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息 扶贫不止”—陈开枝自述23年扶贫工作心路历程


“生命不息 扶贫不止”—陈开枝自述23年扶贫工作心路历程


10月20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重庆举行。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作报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20日11时讯(记者 赵紫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今(20)日在重庆举行。在报告会上,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深情讲述了自己23年扶贫工作的心路历程。

陈开枝说,自己和百色结缘于1996年7月开始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从那以后,陈开枝平均一个月去一趟百色,深入到壮乡瑶寨去调研。“当时我担任广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工作十分繁忙。每次去百色都是星期五早上5点起床,赶7点飞机飞南宁,一下飞机直奔扶贫点。” 陈开枝说,自己去百色,常常是车上放点红薯、玉米,饿了就吃一口。干部群众甚至编了个顺口溜,“跟着陈开枝,累死无人知。

经过一段时间艰苦深入的调查研究,陈开枝探索出帮扶百色的几条路子:一是,搞好大石山区扶贫移民;二是,搞劳务输出;三是培训干部;四是开展经贸协作;五是开展智力扶贫,解决3万6千多失学儿童的读书问题;六是发动社会帮扶,形成扶贫帮困的更大合力。

随后,广州先后帮扶百色建设5个县的6个移民开发区,完成搬迁大石山区特困农民8000多户4万多人。仅六隆移民开发区,陈开枝就先后28次到现场指导。

1998年7月,陈开枝离开广州市政府的工作岗位,任市政协主席。百色一些同志担心他不会再去百色了。陈开枝告诉百色的同志,他还会来得更勤。到政协履职的第二个月,陈开枝就带着250万元善款去了百色。“我的想法是,充分用好政协的平台,去专攻扶智工作,解决百色教育落后的状况”。从1998年开始到2005年间,陈开枝发动海内外爱心人士捐资近3亿元,新建、改建242所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发动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先生捐资近3000万元,援建了达4000人规模的百色祈福高级中学。

到了2005年,陈开枝满65周岁了,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那年春节,陈开枝第50次,也是连续9个年头的春节到百色帮扶,带来了1800万元的善款。

第100次去百色时,陈开枝的老伴陪同他到了百色最边远的隆林、西林两个山区县调研。在百色,有人问陈开枝,你13岁外出读书工作,60多年回老家不到50次,21年你来了百色100次。以后还会有101吗?陈开枝身旁的老伴说,陈开枝已经把扶贫当作终身的事业,“生命不息,扶贫不止”是他的座右铭,第二个100次即将出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