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人类付一切代价,能在100年内造出能飞往几光年星系的宇宙飞船吗?

倾心独恋7603


感谢“倾心独恋7603”的邀请!

就这个问题我个人持乐观态度,我认为人类在100年的时间内,倘若是不计代价一定会制造出跨恒星际航行能力的宇宙飞船。

第一个问题:人类目前的航天能力如何?答:拥有行星际航行的能力!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人类目前有人飞船最远只能到达月球,这确实是事实。但以现在人类的技术要实现行星际远航并不是不可能,之所以没有实施,原因也很简单,目前的星际探索仍然缺乏大规模的投入。

为什么现代航天缺乏大规模的投入?因为航天在目前是一个超级烧钱而没有任何回报的事业,在人类缺乏逃离地球的紧迫压力的情况下,现代航天实际缺乏人为的主动助推,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投身在经济建设层面,这和冷战期间美苏航天的投入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在现阶段人类已经具有了行星际航行的能力,譬如说登陆火星。NASS的局长在批评川普时早就豪言,只要预算足够登陆火星根本不成问题。我们中国也是一样,如果不计代价的投入航天事业,我们也有能力在10——20年内登陆火星。

第二个问题:恒星际航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答:1%的光速!

国际上一般把跨越“行星”叫做“行星际航行”;跨越“恒星”叫做“恒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其实标准比较低,以人类目前的宇航技术加上辅助设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譬如说建设轨道补给站或太空电梯,解决航天器克服地球引力深井消耗过大等等。但如果要进行恒星际远航,则必须实现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以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比邻星为例,距离地球约4.3个光年,人类只有具备探索比邻星的能力,才能说具有了星际航行的能力。按照通常的意义上的理解,虽然跨星际航行有多种技术问题亟待解决,但理论上人类的载人飞船只要拥有了1%光速的航行能力,就有可能探测比邻星,拥有星际航行的能力!在刘慈欣小说《三体》中,第一舰队也是拥有了这样的技术,才敢对人类发动跨星际远征。

第三个问题:如果全人类付一切代价能在100年内造出能飞往几光年星系的宇宙飞船吗?答:能!

这个答案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楼主在问题的前面加上了一个先决条件,即人类不惜任何代价!这就给跨星际远征蒙上了一层悲壮的面纱。

从技术而言,100年的时间,在人类现行可展望的技术层面这个解决方案最可能的就是核聚变技术驱动下的工质飞船,虽然在《三体》中,刘慈欣先生将这种推进效率最高定义在了光速的15%,其实严格而言,按照科学家的推算这种技术最高也只是能将飞船推进到光速1%左右,理论上使人类探索比邻星成为了可能。虽然要维持人类的生命保障还需要解决很多相关的技术,但如果是不惜任何代价,相信人类在100年的时间足够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如果人类要不惜任何代价进行星际航行,除了这种硬性的技术进步还有很多非主流的解决方案,譬如说“世代飞船”,即不通过一代人进行星际航行。事实上在现阶段人类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按照科学家的计算,在排除近亲繁殖的情况下,人类的时代飞船至少需要搭载1000人才能保证人类的健康繁衍。这几乎也就是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规模,在技术上并不是人类不可逾越的鸿沟。

结论:所以综上所述,如果一定要在前面加上不惜一切代价这个先决条件,我认为人类在一个世纪内一定能够实现自己恒星际航行的目标。但反过来如果没有这个先决条件,这种可能性可能微乎其微,如果没有核战争等一类使人类必须跨星际探索、移民的驱动因素,人类还是要走一条相对稳妥的技术路线,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尝试。

全息解读《三体》,深度解读科幻,欢迎喜欢科幻的朋友关注:深度科幻!


