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CULTURAL TOURISM


重慶綦江區東南邊有座老瀛山,其半山腰的絕壁上,有一道馬蹄形凹槽,邊緣距地面約400多米,坐落著一個古老的寨子——蓮花保寨。 這裡沒有真正的蓮花,只是在地面上有大量清晰的凹坑和印痕,狀若蓮花。這些痕跡究竟是不是蓮花、又是如何形成的,曾一度是個謎。

1

巖間綻放的神秘“蓮花”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多年來,圍繞著這些“蓮花”出現了種種傳說。

一種說法認為,這些痕跡真的是古代蓮花留下的。人們推斷,從前老瀛山是一片水泊,盛開著大量的蓮花。或由於地質變化,諸如泥石流之類,水泊便消失了,地上的凹坑就是蓮花被瞬間掩埋而留下來的痕跡,現地面、洞頂波狀起伏的層面構造,便是水泊存在的證據。

另一種說法則與張獻忠有關。當年張獻忠到綦江徵糧草,蓮花保寨裡的人不願配合,拼死抵抗。張獻忠手下的一位將軍便找來乾柴草,混合辣椒、胡椒然後點燃,利用山風將煙霧灌入蓮花保寨中。據說,煙霧燻了七七四十九天,寨里人受不了煙燻,有的繳械投降,有的人從懸崖上跳入深谷而亡。煙霧散去後,這位將軍領兵進寨子查看。而洞內的“蓮花”痕跡,正是他的坐騎踏出的。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古代題刻

這些說法終究只是傳說,並無科學依據。新中國成立後,綦江蓮花保寨的神秘痕跡引起了科學工作者的注意。當時曾有地質勘探隊員來查看,考察結果認為,這只是一種地質現象,並無特別之處。儘管在蓮花保寨的石壁上,人們尋找到一處百餘字的南宋末年石刻“綦祥乙解元字應和,修此地所費伍拾萬錢,時皇宋保佑四年,丙辰歲仲冬三月四日”,但是,石刻對地上的“蓮花”,卻隻字未提。

2

“蓮花”真身竟是恐龍足跡

2003年,原綦江縣國土房管局副局長王豐平率隊前往三角鎮一帶考察地質災害時,偶然在三角鎮紅巖村蓮花保寨海拔800多米高的半山腰的石洞裡,看到了這些類似蓮花的神秘痕跡。當時,他覺得這些痕跡很像動物的腳印。於是,他立即聯繫重慶自然博物館。經前館長周世武現場鑑定,這些痕跡出現在白堊系夾關組地層,距今約1.4億年,符合恐龍足跡的幾種固定式樣,可以肯定這批印痕是恐龍足跡無疑。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恐龍足跡

恐龍足跡就是恐龍的腳印被泥沙掩埋後形成的化石。它的形成比常見的恐龍化石要困難得多,需要合適的泥土溫度和軟度確保恐龍能夠留下足跡,接下來要適時地有適量的泥沙予以覆蓋,才能形成化石。因此,在研究恐龍的學者眼中,恐龍足跡化石是大自然贈與的無價之寶。

這批恐龍足跡發現後,一下就引起國內外的關注。2009年,美國猶他迪克西州立學院自然科學系教授傑瑞德·哈里斯和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專家邢立達、重慶自然博物館原館長周世武等專家學者組成“中美科考隊”,對蓮花保寨的恐龍足跡進行全面細緻的勘察。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 加拿大學者邢立達在考察中

根據清理分類,蓮花保寨有立體、凹形和凸形三種形態的足跡化石群,不同種類的足跡數量達到329個,絕大部分是恐龍足跡,最短的足跡有11釐米,最長的35釐米左右,足跡步幅最大達到1.6米。

這是我國西南地區首次發現如此大規模的恐龍足跡化石群。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9個甲龍足跡在中國還是首次被發現。甲龍被戲稱為“坦克恐龍”,食草類恐龍,它全身披著厚重堅硬的甲骨,能夠抵禦食肉恐龍的撕咬,而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發現的恐龍足跡中,甲龍足跡也是很稀少的。

