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役囟3xeh3899


一年级的孩子,大多年龄分布在5-7岁之间,那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达到什么目标才是最为关键的呢?

其实,知识的获取不是最为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累,为什么?因为竞争实在太大,父母的期盼实在太高了。别说幼教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宝妈们从怀孕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胎教,生怕孩子输在任何一个方面。所以到了一年级开始正式入学以后,铺天盖地的知识补习,兴趣培养就源源不断,认为孩子学得越多就越好,这样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更加出色。有些父母甚至觉得一年级孩子的状态,基本上就可以决定以后的人生,这难免太过于焦虑和夸张了。

但其实这个时候,孩子获取硬性的知识并不是最为重要的,有一些更为重要的目标才是影响孩子终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比如以下这些:

一、清晰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



为何孩子在开口说话以前,父母都十分着急呢?因为大家深知孩子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是多么地重要。在初次接触到一些孩子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他们聪明与否,也不知道他们会算哪些数学题,会背哪些古文诗文,但是如果他能够清晰流畅地和你交流,那你一定会在内心觉得这个孩子不错。反之,你可能多少会觉得孩子木讷。 所以平时很重要的一点一定是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试着多和孩子进行对话,或者让孩子多阅读并进行复述。不爱说话的孩子那就更加要鼓励他们开口,用进废退就是这么个道理。不爱说,不多说就会变得不会说。总之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尤其关键,这是基本技能,基础工具,这比任何知识都来得更加重要 。

二、良好的卫生习惯



首先,并没有指责一些妈妈们带孩子的方式,但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很重要的,这是会跟随人一生的习性。网络上有不少关于“某男子/某女子家里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的新闻,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出现此类问题,从小让孩子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真的很有必要。比如这个时候告诉他们:饭前一定要洗手,吃的东西要洗干净,不要随意大小便,不要随意坐在地上,外面的废弃物不要随意捡,多洗澡勤换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急切需要形成的,而且这样可以让孩子和更多的健康威胁。

三、自觉学习的意愿



学习其实是终身学习的事情,孩子以后学习的路还特别长,所以这个时候不着急于给他们塞知识,而是培养他们自己乐于学习的意愿。这种自主学习意愿一旦形成,以后所取得的效果可以说是巨大的,甚至是一劳永逸的。 而在这个方面,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

说到这里,有一个事情特别让我有感触。前段时间身体不适,去了省里的一个大医院,医院人很多,不管哪里都需要排队叫号。当时我也坐在那里等着,随意看看四周发现了两对母女,两对母女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母亲和女儿的状态极为相似,只不过两对之间天壤之别。第一对母女都是手捧书籍,静静看着书,姿势都那么像;第二对母女却都同时端着手机,姿势也是如出一辙。这一幕让我深受触动,感慨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让孩子爱学习,父母在旁边陪伴的时候,一定也要是热爱学习的,这样孩子才能受积极影响。

四、必要的文明素质



熊孩子不再是孩子调皮捣蛋的借口了,如果现在不好好约束孩子,让孩子拥有必备的文明素养,那以后一定会有人替我们管教孩子。对人有礼貌,不挑衅,不捣蛋,不破坏公共财产,不撒泼,不骂人等等都是孩子从小就得明白的。

五、持久的运动习惯



孩子还小就用不着运动了吗?不,而且很有必要。都说身体素质是本钱,所以这个时候就开始引导孩子习惯运动,喜欢上运动就很有必要。这样的运动习惯一旦保持,讲会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守卫孩子健康,丰富孩子的生活。

六、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宝宝,今天有同学欺负你吗?”“碰到有人和你打架,一定不能吃亏啊!”……虽然说孩子打闹在所难免,但是这样的教育不仅容易让孩子形成强势霸道的性格,还不利于与人和谐相处。孩子都是父母心头肉,但是他们不可能永远在父母的保护伞下,只要出门,就面临着与人相处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并不是教会孩子怎么不吃亏,而是让孩子做到怎么与人和谐共处,怎么融入社会集体。毕竟,以后孩子都是从一个集体走向另外一个集体。不想看见以后孩子的社交危机,这个时候这方面就不能忽视。这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就像一颗刚刚萌芽的幼苗,想让它快点茁壮成长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短时间内浇灌太多水只会让它们吸收不了。而最关键的是给它施好肥,以上这些肥料能让你家的幼苗打好最棒的基础。


奇葩de花


这个问题是好问题,但不好答,范围太大看什么都重要,其实很简单,准备什么弄清楚了就好办了。一是智力训练也就是人的五官心脑训练,二是做人训练也就是非智力因素训练,三是利用智力非智力学点儿知识体会智力非智力对学知识的作用得到学习的智慧。这是学前教育的重点,目的。看看这是不是答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