深度科幻


目前,人类最大的火箭只能载荷100吨,如果是运送到火星上,载荷还不到20吨;火箭发射的载人飞船,其速度只有10公里/秒不到;火箭箭体重达5千吨左右,箭体直径7、8米,箭高有1百多米。

飞往几光年外的星系的宇宙飞船,如果仍然是喷射反冲动力,则飞船的体积要非常庞大,至少要一百个航母大,直径3公里;这里至少要有一个微型生态循环系统,还要携带各种能量物质、电子设备和生存必须品。实际上还要解决飞船上的重力问题,因为人类不可能长期生活在失重环境下。实际上,人类要进行星际航行,必须解决人的寿命问题,人类的寿命至少要达到千岁以上量级,甚至要达到万岁以上量级;人类的体能和智能也比现在的人类高2个数量级。

马斯克像陈光标一样高调地“火移”。他的那个“高调火箭”据说只能载荷16吨,这只能使他搭载四、五名宇航员,还不能带过多的燃料和生存必须品,只能同时发射6、7个飞船,帮着运输燃料和生存必须品,就这也只能运输100吨的货。1百吨货,在火星上能干啥?

实际上,马的“火移”也就是把地球近地轨道的宇宙空间站搬运到火星上而已。光建这么屁点大的宇宙空间站,都需要千吨左右的钢材,所以说,就算“马箭”“成熟”了,这“火移”发射数量,短期内要发射几百次,这应该四、五年内都完不成,成本至少都是万亿美元级别。这也只是单程,那4、5个宇航员回不来了,要想回来,得至少再发射60次。

目前人类就是不“内讧”,拿出吃奶的劲,也只能做这么个“肉包子喂狗”的“火移”,那也得是三十年后的事了。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火箭做粗点都不行。比如,火箭直径粗到二十米,则箭壳厚度相应增加一倍,这简直是不可忍受的低效率!人类照这么干,甭说1百年,1千年能把“火移”干顺溜就不错了!

所以说,人类要想星际移民,首先要解决宇航动力和人类超级化问题。宇航动力就是先要找到不喷火、不喷气的宇航动力系统。实际上也就是说,人类当前所做的一切星际移民活动,都是胡扯的事!发射个探测器,找个外星人的活动,还算是凑合,有那么点意义,什么星移、星采、星游,都是骗人玩意,不知在捣什么鬼!

马斯克如果没有美国政府支持,他早就赔光家底了!关键是他干这事,是干赔不赚的买卖,一帮私人投资者,难道是傻逼看不出来?那么,美国政府也是傻逼么?为什么干这“大出血买卖”呢?没有政治目的,美国人肯定不这么干!


谭宏21


首先很高兴看到你的问题。我们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平均速度约为每秒30万千米,非常的快,每秒绕地球七圈半,因此对于人类来讲光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速度。而光年则是光1年所走的总路程,约为9.6万亿公里。那么如果人类100年内拼劲全力的话,能否到达最近的类地行星,也就是比邻星B呢?

答案是不能,我们知道太空航行对人类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场梦一样,虽然人类现在已经登陆了月球,2030年美国宇航局或许会对火星进行载人登陆,但是你可以看下,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而火星距离地球约为5000万公里,那么太阳系有多大呢,它的直径约为2光年。也就是19.2万亿公里,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而人类目前最快的航天器旅行者1号的速度连光速的千分之一都无法达到,就算未来这100年我们真的能解决了速度的温度,也就是达到了光速的20%,我们仍然需要很多的东西,是的速度快是最大的好处,但是一望无垠的太空中,所存在的只有恐惧,而你感受到的更是来自深空的恐惧。

人类一旦离开地球,我们将会没有重力的因素,虽然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漂浮在太空中,但是由于人类已经适应了地球上的重力。因此这会给你的骨骼带来一定的变化,会变得更加的脆弱,同时能源和资源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就算你的速度很快。氧气怎么办,食物怎么办,飞船的燃料又怎么办。太空旅行不是瞬移,你想去哪就去了,这需要过程,而这个过程却是最为困难的,除非我们能造出长达几百公里的巨型飞船,并且装载着超级多的物资,否则飞出太阳系那是可笑的说话。

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如果人类拼尽全力的话,能否在100年之内成功的遨游太阳系还是个巨大的问题,我们不说整个太阳系,就说是以柯伊柏带内侧的太阳系,都是难以想象的。在太阳系也就是约为100亿公里的空间内航行的话,太空飞船还是需要具备很多重要的因素,除非是找死,否则在太空漂流都是一个梦!

