葬群位於遷安市遷安鎮沙河子村東南1000米處,遷擂公路延伸線北300米的小山丘上,遺址和墓群南北約200米、東西100米左右。

位於遷西的古遺址、墓葬

大黑汀戰國墓葬

墓位於遷西縣城北興城鎮大黑汀村西,屬於戰國早期幕。墓中出土了陶器、銅器、瑪瑙等。

揭秘: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位於玉田的古遺址、墓葬

孟家泉遺址

玉田縣城東一處不起眼的小村落——孟家泉,出土了距今1.7萬年前的人骨化石,從此古人類考古學中有了孟家泉人的命名。

揭秘: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白各莊晉墓

位於白各莊西北燕山腳下,1984年發現,該墓是唐山地區唯一一座晉代墓葬。

大李莊的漢墓遺址

出土了大量陶器、銅器和漆器,成套陶樓、陶房、陶倉、陶雞。

位於灤縣的古遺址、墓葬

北營遺址

位於灤縣榛子鎮北營村西南約1000米,陡河北岸約500米的二級臺地上。遺址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採集遺物有泥質紅陶片、泥質褐陶片以及夾砂灰陶片等,器表面除素面外還見有劃紋、壓印方格紋等。可辨器形有缽、罐、盆等,生產工具以磨製石斧為主。

類似遺址還有: 石梯子遺址,該遺址位於灤縣油榨鎮石梯子村北,灤河西岸的高地上。釣魚崖遺址,該遺址位於油榨鎮孫薛營村北,灤河主河道自西向東折向南流的拐彎處的河道南側的臺地上。

後遷義商代遺址

最讓考古界著迷的是它的墓葬形式,尤其是第6號墓,既有表明墓主人高貴身份的鼎、簋,又出土了造型獨特的銅弓形器、包金銅泡、金耳環等文物。

韓新莊甕棺葬

位於韓新莊村南,共清理甕棺葬21座,甕棺排列很有規律,由2-5件盆、罐、甕、缽、豆、甑等陶器套接(或對接)組成甕棺,全部是西北—東南方向,其時代為戰國至漢代。

揭秘: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小注:甕棺葬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甕、盆為葬具,常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個別成人也有用甕棺,一般用2或3件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多數埋在居住區內房屋附近或室內地面下。甕棺作為一種特殊的葬具,它的出現與後期的石棺、木棺具有共同的信仰和觀念,即靈魂不滅。甕棺葬的葬具一般是日常使用的陶器,底部一般鑽有小孔,作為死者靈魂出入的地方。

新農村東漢墓

位於灤縣雷莊鎮,墓室結構為7室,穹窿鼎磚結構大型墓葬,其甬道,墓室壘砌細緻,結構巧妙,砌築方法為屯土幹砌法,省去泥漿粘砌,為典型的東漢墓葬砌築方法。出土有2件石棺及部分陶器。在石棺的三面雕刻有仙獸,羽人採長生草,玉兔搗不死藥的畫像,表現出長生昇仙的追求和對神仙生活的嚮往。

揭秘:你知道嗎?在唐山有這麼多古遺址、墓葬

洪門寺墓群

位於灤縣老城西約1.5公里處,南部系灤州鎮教場村,北為西北—東南走向的沖積溝,墓群主體集中在一片沙丘下,墓葬共54座,92%已不同程度遭到破壞。

該墓群的墓葬規模分為大中小三類,形制可分為圓形磚室墓,石涵墓,石棺墓,甕棺墓,超小型方型磚室墓等。葬式多為火葬,無一定的埋葬規律。

大井峪羅漢洞石刻

該石刻位於九百戶鎮大井峪村西北約距1500米的磕頭山西主峰東側的山崖上。整個石刻群共有6區,可分為9組,計有56造像尊,石刻文字兩處。這時一處有明確石刻紀年的珍貴古文化遺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