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街巷志:米市壩

德陽街巷志:米市壩

德陽市米市壩杏花巷舊城區(2011年)

城市的聚居,街市的興盛,皆為生計,無非盡在吃喝拉撒睡之間。米市壩前世今生就註定與生活有關,在幾條街道之間一塊空地,不知道這是否就是當年真正的米市,連接空地的是慶雲街與健康巷。

慶雲街至今仍然是德陽人的好吃街,很窄小的一條街道,在巷子上空橫一根竹竿就可以晾曬衣物。街上的美食遠近聞名,尤其以酸辣粉為最,早上總看得見最當頭那家酸辣粉店做手工粉的過程,把糊狀的粉在一個有無數小孔的瓢裡用拳頭捶打,粉條細細長長流下來,在一個大瓦缸裡用冷水漂著備用,煮的時候就直接抓一把,放在鬥型竹子勺子裡浸入滾水中一燙,迅速倒進碗裡,看著冒著熱氣的粉條壓在調料湯和蔬菜上面,一股醋酸的氣息伴隨著熱氣飄過來,馬上感覺滿腔口水流流的了。那些逛街的女子總要邀約著利用間歇,吸溜溜的來上一碗,把那粉嘟嘟的翹唇辣的紅通通地直哈氣。

老城區的商業,是生活配套性必須的一部分,自然造就它特別的柔韌的生命力。趙姐火鍋應該是米市壩這片區裡的老店了,桌子凳子就擺在街沿上,連夏天的中午也要站在門外等翻檯,及至夜深,那些光膀子食客依然豪興不減。七星臺那家玉雙米粉店,儘管因為傳說中的某些特殊意外短暫閉門,現在開起來連店面名字也沒有,店堂裡依然人滿為患。

巷子口的左邊,一把方形布傘下一個毫不起眼的餅子攤,就是有名的蔣餅子,他的餅子中間綿軟、邊沿酥脆,每天早上擺開攤子就有開小飯店的人陸續來批發幹餅子和餅子夾涼麵。這個攤點已經存在許多年了,跟相鄰的補鞋、縫紉的一樣,街沿商業形態成為老街道的一道風景。先前集市總有欺行霸市者,此等無賴地痞,招搖過市,隨手取個餅子拿個饃,原本是常事。但在蔣餅子這裡結束了這個歷史,他的擀麵棒輕鬆把一個小流氓的腦袋敲開了花,他抖開衣服把肚皮上的十幾道傷疤一露,從此這裡迴歸太平。有人說蔣餅子是勞改回來的,自謀生路開了這個餅子攤。我去買餅子的時候,從他白色汗衫微微鼓起的肚皮上看不到有沒有十幾道刀疤,那個揉麵和揮舞棒子的手膀子倒是白白胖胖,如麵糰一樣給人一派親和。

巷子把頭右邊就是那家聲名遠播的“趙古今名小吃”,店面樸素簡陋如鄉鎮小店,門面裡既是操作間又是客人的桌子,更多的時候是顧客在門口買了就走。酥脆的油炸麻花和花生米成為顧客指名購買的老字號產品。店面上那個古雅的店招,有醒目的註冊商標標識,聽說這個商標註冊是當年的市工商局長親自關注過問下辦理下來的。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正遇到東街的鼓樓面店關門了,門上寫了個門面轉讓,估計會有好多人懷念那一碗飄香的鱔魚麵哦!這些德陽老字號的名特飲食,即使不去註冊,顧客依然認可,但是端起碗一聞,就判斷得出是否正宗了。

生意的興隆不是相互的惡意競爭,而是在競爭與合作的互補當中來繁榮。門口一個滷肉攤最近的銷量大增,我站在那個笑容滿面的老太太面前看她切菜,一邊聽她笑呵呵的指點,要咋個把滷肉燙在火鍋裡吃才會如何的香,原來她是做起了與新近開業的火鍋店的配套生意。還有門口一排流動的水果攤點,見有向門裡張望的客人,必主動搭訕,幫忙迎接客人,指揮車輛停放。獨木不成林,凡集市者,必品類豐富,相得益彰。在老城區的業主們,竟感受到這種睦鄰友好,很傳統的商業經營形態與人情氛圍,一派和諧,心生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