我是宇宙V空间,一个科普天文爱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间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疑问,请在下方评论和留言!


宇宙V空间


如今已经飞行了40多年的旅行者一号飞船目标就是星辰大海,能在浩瀚宇宙飞行十亿年之久,除非被某个天体的引力捕获。不过由于旅行者一号速度相对很慢,即使要飞出太阳系也要上万年之久,而且当核电池电量耗尽后,就会彻底失去控制,漫无目的地飞行在外太空,终有一天会达到几光年外的星系,但人类已经不能控制究竟要到达哪个星系。

很明显,问题中所谓的“100年内制造出能飞往几光年星系的宇宙飞船”不是旅行者一号这样的飞船,应该是某种大型载人飞船。按照目前人类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动力需求,100年内人类很难制造出这样的飞船。

科技水平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制造出如此宇宙飞船的前提条件和需求,也就是说人类需要制造出这样一艘飞船,而不是仅仅为了制造出这样一艘飞船,不能为了制造而制造。制造出这样一艘飞船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人类必须在几光年外的星系发现某种实质性的东西,比如发现了类地星球,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或者发现了外星生命,尤其是高级外星生命。

否则,如果没有这种实质性的发现,人类就没有制造出如此飞船的动力和必要性,在对几光年外星系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直接乘坐宇宙飞船过去?即使能到达那里,结果发现根本不适合生存,不就等于死亡之旅吗?

而“付出一切代价”这种假设本来就没有实际意义,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的目标确实是星辰大海,但绝不是“付出一切”。就算真的付出一切,在基础科学不能取得突破的背景下,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比如说用传统化学染料推进系统,无论如何努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目前人类对太阳系外任何行星的探测都是通过间接方式,人类不能直接看到任何一颗系外行星(太阳系外),所以很难完全确定一颗系外行星是否宜居。系外行星是如此的渺小和黯淡,仅仅通过技术手段是很难对其有一个详细了解的!

所以,如此多的不确定性,人类在100年内几乎不可能制造出飞往几光年外星系的宇宙飞船!


宇宙探索


哪里需要100年,人类现在制造的飞船都能飞往几光年外的恒星系,目前旅行者1号和2号不是已经离开太阳系,进入星际空间了吗?虽然很慢,但它们总会到达另一个恒星系的,需要的只是时间而已,这两个探测器可是上世纪70年代就出发了。

题主的想法可能是指能够载人飞向其它恒星系的飞船,即使是这样,我估计也是能够实现的,因为人类知识的增长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式的增长。目前火箭虽然还是化石燃料为主,但随着各国和商业公司雄心勃勃的登月、登火星计划的实施,人类文明从地球文明走向星际文明已是未来的必然方向,太空商业化将大大加快这一进程。

人类一旦在太空开始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太空引擎的革命就必然到来,各种新型太空引擎都将开始发展,最终会形成计算机芯片摩尔定律那种发展规律。每隔多长时间,比如5年,飞船的速度就会提高一倍,或者会以技术突破,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100年内估计至少能达到1%到10%光速吧,足以将飞船在数代人的时间内送到邻近的恒星系了。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人类在100年内已实现不再死亡——不管是通过医学手段,还是变成生化人,甚至只存在于网络的虚拟人,那么派出飞船到邻近的恒星系就更不存在什么困难和障碍了。我乐观地相信,100年的时间,已足以让地球发展成我们现在还活着的人所根本无法理解的世界。


徐德文5分钟科学频道


这问题实在是有意思,按照你的描述,如果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其实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也就是“不可能”和“有希望”。

说不可能的理由大家都很容易想到:几光年实在是太遥远了。

说有希望,是因为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一个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

