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鐸評《紅樓夢》之三九:高鶚談《紅樓夢》時,為何不提曹雪芹?

王鐸評《紅樓夢》之三九:高鶚談《紅樓夢》時,為何不提曹雪芹?

高鶚序

王鐸評《紅樓夢》之三九:高鶚談《紅樓夢》時,為何不提曹雪芹?

王鐸評《紅樓夢》之三九:高鶚談《紅樓夢》時,為何不提曹雪芹?

王鐸評《紅樓夢》之三九:高鶚談《紅樓夢》時,為何不提曹雪芹?

高鶚的家譜

王鐸評《紅樓夢》之三九:高鶚談《紅樓夢》時,為何不提曹雪芹?

嘿嘿,看官,這個話題滑稽吧?在我們熟悉的《紅樓夢》現代版本中,都是把“作者”曹雪芹和高鶚放一塊兒,一起署名近一個世紀了。可是,你說這高鶚也不知為了什麼,卻偏偏不買曹雪芹的賬,連個名字也不提,這真是一件叫人鬱悶的事情。

呵呵,為了說清楚這件事,咱們還得從高鶚的出身說起。

據《清代硃卷集成·高鶚卷》記載,高鶚,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他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生於遼寧鐵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考中舉人。此時,他三十歲。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他三十七歲的時候,考中進士。歷任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並有《高蘭墅集》、《蘭墅詩鈔》、《月小山房遺稿》和《硯香詞·簏存草》等傳世。

高鶚的祖先世居遼寧瀋陽三臺子,即今天的瀋陽皇姑區,屬於八旗之一的鑲黃旗。年輕時候,他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是在北京做官。高鶚的父親也是一個讀書人,在北京有田產。

話說在高鶚三十歲中舉之後,朋友程偉元即將他所收集的《紅樓夢》八十回抄本,以及後四十回抄本的殘卷,還有其他各種抄本均找齊了。程偉元的目的當然是要刻印出版,因此就請高鶚捉刀,進行整理、編輯。此時,高鶚應該是三十一二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你想,一個三十幾歲的青年書生,要想花上一兩年的時間,編輯一部上百萬字的《紅樓夢》,這可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不管怎麼說,差不多是兩年之後,經過高鶚的矢志努力,這部一百二十回本的《紅樓夢》,竟然於乾隆五十六年,即1791年大功告成了。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紅樓夢》“程甲本”。這是《紅樓夢》第一次以活字板的形式“印行於世”,開了這部“傳奇小說”向全國發行的先河。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書初刻的時候,高鶚先生還寫有一篇“序言”。你看——

予聞《紅樓夢》膾炙人口者,幾廿餘年。然無全璧,無定本。向曾從友人借觀,竊以染指嘗鼎為憾。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過予,以其所購全書見示,且曰:“此僕數年銖積寸累之苦心,將付剞劂。公同好,子閒且憊矣,盍分任之?”予以是書雖稗官野史之流,然尚不謬於名教,欣然拜諾。正以波斯奴見寶為幸,遂襄其役。工既竣,並識端末,以告閱者。

乾隆辛亥冬至後五日鐵嶺

高鶚敘並書

從以上的“序言”中,我們得到了如下一些“精彩看點”:

一、《紅樓夢》一書,到了高鶚所生活的時代,已經廣為流傳,影響巨大,正所謂“膾炙人口”。

二、這種廣為流傳的時間,高鶚給出了一個“時間表”,即“幾廿餘年”,就是近二十多年。也就是說,《紅樓夢》最早是在什麼時候流傳於社會的且不說,僅廣為流傳的時間,就得從乾隆二十幾年算起,即大約要從1760年之後算起。要知道,這還是《紅樓夢》的“抄本時代”。如果我們把初期流傳的時間再算上,至少還得再提前二十年,即1740 年以前。

那位看官說了:照你這種算法,太不科學了。為什麼一說到“抄本時代”,你還要外加上二十年呢?這是怎麼算出來的?