3

罕世足跡化石再現恐龍生前狀態

電影《侏羅紀公園》曾在世界上掀起恐龍熱潮。這些龐然大物是如何在地球上生活的,它們又怎麼走向滅絕,著實令人遐想。如果說科幻電影因為技術與幻想的作用,還顯得不夠寫實、略為誇張的話,那麼,大自然留下的恐龍化石,則實實在在地讓人類瞭解到這些曾經的地球統治者的真實面貌。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 恐龍足跡最集中的地方

較之於常見的恐龍骨骼化石,綦江的恐龍足跡化石更加珍貴,因為恐龍骨骼化石保存的僅是恐龍死後的身體信息,但足跡化石記錄下的,卻是恐龍在日常生活中一瞬間的動作。通過分析足跡的大小深淺,專家們不僅可以推斷恐龍的個體大小,還能知道它們當時處在什麼樣的行動狀態。

蓮花保寨發現的7枚白堊紀中期翼龍足跡化石,是中國發現的第三例翼龍足跡。翼龍,顧名思義,是有翅膀的恐龍,能夠飛翔。因為翼龍骨骼輕,體重不及其他類別的恐龍,所以很難留下腳印,幾乎沒有形成化石的機會。

蓮花保寨的翼龍足跡化石,長度約10釐米,寬僅約成人兩根手指寬。科學家們推斷,7處足跡皆出自一隻翼龍,它的翼展約2米、體重約30公斤。足跡的走向表明,它剛剛完成了一次完美的降落,後腿和前爪在地面留下痕跡,隨後被泥沙掩埋形成化石。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恐龍足跡

在蓮花保寨發掘出土的眾多恐龍足跡中,最為震驚世界的當屬鴨嘴龍類立體恐龍足跡。立體恐龍足跡極為罕見,而鴨嘴龍類立體足跡,全世界僅綦江擁有,與西班牙卡梅羅斯盆地的立體獸腳類足跡一道,被稱為世界最好的兩例立體恐龍足跡。

世界著名恐龍足跡學家馬丁·洛克利教授曾這樣評論蓮花保寨的鴨嘴龍足跡化石:“這個標本非常有趣,我們甚至可以看到鴨嘴龍腳趾在瞬間的變化,從各趾張開到緊張收攏的經過。”

更重要的是,這些足跡有助於人類瞭解鴨嘴龍的行走方式。鴨嘴龍是活躍在約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的食草恐龍,吻如鴨嘴,前肢短於後肢。大部份古生物學家相信所有的鴨嘴龍是二足行走,並依靠尾部向後保持平衡。

鴨嘴龍專家貝爾博士認為,這個罕見的鴨嘴龍足跡提供了一個腳部復原,展現了鴨嘴龍是如何行走的,表明它有能力在意外遇到粘稠沉積物時,切換兩足與四足的運動姿勢,說明鴨嘴龍也有四足行走的時候。

最終,經過專家鑑定,蓮花保寨的176個鴨嘴龍足跡歸入卡利爾足跡(Caririchnium)(卡利爾足跡最初發現於巴西的魚河群地層,得名於卡利爾盆地)。因為綦江蓮花保寨鴨嘴龍足跡的形態明顯區別於已發現的幾種卡利爾足跡,所以科學家們將它視為一個新種類,取名“蓮花”,以紀念發現化石的蓮花保寨。

4

能否解開恐龍滅絕之謎

在綦江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多是白堊紀時期的。白堊紀長達7000萬年,是恐龍由極盛走向滅絕的時期。那麼,有人不禁大膽想象,在蓮花保寨的足跡中,有沒有可能發現恐龍滅絕事件發生時留下的足跡,甚至由此解開恐龍滅絕之謎。

