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實的劉姥姥:“不要臉”的人,過得不會“喪”

01

最近重看了87版《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這經典的一集,發現裡面的彈幕也很有意思。

務實的劉姥姥:“不要臉”的人,過得不會“喪”

有些純真的朋友說,確實太好笑了,這是很歡樂的聚會。

有些感性的朋友說,這一集看得想哭,替劉姥姥心酸,心疼她,不明白裡面的人怎麼笑得起來。

有些率性的朋友,說太可氣了,簡直是欺負人,這幫人太壞了。

有些憤憤不平的朋友說,活該他們最後會敗家,誰讓他們不把別人當人,只當取笑的工具。

有些很“喪”的朋友說,人窮就是要受欺負,窮苦人只能自嘲冷幽默。

有些通透的朋友說,劉姥姥情商很高,她樂觀豁達,活得明白,看得明白,他們取笑是真,但也沒什麼惡意。

......

02

對於這一集,不同人的解讀跟他的經歷有關,到了一定的年齡,經歷些世事,有些事情就看懂了,也看開了,不再糾結於是非對錯,黑白分明瞭。

說到底,劉姥姥是個智慧的老人,她的厲害之處,不僅在於能經得住別人的取笑,更是活得明白通透:“不要臉”的人,活得才不會“喪”。

務實的劉姥姥:“不要臉”的人,過得不會“喪”

她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李嘉誠的這句話:“窮人的面子不值錢,當你放下面子去賺錢的時候,說明你成熟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成長了。”

這句話很悲哀嗎?

不,其實很勵志。

畢竟,成年人的世界,談情緒太奢侈了,談生存才現實。

03

回來說劉姥姥吧,她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不要面子的。

一進榮國府的她,也是全身上下犯著尷尬。

務實的劉姥姥:“不要臉”的人,過得不會“喪”

在榮國府的大門邊上,蹭了大半天,才敢開口:“我找太太的陪房周大爺的,煩哪位大爺替我請他老出來。”

及至到了鳳姐跟前,真的要開口要錢了,她也是,

“未語先飛紅的臉,欲待不說,今日又為何來?只得忍恥說道......"

每個人最原始的渴望,就是被別人尊重。

劉姥姥早年也過過好日子,就更是要臉的人了,然而沒有裡子,哪來的面子呢?

這時,劉姥姥對生活的認知才清醒起來,所以聽到鳳姐給他二十兩銀子,才會是,“喜得又渾身發癢起來。”

務實的劉姥姥:“不要臉”的人,過得不會“喪”

這樣的面孔很噁心嗎?

不,是很真實。

一個人在困難的時候,拋下面子向別人求助,而別人又幫了一把。

這對鳳姐來說,是難得的發了回善心,做了回好事。

對劉姥姥來說,是人生中的幸運,是雪中送炭的情分,是“早歲那知世事艱”的醒悟。

04

到了二進榮國府,劉姥姥已經拋開了面子啊,尊嚴啊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

她整個人,表現得都很大方。

務實的劉姥姥:“不要臉”的人,過得不會“喪”

大大方方地來感恩,“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並沒敢賣,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嚐嚐。”

大大方方地奉承老太太,“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

大大方方地做篾片相公,自嘲“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給大家取樂。

她大大方方地成了一個“不要臉”的人。

沒有滿腹委屈,沒有憑什麼人生而不平等的嫉恨,沒有秦鍾那樣的自卑,“深恨自己的貧寒“,不能像老太太一樣享福。

務實的劉姥姥:“不要臉”的人,過得不會“喪”

她看得明白,不過是,“大家取個笑兒,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僅此而已。

不把別人看得太重,也不把自己看得太輕。

05

這樣的劉姥姥,豁出去之後,反而活得一點都不“喪”了。

她很清醒,“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短暫的享樂之後,她終歸要回到自己的生活環境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又一天,努力而踏實地生活著。

正是這種豁出去的大方和真誠,吸引了老太太這樣的人精,打動了王夫人這樣的假菩薩,甚至感染了鳳姐這樣的厲害人物。

務實的劉姥姥:“不要臉”的人,過得不會“喪”

在她走之前,太太送了一堆東西,王夫人送了一百兩銀子,“或者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後別再求親靠友的。”

而鳳姐,除了送銀子外,還送了她半炕的東西,穿的用的吃的,樣樣都有。

最後在鴛鴦的目送下,帶著滿車的東西,滿載而歸。

務實的劉姥姥:“不要臉”的人,過得不會“喪”

這趟榮國府之行,看起來她做了“不要臉”的人,實際上,她並沒有喪失尊嚴,反而贏得了一眾好人緣,以及有了意外的收穫,從此家道都興旺起來。

假如換成高冷的妙玉,清高的黛玉,怕是要守著”當日我家也富貴過“的姿態,在家裡吹著西北風吧。

06

經歷過世事的人才知道,尊嚴,不能建築在一種空洞的驕傲之上。

豬人也好,狗人也好,那只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就是精明的人,能幹的人,適於生存的人。

而自命清高,那也只是一種說法,換一種說法是無能的人。

劉姥姥沒學過哲學,但她從生活中提煉到了哲學的智慧:

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一個受苦的人,如果悲觀了,就沒有了面對現實的勇氣,也沒有了與苦難抗爭的力量,結果是他將受到更大的苦。

與其悲觀的“喪”,不如豁達些撕下“臉皮”,接受現實,再尋改變。

世上的大多數人,可能都只是像劉姥姥一樣,是普通的搬磚者,因此,豁達開朗些,學點劉姥姥的“不要臉”,對自己來說,益處更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