下面,我们就从这两大角度来分析一下。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人类再发展100年就想飞出几光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事实上,做出几光年的假设太过天方夜谭了,咱不要把理想搞成妄想,就说100年后,人类有没有可能飞出十分之一光年吧。

现在离开地球最远的飞行器是1977年9月5日发射的“旅行者一号”空间探测器。截止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在太空中漂泊了42年,距离地球大约217亿公里,这距离就不用提了,连0.3%光年都不到。

但“旅行者一号”的速度仅为17.062公里/秒,并不是速度最快的人造飞行器。

人类目前已有的速度最快的空间飞行器是NASA的“朱诺号(Juno)”木星探测器。


▲“朱诺号(Juno)”木星探测器

“朱诺号”于2011年8月5日被“宇宙神-5(Atlas-V)”运载火箭送入地球轨道;2013年10月利用地球引力的“弹射”飞向火星;2016年7月4日,它在木星引力的拉动下,速度被提高到了73.61公里/秒,创造了人造物体飞行速度的世界纪录。

同时,“朱诺号”还创造了另一项记录——纯依靠太阳能动力飞行距离最远的飞行器。

也就是说,它不需要携带任何燃料就能飞行。

总而言之就是,不管依靠何种手段或途径,人类目前的技术只能让飞行器达到73.61公里/秒的速度。这超过了“旅行者一号”4倍以上,不到5倍。

我们姑且按5倍计算,那么让“朱诺号”探测器飞行42年,它能到达的距离也不过只是“旅行者一号”的5倍,也就是1085亿公里。

那么一光年的距离是多少呢?

大约为94600亿公里,这个量级对于73.61公里/秒的速度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需要花几千年才能飞得到。

即便只考虑十分之一光年,那也是9460亿公里,飞这么远需要花费数百年,这显然是毫不现实的事情。

当然,73.61公里/秒只是目前的速度记录,这一速度在未来也不是无望提升。

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Спутник-1)”升空算起,人类航天历史满打满算也只有62年的时间,62年能将速度提升到73.61公里/秒,那么可以相信再发展100年,是一定能继续获得提升的。

但如果依靠当前的驱动技术,提升空间的确不大。

现在的火箭或太空探测器能采用的无非就是两种驱动技术——“化学推力器”或“电推力器”。显然,无论哪种都是利用反作用力来获取速度的,这一模式如果不能突破,再怎么发展也掀不起多大的波澜。

速度无法产生质的飞跃,我们在里程上也就不可能取得质的突破。

不过前文说了,这问题涉及到了一个无法想象的事情。

问题中有一个信息是“全人类付一切代价”,这句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全人类集中一切资源,倾注所有财力、人力、物力、精力专注于航天技术研究?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思考的话,我觉得人类在100年内制造出能够抵达几光年外的飞船,并不是毫无希望的事情,因为全人类集中起来做一件事会有多强大的力量我们无法想象。

坦白讲,对于这一点,我根本都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分析。

由于人类社会架构的需要,每个人都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擅长的也就是不同的技能,所以在全球70多亿人口中,绝大部分人对物理学是一窍不通的。

不仅如此,在本来就屈指可数的物理学家中,大部分人的研究方向还跟空间推进技术毫无瓜葛。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社会架构下,对于空间推进技术这件事,绝大部分人类是毫无用处的累赘,只有极小部分人在产生作用。

而全人类集中攻关,就意味着我们放弃掉当前的社会架构,所有人都只干这一件事,也都只学习与此相关的知识。

70多亿个物理学家集中精力研究一个问题,你能想象在这种情形下发展100年,人类的航天推进技术会产生多大的变革吗?

