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中国是陶瓷文化的发祥地,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同艺术特色的陶瓷。

例如,隋唐时期,出现了以南方越窑为中心的青瓷和北方邢窑为中心的白瓷,俗称“南青北白”,充分显示了当时中国瓷器业的昌盛局面。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唐 寿州窑黄釉印花枕


而就在青白二瓷中间,地处南北交接的江淮流域的制瓷匠人创制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黄釉瓷,它以独特、新颖、象征皇权的黄金釉色,受到了世人的喜爱。这就是号称“寿州瓷黄”的寿州窑瓷器,位列唐朝六大名窑之一。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寿州窑始于南北朝时期,兴于隋盛于唐,衰于北宋中期,前后共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寿州窑窑址位于今天的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是一片东西延续不断,跨度为80多公里的窑场群。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寿州窑早期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有浓郁的北方造型特点,后来工匠们逐渐尝试把还原焰改烧成氧化焰,从而烧制出黄釉瓷,这种特殊的釉色加上极富地域特色的装饰风格,开创了寿州窑瓷器的“黄金时代”。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寿州窑黄釉玉璧形足碗


“拙”是寿州窑瓷器的一大风格特征,在当时,南有秀雅的越窑青瓷,北有雄浑的邢窑白瓷,作为南北分界线的寿州窑并没有一味的跟风模仿,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烧造出了拙雅富丽的寿州窑瓷。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唐 寿州窑黄釉瓷枕


唐朝的诗是一绝,充满了浪漫绮丽的气息,那种万国来朝的自信,开元盛世的富贵安荣,不仅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反映在瓷器上。寿州窑多次对釉色进行改良,最终烧制出富丽尊贵的至尊之色——黄色。黄色是帝王之色,也是代表盛唐文化自信、包容万象、祥和炙热的大国气度,正是这样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才能烧出这样的一种大胆而浪漫的色彩。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唐 寿州窑黄釉执壶


在陶瓷的历史上,寿州窑是较早使用匣钵的窑口之一,通过将产品装在匣钵中入窑烧造,能够避免窑中高温烟火对胎釉的直接熏染,从而保证釉色的纯净光亮,这也使产品质量的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唐 寿州窑黑釉瓷枕


寿州窑的产品种类,早期偏少,多为碗、盏、高足盘、罐、壶、瓶等。虽然早期的寿州窑器型种类比较少,但是在造型上极富于变化:如壶有四系、六系;罐有四系、八系;龙柄壶有单身、双身两种;碗、盏、高足盘等的口、腹、底部都有不同的变化,给人以线条流畅、造型优美的印象,显示出寿州窑匠师们的高超的设计水平。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隋 寿州窑青瓷盘口六系莲瓣纹壶


寿州窑到唐代初期,其产品类别有新的增加,主要产品是碗、盏、瓶、罐、注子、枕、水盂、工艺品等,器物均是平底;碗类器物腹较隋浅,器型大于隋;这个时期停烧高足盘,水盂类器型;小而精美;壶类减少,罐类增多,罐壶类器物一般有两至四个双条系,敞口鼓腹,流短;瓶类器物小,敛口,小腹,平底;工艺品类别形制均小,以马、猴、猪、狗单体为多,工艺水平不高,但造型粗犷古朴,颇具神韵。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寿州窑青瓷龙柄壶


到了唐代寿州窑的繁荣时期,种类逐渐偏多。唐代寿州窑在原来的基础上,生产规模、产品种类、数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时期寿州窑的产品十分丰富,有碗、盏、豆、盘、罐、注子、钵、杯、水盂、瓶、枕、砖、碾轮、纺轮、玩具等十余种,基本上是当时人民群众生活中所需要的生产与生活用品。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唐 寿州窑黑釉执壶


寿州窑瓷器的装饰手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早期寿州窑瓷器的装饰方法主要有划花、印花、贴花和绳纹四种,都装饰在瓶、罐和壶上。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南朝 寿州窑青瓷贴花罐


划花有单弦纹、复弦纹、弧纹、波浪纹及莲瓣纹等。贴花有卷草纹。绳纹是制作绳子形状的泥条,当胎坯还未干时,用泥浆水贴在器物面上,组成各种纹样。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寿州窑青瓷印花四系盘口壶


一种器物也往往兼用几种装饰,组成带状或团花状图案。唐代寿州窑的纹饰除保留了早期的装饰外,又增加了几何纹、叶纹、云龙纹、鸟兽纹、云气纹、附加凸弦纹、凹弦纹,还有少量的漏花纹等更为丰富多彩并富于变化的纹饰。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寿州窑黄釉葡萄纹执壶


绞胎陶瓷亦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绞胎陶瓷创烧于唐代,已被许多唐墓出土实物所证实,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靖康之变后失传。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绞胎枕


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唐代名窑 | 寿州窑:窑中黑马,开启瓷器的“黄金时代”

寿州窑龙柄鸡首壶


陶之道,技来与手熟、艺生发于心智,气惯于形态,精神气度也。精神与形态是寿州窑的内在生命力,每件作品均寓意深沉、气韵丰沛生动,勃勃生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它既是民族美学的文化延续,也是精神创造的原动力。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