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領域12大商業模式

近年來,在電商物流和移動互聯雙輪驅動之下,物流行業已發生鉅變,傳統的物流服務模式正在被新的商業模式所顛覆。

我們根據行業比較有共識的觀點,對物流行業的整體框架進行梳理,總結了行業的主要商業模式。

一、“苦力服務“模式

“真正從運輸、倉儲運營中賺點辛苦錢”,這是中國物流基層的商業模式,那些跑在路上的卡車司機、蹲在倉庫做傳統的物流服務模式的企業,這樣的數量比較大,但生存空間越來越窘迫。

商業模式價值:車隊掛靠、組合服務,可能會被平臺收編

—觀點:處於物流商業模式的最底層。

二、信息中介模式

在貨運車廠、物流園區紮根的小型物流公司、貨運公司,他們是傳統車輛與貨源對接的黃牛,過去由於信息不對稱,依託本地化優勢,形成的信息服務機構。他們在每票業務上賺取幾百元不等的信息費。隨著營改增的全國推廣,這樣的信息服務的“黃牛”不具備開出增值稅發票的可能,可能會陸續被整合或洗牌掉。

商業模式價值:貨運經紀人平臺模式

—觀點:信息通路已經打通,處於過渡階段,應當居安思危。

三、項目服務模式

項目服務的商業模式,過去20年中國物流應用最多的模式。包括第三方物流外包、物流軟件開發與實施、物流諮詢項目、物流工程項目等等。這種階段性的項目服務一般是由一個或多個需求驅動,按照一定的目標進行交付。但由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每天上游客戶的商業環境都處於動態發展狀態,因此項目制合作往往是一錘子買賣,不具備長久性。

商業模式價值:★★

—觀點:市場做得好,生存空間也不錯,但不具備規模化價值。

四、一體化物流模式

是甲方將整個第三方物流運營外包給乙方,乙方靠資源整合、業務整合、提供增值服務等內容獲取利潤空間。對於製造業一體化物流服務來說,可以實現從採購供應物流+生產線旁物流+成品幹線物流+區域配送+末端最後一公里物流+逆向物流全面整合。這種服務企業間互信度高,比傳統的合同物流更有深度的商業價值,在系統上一般都會實現對接。

商業模式價值:★★

—觀點:該商業模式合作穩定,但乙方的角色難轉變,被動的提供物流服務。但垂直領域做強做大,仍有為平臺服務的可能。

物流領域12大商業模式

五、眾包整個供應鏈服務模式

為什麼說是“眾包”?主要是這樣的企業他們提供的是多維度的供應鏈綜合服務。他們抓住一個產業鏈巨頭的供應鏈鏈主企業,然後會上下延伸;服務類別上從物流、報關、保稅、供應鏈金融、流通加工等多項增值服務。

商業模式價值:★★★★

—觀點:具備控制供應鏈的價值,但不少企業商業模式缺乏創新。

六、賣產品模式

這種模式主要是那些物流領域的軟件、硬件提供商。中國物流發展到今天,信息化是重要的工具,但物流行業企業間的業務差異化太大,沒一家物流軟件能夠成為行業標準,就連同一個企業面臨不同的客戶,產品的差異化也巨大,所以說那些把物流軟件產品化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值得推薦的服務商:藍橋軟件

商業模式價值:★★★

—觀點:物流運營離不開軟件+硬件這樣的工具,但賣產品很難做到標準化

七、賣集成服務模式

這是目前賣系統比較時髦的服務模式,客戶需要解決問題,需要從方案到系統,從系統到硬軟集成的一整套服務,也是一些國際諮詢公司商業模式變化的方向:先賣諮詢,再買系統,再整合一家合作伙伴來實施,這也是想一鍋端的服務模式。這種商業模式最大的風險不在於提供服務方,而是甲方。

商業模式價值:★★★

—觀點:系統集成服務是一項利潤不錯,但風險相當高,現在的甲方越來越謹慎了。

八、運營服務模式

國內幾家物流信息化服務商,已經在創新的推出SAAS的服務平臺,比較典型的三家公司他們是易流、維天運通、G7,這三家企業都是在物流IT服務上提供創新的服務的企業,各有各的特色,他們的共同點都是開放的運營平臺服務模式,通過用戶數來收費。