結合老瀛山的地質情況,通過分析恐龍足跡,科學家們還未找到有關恐龍滅絕的信息,倒是描繪出了一幅恐龍們自由自在覓食休息的生活場景。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 群山聳峙的老瀛山區

那時候,綦江地區是一片廣袤的水泊,可謂水草豐美。由於洪水帶來的沙石沉積,這裡形成了諸多沙島,沙島間有交錯如髮辮的河流,地理上稱之為“辮狀河”。沙島分佈的區域並沒有植被,但在這片區域的邊緣,有繁茂的蕨樹和蘇鐵等植物。水源和食物,吸引了各類恐龍。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恐龍腳跡外面的瀑布

活躍在蓮花保寨一帶的恐龍,按其年齡分類,成年體長約6-7米,亞成年第一階段長約4-5米,亞成年第二階段長約2-3米。從足跡的深淺、距離等因素判斷,這些恐龍行走的最高速為1.6米每秒,最低速為0.9米每秒,可見它們當時行進速度不快,可能在散步、覓食,處在一個很放鬆的狀態。

甲龍、鴨嘴龍等食草恐龍邁著緩慢的步伐來到這大自然賜予的餐廳。成年鴨嘴龍身軀沉重,在柔軟的河灘上壓出深深的足跡。小鴨嘴龍們步履蹣跚,緊緊跟住大鴨嘴龍。其中一隻鴨嘴龍右前肢在地面刮出了一道1尺長的拖痕,大概是被絆倒了吧。河灘上還有2只約4米長的甲龍留下一串不緊不慢的足跡,興許是飽餐一頓之後正在河邊散步。

可以說,蓮花保寨的恐龍足跡像一部照相機,記錄下了恐龍的種種瞬間,而依靠這點滴的信息,已足夠人類窺視那個神秘的史前恐龍王國。

5

恐龍足跡的發掘保護

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恐龍足跡化石,綦江建立了重慶綦江木化石——恐龍足跡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公園由木化石區、恐龍足跡區和丹霞地貌區三部分組成,還包括一座地質公園博物館。人們現在除了可以勇闖老瀛山絕壁上的蓮花保寨尋找恐龍足跡,還能夠在博物館看到世界唯一的鴨嘴龍類立體恐龍足跡化石。


快去綦江的蓮花保寨看看,那兒發生了一件事兒


▲老瀛山擁有炫目的丹霞地貌景觀

實際上,綦江擁有的史前遺蹟還包括恐龍骨骼化石以及與恐龍同時代的木化石。比如綦江鱗齒魚化石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距今1.3億年,它的魚鱗、魚尾、魚鰭都很清晰。

木化石是幾百萬年或更早以前的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木質部分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交換而成的樹木化石,質地如玉,有極高的科研和收藏價值。2004年,距蓮花保寨10公里處的採石場發現一根長約13米的木化石,此後又陸續發掘到十多株木化石。經重慶市自然博物館的專家鑑定,這批古樹化石形成約在1.4億萬年前的侏羅紀。

由綦江蓮花保寨的“蓮花”引發的一系列發現,開啟了一扇窺視史前地球景觀的窗戶。綦江的恐龍足跡化石、木化石以及其它史前動植物化石,展現了億年前那個神秘奇幻的世界。而從恐龍生活的森林水泊到縱橫雄偉的山脈,老瀛山在上億年間的變化,真正讓人們體會到了滄海桑田的含義。


圖片◎周德尤

出品◎攝程網

封面地標簡介

重慶·仙女山

合川釣魚城,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釣魚城原為釣魚山,位於重慶市合川區嘉陵江南岸5公里處,佔地2.5平方公里。釣魚城主要景觀有城門、城牆、皇宮、武道衙門、步軍營、水軍碼頭等遺址,有釣魚臺、護國寺、懸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飛簷洞等名勝古蹟,還有元、明、清三代遺留的大量詩賦辭章、浮雕碑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