不知道你能不能想象出来,反正我是真的想象不出来。


科学矩阵


密钥就在速度上,无论飞行器如何豪华,如何的保障系统,如何的人性化,速度不能跟进等于白搭。几光年几十万亿公里的距离,几十万年的航行时间,以人类如今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科技水平,难!同时不确定的因素也太多了。光速和接近光速看似美好,人类要达这水平恐怕几十万年甚至更久都难以做到,一个物质制造的飞行器是不可能与光粒子画等号的。宇宙空间并非空无一物,有大量的尘埃、颗粒及流星体等,你无法避开,由于动能太大其撞击也是灾难性的。


义无反顾62


在现有的科学理论中,我们还没有什么方案能星际旅行,哪怕冲出太阳系。


即使是发射无人探测器,想飞出太阳系也要上万年。有两个问题,第一是速度,第二是人类的肉体无法驾驭宇宙长距离航行。

以目前最快的人造探测器速度,去往最近的恒星要花至少6万年,这还只是最近的恒星,旅行装1号目前的速度是17千米每秒,速度还在下降中,因为在300个天文单位距离上,有大量的太阳风粒子。这个区域科学家称为太阳风顶层,就是太阳风能到达的最远距离,太阳吹拂数十亿年的太阳风粒子聚集在此。

太阳风顶层的厚度约500到2000个天文单位,这个区域够旅行者1号飞行200年到1000年,这段时间太阳风粒子不断拍打旅行者1号,会使它速度越来越慢,以旅行者现在的速度根本就穿不过这片区域,如果是载人飞船,也会面临这种情况,并且旅行者已经失去了动力,速度降低到第二宇宙速度后会被太阳的引力拉回来,这至少也是100年之后的事情了。

如果要载人,那么维持生命的系统会很庞大,想维持的越久就越庞大,最后飞船会很大,由于太大我们又需要更多燃料去加速导致飞船更重了,形成一个死循环。并且常规飞行时间太过于漫长几百代人的时间也到不了最近的恒星,所以我们只有寻找另外的方法。

其实任何反冲推进的方式提供的速度,都远远不够我们进入星际旅行的,如果我们能找到方法接近光速,那在相对论效应下,飞船上的人时间会过的很慢,就有可能在生命的尽头之前到达宇宙的另一端。但代价是人类社会在时间上抛弃了他们,比如他们在近光速下飞行了10万光年,虽然飞船的人感觉时间只过了几天,但是地球上已经过去了10万年。

如果我们加速到接近光速,那这个加速过程会非常长,在人类身体可以承受的加速度范围内,要持续的加速几十年。并且接近光速以后,在星际空间碰到的任何粒子,都会和飞船表面发生热核反应,导致飞船会被这些粒子腐蚀掉,如果走星际粒子较少的区域我们也只能航行30光年,飞船就会被完全腐蚀掉。

这样看来我们是被困死在太阳系了?科学家还有设想,就是曲率引擎,最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称,曲率引擎需要的能量过于巨大,或许要压上整个宇宙的能量。

还有一种就是虫洞,科幻小说经常用到的,为了克服星际旅行用到的一种东西,又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这是一种空间纬度发生变化后,在高维空间中连接两点的一种桥,这个方式可以克服以上的种种问题,但问题是,这种东西至今只是理论上的,现实中我们没有发现这种东西,并且我们也没有发现空间存在纬度,或者说这种东西太过于高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科学体系内,我们根本无法实现星际航行,理论上的也没有可行的办法。如果没有颠覆我们世界观级别的理论出现,我们或许永远都无法飞出太阳系,这或许就是费米悖论的解释,再说以后的科学技术谁又知道呢,还是保留一个希望吧。


不灭的星空


全人类合作能在100年内制造出飞往几光年星系的宇宙飞船吗?我认为不可能,100年人类科技还达不到那个程度,还造不出足够快的发动机,没有足够快的发动机根本不适合星际旅行。

看过流浪地球的都知道,在2075年的时候,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变得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人类合作起来,在地球表面制造了行星发动机,把地球推向离地球4.3光年的比邻星。行星发动机的总推力达到150万亿吨,而地球的质量却有60万亿亿吨,但也要几千年才能把地球推到比邻星。因为人类是在地球上,很多的必需品都可以直接从地球上获取,存在的危险远低于宇宙飞船。而宇宙飞船上就不一样了,什么物品都必须从地球上带,没有足够大推力的飞船是根本不可能飞往几光年外的星系。

