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少林寺(僧兵)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唐王李世民与王世充激战于河南。少林寺僧因为寺产为王世充部队占据,于是帮助唐军袭取了擐州城,这就是有名的“少林十三棍僧”的来历。从那以后,少林寺被特许保留僧兵,在冷兵器时代渐渐成为中华武学的至宗。

民国时期的少林寺(僧兵)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在近代,少林寺也曾经拥有过强大的武力,不仅使用传统的大刀长矛,而且还拥有步枪、机关枪等现代兵器,少林寺僧兵集团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史中曾经留下过浓重的一笔。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土匪肆虐,民不聊生。这时的少林寺已呈衰落势态,寺僧惟以寺宇平安为念。少林寺的恒林和尚,为寺庙的平安做出了贡献。恒林,伊川县宋寨人,俗姓宋。他在参禅之外,又习拳术,武艺高超。由于地方治安混乱,县府便命他为“少林寺保卫团团总”,他只好“以菩萨心肠作金刚面目”,购置枪械,训练僧兵,以备不测。

民国九年(1920年)秋,恒林率民团在登封县城、梯子沟、白玉沟等处,与土匪大小数十战,每次皆获胜利。一次,匪首朱保成、牛邦、孙天章、段洪涛等合伙夜袭巩县鲁庄镇,天将明时被发觉,向西南逃窜。巩县九区民团紧紧追击。匪过偃师府店,偃师县十四区、十五区民团也加入追击队伍。土匪逃至少林寺西熬子坪,遭恒林所率少林寺民团截击,大部被消灭。这次战斗缴获枪支、弹药甚多,皆藏于少林寺内。恒林因其英勇善战,名声大振,土匪不敢犯境,环寺数十村得以安居乐业。恒林因此受到县府的表彰。

民国时期的少林寺(僧兵)

民国十二年(1923年)十月初二日,恒林因积劳成疾去世,享年59岁。次年春,登封、巩县、偃师、临汝四县民众三百余人集资为恒林立碑悼念。恒林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妙兴接任了少林寺保卫团团总的职务。妙兴,字豪文,俗姓金,临汝县谢湾村人,家境贫寒,八岁投少林寺恒林为师,自幼学拳习武,技艺超群,绰号“金罗汉”。

民国十一年(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直系军阀吴佩孚部师长张玉山至登封,意在收抚陈青云、任应岐的部队。张玉山手下的河南暂编第四团团长樊钟秀到少林寺休息,见大雄宝殿残破,发心修补,因军务倥偬,无暇及此,暂捐四百元,预作购买物料之用。寺中僧众感激,因而与樊有联络。次年秋,吴佩孚受命为直鲁豫三省巡阅使。张玉山奉命在登封一带收编湖北第一师别动队,其第一旅旅长卢耀堂得知妙兴武功出众,寺内又藏有枪支,便极力拉拢妙兴,以妙兴为团长,组成第一旅第一团。这样,妙兴就加入了吴佩孚的军事集团。

民国时期的少林寺(僧兵)

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豫西爆发了“胡憨之战”。陕西的刘镇华派憨玉琨率军入河南,与河南督军胡景翼作战,争夺中州。胡部樊钟秀派兰世勋运动驻偃师的憨部李慎亚倒戈。当憨部崔继华自密县退却时,妙兴率部队帮助李慎亚攻打崔继华,大大支援了樊钟秀。自此,妙兴与樊钟秀关系更加密切。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广州革命军开始北伐。九月,冯玉祥宣布脱离北洋军阀,参加国民革命。吴佩孚联合张作霖攻打冯玉祥,被北伐军击败。1927年春,冯玉祥占领西安,配合北伐军进攻河南。二月,妙兴所率第一团奉命开往郑州,又调往舞阳。三月六日,在与任应岐部交战中,妙兴阵亡,年仅三十七岁。

民国十七年三月,建国军樊钟秀乘冯玉祥的国民军后方空虚,夺占了巩县及偃师县,但不久被冯部将石友三夺回。

民国时期的少林寺(僧兵)

樊钟秀南撤,转攻登封县城,其司令部即设在少林寺内。石友三部向南追击,至轩辕关,少林寺僧助樊狙击,终不敌而溃。三月十五日,石友三追至少林寺,遂纵火焚法堂。

次日,驻防登封的国民军(冯玉祥部)旅长苏明启,命军士抬煤油到寺中,将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六祖殿、阎王殿、龙王殿、钟鼓楼、香积厨、库房、东西禅堂、御座房等处,尽付一炬,以泄其愤。少林寺以武功名扬天下,曾因此而荣,也曾因此而蒙受灾难,但无论如何,少林寺在中国历史上更多的是以“武”的面目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并且对中华文化贡献最大的是其持久的尚武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