看官,《紅樓夢》一開始流傳的抄本是前八十回,這是大家公認的。前面說過,程偉元在他的“序言”中也說過。前八十回是多少萬字?咱照六十萬字算,不算多吧?你想想,當時的人,是用毛筆抄寫的。如果是一個人,每天平均以兩千字的速度來抄寫,一個月,也只能抄六萬字。六十萬字,就得抄上十個月。且不說,在這十個月中,你還不能長病,不能有休息日,不能外出辦事,不能過節,不能上班等等。如果把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都算上,六十萬字抄一年,也是個緊趕慢趕的事情。

對於抄書,好多人沒有這種經驗,本以為一門心思抄就行了,其實不然。等抄完了,你還得校對。兩部書對照著來校對,六十萬字,一天校對一萬字,少說你得校對兩個月。所以,當時要抄一部《紅樓夢》,並不是像我們今天想象的那麼容易。

還有,我們從乾隆時代《四庫全書》的抄寫工序和費用,就可以知道。如果不花銀子,誰能夠閒著沒事兒,餓著肚子,不計功名,耽誤前程,為你整年整年地來抄寫《紅樓夢》?

所以,當時要在民間形成《紅樓夢》的抄本流傳規模,沒有個七八十部,甚至上百部的抄本,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給出了二十年的樣子,這個時間並不算多。

可能,有人還會問:照你這麼說,1740年時的曹雪芹,才不過二十五歲。當時,他還沒寫出《紅樓夢》呢!如何要談流傳?據現在的說法,曹雪芹是1763年死的,怎麼從時間上一算,和你說的對不上茬兒呢?

呵呵,這就對了。因為你那個曹雪芹的所謂“簡歷”,是現在的一些“好事者”,一廂情願“偽造”的。不然,人家高鶚怎麼會在自己的“序言”裡,不提上一句你那個曹雪芹呢?換句話說,在高鶚編輯《紅樓夢》的時候,你那個曹雪芹不是才死了二十多年嗎?此書怎麼可能一下子家喻戶曉,“膾炙人口”呢?是吧?

三、在高鶚說的《紅樓夢》“膾炙人口”的時候,並“無全璧,無定本”,即只有八十回本。而且都是朋友之間相互借閱,大家都“以染指嘗鼎為憾”。在這裡,“染指嘗鼎”的意思,是大家往往一次借不到八十回本的全部,每次借的都是“單本”或“幾冊”。這種借閱方式,當然看不過癮。

四、自“今年春”等諸語,說的是程偉元自找高鶚編輯《紅樓夢》的那個“今年春”,也可以認做是寫“序言”時的“今年春”,或直接就是出版《紅樓夢》時的1791年那個“今年春”。不過,如果按照1791年的“今年春”,不用說是編輯,就是直接找人制作活字版、印刷,也是來不及的。所以,要理解這個“今年春”,就應該從高鶚接手編輯時算起。時間應該是1789年左右。因為,在程偉元的話裡,還有“子閒”一詞,即“你有空”。呵呵,高鶚剛剛中了舉人,可不有空麼?

五、當時的《紅樓夢》不入正統,都是閒書。這在高鶚看來,乃如“稗官野史之流”,與儒家正統的“名教”不牴觸,所以他才願意接手整理、編輯。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紅樓夢》在一開始流傳的社會背景。

六、高鶚把自己見到如此多的《紅樓夢》版本,比作是“波斯奴”見到了寶貝那樣有幸。這說明,他本身對於《紅樓夢》的諸多版本,向有研究。不然,他是不會把自己比作“波斯奴”的。要知道,在歷史上,鑑別寶石,波斯人是向有專長的。

諸位,看過以上高鶚的這一小序,你對《紅樓夢》的這段過往,恐怕有些認識了吧?