人类要想进行星际旅行,科技要足够发达。100年时间人类绝对发展不到可以制作出飞到比邻星的宇宙飞船。来比较一下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1990年的时候,人类文明等级才0.58。而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人类文明发展到哪种程度了,才0.72左右,用了一百年时间文明等级才增加了0.14.而人类要经过100-200年才能达到1级文明。根据卡达谢夫的卡达谢夫指标,至少得达到3型文明才能力进行星际移民。

所以说,一百年时间集合全人类的力量也不可能制造出飞往临近星系的宇宙飞船。


星空最前线


这里很高兴题主能提出这个问题,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现在我就带大家一起来思考下,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

在现有的科学理论中,我们还没有什么方案能星际旅行,哪怕冲出太阳系。

即使是发射无人探测器,想飞出太阳系也要上万年。有两个问题,第一是速度,第二是人类的肉体无法驾驭宇宙长距离航行。

以目前最快的人造探测器速度,去往最近的恒星要花至少6万年,这还只是最近的恒星,旅行装1号目前的速度是17千米每秒,速度还在下降中,因为在300个天文单位距离上,有大量的太阳风粒子。这个区域科学家称为太阳风顶层,就是太阳风能到达的最远距离,太阳吹拂数十亿年的太阳风粒子聚集在此。

太阳风顶层的厚度约500到2000个天文单位,这个区域够旅行者1号飞行200年到1000年,这段时间太阳风粒子不断拍打旅行者1号,会使它速度越来越慢,以旅行者现在的速度根本就穿不过这片区域,如果是载人飞船,也会面临这种情况,并且旅行者已经失去了动力,速度降低到第二宇宙速度后会被太阳的引力拉回来,这至少也是100年之后的事情了。

如果要载人,那么维持生命的系统会很庞大,想维持的越久就越庞大,最后飞船会很大,由于太大我们又需要更多燃料去加速导致飞船更重了,形成一个死循环。并且常规飞行时间太过于漫长几百代人的时间也到不了最近的恒星,所以我们只有寻找另外的方法。

其实任何反冲推进的方式提供的速度,都远远不够我们进入星际旅行的,如果我们能找到方法接近光速,那在相对论效应下,飞船上的人时间会过的很慢,就有可能在生命的尽头之前到达宇宙的另一端。但代价是人类社会在时间上抛弃了他们,比如他们在近光速下飞行了10万光年,虽然飞船的人感觉时间只过了几天,但是地球上已经过去了10万年。

如果我们加速到接近光速,那这个加速过程会非常长,在人类身体可以承受的加速度范围内,要持续的加速几十年。并且接近光速以后,在星际空间碰到的任何粒子,都会和飞船表面发生热核反应,导致飞船会被这些粒子腐蚀掉,如果走星际粒子较少的区域我们也只能航行30光年,飞船就会被完全腐蚀掉。

这样看来我们是被困死在太阳系了?科学家还有设想,就是曲率引擎,最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称,曲率引擎需要的能量过于巨大,或许要压上整个宇宙的能量。

还有一种就是虫洞,科幻小说经常用到的,为了克服星际旅行用到的一种东西,又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这是一种空间纬度发生变化后,在高维空间中连接两点的一种桥,这个方式可以克服以上的种种问题,但问题是,这种东西至今只是理论上的,现实中我们没有发现这种东西,并且我们也没有发现空间存在纬度,或者说这种东西太过于高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科学体系内,我们根本无法实现星际航行,理论上的也没有可行的办法。如果没有颠覆我们世界观级别的理论出现,我们或许永远都无法飞出太阳系,这或许就是费米悖论的解释,再说以后的科学技术谁又知道呢,还是保留一个希望吧。

以上仅属于我个人观点,如果你们有什么不同的见解也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来讨论。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对我的观点如果还有什么建议也可以私聊我,我有时间第一时间回复大家。

最后祝大家在看头条的时候能够开开心心,每天过的快快乐乐,做事顺顺利利,身体健健康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