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披荊斬棘、風雨兼程,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70年的發展歷程是一幅壯闊流動的時間版圖,中山作為名人故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其發展蛻變是版圖中耀眼的一塊。

檔案是歷史的見證和守護者,它承載著新中國的記憶,記錄下了許多難忘的瞬間。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山市檔案館結合館藏檔案史料、歷史老照片,推出“70年·瞬間”系列欄目,為大家呈現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山那些令人難忘的瞬間。

1999年10月15日至20日,首屆“中國(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在古鎮舉行,博覽會期間,燈飾商品總成交額11.03億元人民幣,出口外銷燈飾產品6120萬美元。此次博覽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燈飾博覽會,也是中山市第一次在鎮區舉行的國際性博覽會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燈飾之都古鎮鎮夜景,攝於2016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2004年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圖為古鎮燈飾廣場的盛況(中山市檔案館藏)

從此,中山成為廣東會展業的“後起之秀”。如今,每年在中山舉辦的大小展會多達數十場,極大地帶動了中山鎮區特色產業經濟的發展。

三度華麗轉身

中山古鎮自古就是一個以桑基魚塘著稱的經濟作物地區。改革開放初期,古鎮人以其特有的對經濟的敏感和市場的嗅覺,憑藉著毗鄰港澳的優勢,投入到小家電的貿易和仿製生產熱潮中,供銷人員遍佈全國,創下了“中國看溫州,廣東看海洲”的美譽,個體、私營經濟十分活躍,佔全鎮經濟總量的95%以上,古鎮實現了產業從農牧業向小家電業的第一次華麗轉身。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古鎮鎮面貌(圖源:網絡)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古鎮燈飾廣場燈飾店鋪林立,攝於2004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從小開關、小火牛(小變壓器)、小燈具的組件裝配中,聰明的古鎮人意識到,追求個性、時尚的燈飾生產,能帶來更多的利潤。20世紀90年代初,小家電逐步向燈飾生產靠近,並形成了以家庭作坊式小企業為主的燈飾業,實現了產業專業化的第二次華麗轉身。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古鎮鎮夜景,攝於2004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璀璨的古鎮廣場夜景,攝於2013年(中山市檔案館藏)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古鎮已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性燈飾專業市場之一,是國內最大的燈飾專業生產基地和批發市場。以1999年在當地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為標誌,古鎮的燈飾產業開始從生產並行銷全國轉變為專業生產坐商營銷,形成了十里“燈飾一條街”,共有燈飾商鋪過千家。2002年,古鎮鎮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照明電器協會聯合授予“中國燈飾之都”榮譽稱號,產品質量穩步提高,開始了產業營銷的第三次華麗轉身。

專業鎮辦專業展

1999年,古鎮舉辦的首屆“國際燈博會”,開創了中山專業鎮辦國際性展會的先河。

當年春節後,招商工作開始時,古鎮很多本地燈飾企業都不太願意參展。但展會一開幕便給世人帶了驚喜,第一天進入古鎮參觀的人居然超過16萬,負責安全保衛的幾百名警察根本就顧不過來。據統計,該屆燈博會成交額達15億元,引進外資200多萬美元,達到了“讓世界認識古鎮、讓古鎮燈飾走向世界”的目的。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2004年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圖為參加燈飾博覽會的各地來賓(中山市檔案館藏)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2004年古鎮國際燈飾博覽會,圖為燈飾博覽會盛況(中山市檔案館藏)

首屆“國際燈博會”的成功舉辦,加速了中山打造“燈都”的進程,專業鎮辦專業展的成功模式也激起了中山其他專業鎮辦展的信心。2000年10月,首屆休閒服裝博覽會在沙溪舉辦;2001年,首屆中山國際電展會、首屆中國(中山)國際電子信息產品與技術展覽會在火炬開發區舉行;2004年,首屆中國(中山小欖)輕工產品博覽會在小欖舉行;2005年,首屆食洽會在黃圃舉行……。各種展會的先後舉行,各個專業鎮會展經濟的蓬勃開展,極大地促進了專業鎮產業的發展,兩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特色經濟與展會互助繁榮。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2001年中山國際休閒服裝節暨第二屆休閒服裝博覽會(中山市檔案館藏)

「70年·瞬間」1999年首屆古鎮燈博會,中山產業經濟蓬勃發展

2001中國(中山)國際電子信息產品與技術展覽會開幕(中山市檔案館藏)

順應發展,中山市大力推進區域特色經濟,創建了一批國家級產業製造基地。在市鎮兩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以“一鎮一品”為基礎的區域特色經濟有了很大發展,產業聚集水平和整體競爭力都進一步提高,比較優勢明顯增強。如古鎮燈飾產品佔國內市場的60%以上;小欖五金製品佔國內市場的40%;大涌紅木傢俱佔國內市場的60%;港口鎮遊藝設備佔國內市場的70%;還有火炬區電子信息、小欖音響製品、南頭家電、黃圃食品和沙溪服裝等特色產業,使鎮區經濟躍上了一個新臺階。中山市先後獲得了中國紡織產業基地、中國電子(中山)基地(火炬區)、中國五金製品產業基地(小欖鎮)、中國燈飾之都(古鎮)、中國休閒服裝名鎮(沙溪鎮)、中國紅木傢俱生產專業鎮(大涌鎮)、中國音響行業產業基地(小欖)、中國牛仔服裝名鎮(大涌)等稱號。

注:本文來源於《新中國建國六十週年·中山紀事》中山市檔案館編著,內容有刪減。執筆:孫幸;採訪對象:區炳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