好了,下面咱們再來看一看《紅樓夢》“程乙本”中,有關程偉元和高鶚的“引言”,這是1792年的版本,也就是僅僅過了幾個月,程偉元和高鶚二刻《紅樓夢》的“引言”。或許,在看過這篇“引言”之後,你會有更多的感慨和發現——

是書前八十回,藏書家抄錄傳閱幾三十年矣。今得後四十回,合成完璧。緣友人借抄爭睹者甚夥,抄錄固難,刊板亦需時日,姑集活字刷印。因急欲公諸同好,故初印時不及細校,間有紕繆。今復聚集各原本詳加校閱,惟識者諒之。

書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異,今廣集校勘,準情酌理,補遺訂訛。其間或有增損數字處,意在便於披閱,非敢爭勝前人也。

是書沿傳既久,坊間繕本及諸家所藏秘稿,繁簡歧出,前後錯見。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無,題同文異,燕石莫辨。茲惟擇其情理較協者,取為定本。

書中後四十回,系就歷年所得,集腋成裘,更無它本可考。惟按其前後關照者,略為修輯,使其有應接而無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為釐定。且不欲盡掩其本來面目也。

是書詞意新雅,久為名公巨卿賞鑑。但創始刷印,卷帙較多,工力浩繁,故未加評點。其中用筆吞吐虛實掩映之妙,識者當自得之。

向來奇書小說,題序署名多出名家。是書開卷略志數語,非雲弁首,實因殘缺有年。一旦顛末畢具,大快人心,欣然題名,聊以記成書之幸!

是書刷印,原為同好傳玩起見,後因坊間再四乞兌,爰公議定值,以備工料之費,非謂奇貨可居也。

壬子花朝後一日 小泉、蘭墅又識

下面,咱們仍要繼續分析一下這篇“引言”:

一、這次,高鶚直接說《紅樓夢》在藏書家的“抄錄傳閱”下,已經“近三十年矣”。這就是說,我們上面將《紅樓夢》的大規模“抄錄傳閱”,定為1760年是準確的。如此說來,曹雪芹在沒有寫完《紅樓夢》之前,這書就已經在全國火爆了,可能嗎?可能!因為目前社會上“公認”的這個曹雪芹的年齡,是某些“好事者”猜想的,造了假。

二、所謂“今得後四十回,合成完璧”。此一“今”字,也不是直指1792年,而是“目前”或“現在”的意思。

三、高鶚直接寫了該書版本多,抄錄費時,活字刻印如何不容易等等。他還強調,對於“其間或有增損數字處,意在便於披閱,非敢爭勝前人也”。這是他作為編輯、整理者的“良苦之心”,他不敢亂改、亂增、亂刪。佩服!

四、高鶚還特意舉例說明,稱:“即如六十七回,此有彼無,題同文異,燕石莫辨。”這就是說,在這種“題同文異”的情況下,他也不得不進行適當“改訂”,不然就亂了,不能閱讀了。看官,從這一角度來看,《紅樓夢》要成“完璧”,沒有高鶚是不行的。我要說,高鶚先生居功至偉!

五、該書的“後四十回”,“無它本可考”,即只此一個版本。這就是說,《紅樓夢》原本是早已完成的,只是經過了多年的流傳,許多章節,早已漫漶不清。

六、高鶚還說:“向來奇書小說,題序署名多出名家。”而這部《紅樓夢》卻沒有“名家”“題序”“署名”,所以他只好按照所收集到的資料來編輯,不強加任何東西。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他也不會提到曹雪芹了。言外之意,他也無法確定《紅樓夢》的真實作者就是曹雪芹無疑。

七、最後高鶚說,程偉元之所以出版《紅樓夢》,不是為了“奇貨可居”、賣高價。程偉元完全是為了廣大讀者,他稱之為“同好”。

好了,看官,看過上面兩段高鶚和程偉元的“真情流露”,你對這部《紅樓夢》應該有個基本的認識了吧?也就是說,這位三十幾歲的學子高鶚,也像曹雪芹一樣,只是《紅樓夢》的“編輯家”之一。後四十回,根本就不是他寫的,對嗎?嘿嘿,很好,咱們下回分解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