商業模式價值:★★★★

—觀點:以開放平臺模式,提供SAAS服務,對於中國鬆散的物流運力資源的現狀,有市場潛力

九、物流、供應鏈金融模式

依託物流為載體,提供金融服務,是物流增值服務的重要商業模式。因為在流通過程中,具備金融質押價值的商品完全可以玩物流金融。不管是物流企業、貨主單位,還是銀行金融機構,他們都非常渴望推展這個領域。

商業模式價值:★★★★

—觀點:依託物流為載體,玩物流供應鏈金融市場潛力很大

十、物流商業地產模式

中國的物流園區如雨後春筍,全國上千家物流園區遍地開花。中國物流真的需要這麼的園區嗎?目前中國物流園區有一個死穴:

1.能夠拿到地做園區的人,大多不會運營,真正有運營經驗的企業是拿不到園區的。

2.園區的價值定義很粗放,有的就定義成車廠、堆場、倉庫,真正的物流園區是當地產業、商業運營的載體,會涉及交易、金融、物流、數據等綜合服務。

商業模式價值:★★★

—觀點:坐地賺錢,但不具備持久性,商業模式生命空間不長

十一、平臺經濟模式

未來的物流是平臺經濟的時代,那些傳統的第三方物流服務、園區物流都會逐步被整合,得網絡者得天下。盤點一下中國物流有哪些平臺模式:

1.零擔平臺

直營零擔德邦、加盟模式安能是典型的代表。直營模式建立週期長且穩定;加盟模式是——品牌統一、管理標準輸出、業務整合為基點進行資源整合的模式,發展速度快,在社會資本的推動下較快實現商業價值。

2.公路港平臺

路港模式是結合中國運力資源鬆散的現狀,依託車輛停靠的公路港為節點,提供信息、資訊、金融、生活等一些列服務,公路港模式打造必須具備一定的網絡基礎,通過從卡車司機的服務獲得商業價值,行業數據顯示中國卡車司機有3000萬,其中重卡司機500萬,這個基數下具備重要的商業價值。

3.快遞平臺

中國快遞主要有加盟和直營模式組成,加盟四通一達是典型的代表,整個電商的重要運力都在他們身上;直營是順豐、EMS、宅急送為代表。快遞平臺的商業價值靠的網絡優勢獲得規模化效應,如果單獨一個區域的點,永遠做不大的。所以不管大家看四通一達服務怎麼不令人滿意,但他全網的優勢、價格的低廉,還是諸多電商最佳的選擇。

4.最後一公里平臺

伴隨著電商的發展,最後一公里物流已經百花齊放了。2013年7月在天貓的支持下,貓屋模式出臺;以友寶、寶盒為代表的最後一公里智能快遞服務箱也陸續鋪開;最近北京地鐵全面鋪開了快遞自提櫃。未來誰靠消費者近,誰能給消費者帶來便捷服務,就擁有巨大的商業價值。這個平臺如果全國網絡化攤開,一定值得關注。

5.園區物流平臺

這裡要說的園區物流平臺,不是單一的1家或者2-3三家組成的平臺,而是多區域、網絡化、標準化運營整合的平臺。兩個典型的例子:

①以普洛斯為代表的直營自建的園區平臺,這樣的平臺主要負責選址徵地、園區建設,提供給各大需求倉儲的企業。這樣的平臺還包括安博、嘉民、國美等企業的物流園區模式。

②天地匯物流平臺模式另一種整合模式,將依託園區整合為切入點,延伸公路港、零擔幹線等深度整合,平臺價值值得探索。

6.中國物流人脈商業平臺

任何商業的本質都離不開人的互信,任何商業的合作都是合作雙方高層來敲定的,誰能整合中國物流圈最大的人脈並平臺化,這個的商業潛力相當可觀。

人脈的整合分為四個層次:

①決策層:總監、VP、老總、總助級任務

②管理運營層:經理層

③基層管理者:主管層

④基礎執行層:新銳人才

商業模式價值:★★★★★—觀點:平臺經濟是未來行業的趨勢,這個社會不是缺少資源,而且缺少對資源的整合者,目前玩平臺的企業都處於快速發展的勢頭,商業機會明朗,商業價值呈幾何級裂變

物流領域12大商業模式

十二、立體生態經濟模式

商業模式中最大的贏家是鏈主企業,供應鏈從單獨一條鏈向多條鏈整合過後,就延伸出來前面描述的平臺模式,如果多個平臺的建設和整合,那就成為了立體的經濟模式。菜鳥物流及京東開放物流都主打整合的立體生態模式,包括基層的末端配送運營、幹線整合、全國倉儲圈地、信息平臺建設、大數據戰略、金融服務、延伸到製造代工等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