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人情單成全家救命草!買保險,從來不是幫別人,而是幫自己

國慶假期,有不少新朋友吐槽,感覺身邊做保險的人越來越多,利用假期碰面向自己推銷保險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有種不勝其煩的感覺。

而在這,我想講的是一個真實案例:

2018年3月22日,徐先生因左側聽力下降在自貢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經確診為良性腦腫瘤。不幸中的萬幸,徐先生曾於2017年4月1日購買一份重大疾病保險,保額20萬,附加住院醫療保險1萬元,年繳保費5千餘元。

2018年4月23日,經理賠人員指導,客戶將理賠資料交到櫃面,審核後當日立案,於4月26日結案,重疾及醫療理賠金額合計22萬元。

據瞭解,徐先生28歲,父母來自農村,沒有穩定收入,更沒有任何保險保障,他的孩子今年剛10個月大,妻子因照顧孩子無法外出工作,家裡的一切經濟收入都來自徐先生,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他自己除了農村醫保沒有其他任何保險保障。

徐先生當時到公司本意是為其母親購買保險,在自己從事保險工作的妹妹的極力勸說下,徐先生為自己購買了一份健康險。購買保險的第二個月,因為考慮到自己年輕,過去也從未生病住院,加之他的新店剛開業,需要流動資金,徐先生萌生了退保的想法,經過妹妹的多番勸導才放棄退保。

萬萬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份保險便幫助徐先生緩解了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得以選擇最好的醫療。

一張人情單成全家救命草!買保險,從來不是幫別人,而是幫自己



或許,這就是保險的意義:買保險,從來不是為了人情,從來不是為了照顧誰的業務,而是為了你自己!保險這筆錢不是給代理人的,不是給保險公司的,而是存下來並以幾倍、十幾倍的增值給了5年後、10年後、20年後的自己或家人。

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一書中說:“每個降生世間的人都擁有雙重公民身份,其一屬於健康王國,另一則是疾病王國。儘管我們都只樂於使用健康王國的身份證,但或遲或早,至少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每個人都被迫承認我們也是另一王國的公民。”

且一旦患病,所有人就都怕你了:最親最愛的人怕了,怕錢不夠、治不好;工作單位的人怕了,怕你不能正常上班,趕緊找人替補;和你有生意往來的人怕了,怕你負擔不了既定款項;銀行的人怕了,怕你在他們那裡的貸款無法償還,趕緊盯你名下所有能收走拍賣的房產、物業......你自己也會害怕,怕因此拖累了最愛的家人!

而這時,能在物質上真正幫到的你或許只有提前買下的那份保險!正如保險行業流傳已久的這段話:

意外或重病,急需用錢時,給兩三百的是朋友;給兩三千的是親戚;給兩三萬的是兄弟姐妹;傾其所有的是父母;而給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的只有保險公司!且除了保險公司給的不需要償還,其它的不但要承人情,錢也都要還的!

一張人情單成全家救命草!買保險,從來不是幫別人,而是幫自己

而保險代理人之所以總喜歡鍥而不捨地向親戚、朋友、同學、鄰居等身邊人傳遞著保險理念,是因為他們知道:

如果你是30歲、40歲的人,回憶一下你所認識的同事、朋友、親戚中有沒有得過重大疾病(癌症、尿毒症、白血病等)或者碰到過重大傷害(車禍、意外等)?如果做這樣的調查,相信答案90%甚至100%都是肯定的,這也就可以證明人類的風險是必然的,人類整體上面臨著“生老病死殘”各種風險。

如何應對這避無可避的風險?有兩種辦法:

1、風險自擔:自掏腰包治療、自掏腰包處理、自己承擔一切的後果!

2、風險轉移:求助家人、求助朋友、求助親戚、求助社會......或者讓保險公司替你承擔!

所以,很多人會認同這樣一個觀點:比如你有100萬現金,你是平平安安的,沒碰到什麼問題,但是也會有財產損失!

為什麼呢?想象一個現實,如果你最好的朋友或者最親的親人裡面,有一個人患了重病或發生意外,需要100萬現金,周圍這幾個朋友知道你手頭有100萬現金,只有你拿出100萬現金來才可能解決問題,這100萬雖然是你多年積蓄,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最後還是選擇拿出來,至少會拿出一部分;假若你真能忍心見死不救,那麼以後的人生,巨大的愧疚感可能會不停的折磨你的心靈和身體!

所以,如果說找你買保險的那些熟人真的有私心,這姑且算作一條吧!只不過,這樣的私心對你而言卻是百利無一害!今天你拿的一點點保費,換來的卻是意外突襲、重病纏身時的救命錢;老人遲暮時的養老錢;即便真的不能陪伴家人到老,也可以安心離開,因為那筆錢會代替你永遠守護......

正如一個保險代理人所說:“我在培訓畢業的時候,第一個就把自己的保障加到30萬,然後馬上想到的下一個人就是我弟弟。我想如果他有風險,萬一有疾病,他當時沒有什麼積蓄,只有可能兩個地方有錢來,一個是我父母那兒,一個就是我這兒。我說那乾脆我給你想個辦法,你每月交幾百元,如果真有病的話,保險公司賠30萬。

一張人情單成全家救命草!買保險,從來不是幫別人,而是幫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