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苹|重构心血管疾病诊治生态圈

中国报道讯(张洪祯 胡小菲 李怡凡 报道)她,就像一颗纽扣,左边拉着中医,右边扯着西医,将两者紧紧拢在一起,护住胸膛,给予心中患者无尽的温暖。她就是徐丹苹,一位中西医结合大家。

徐丹苹|重构心血管疾病诊治生态圈

正所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医者不仅要有仁心,更要有能力,而其中医术最高的则是能够预防疾病的医生。在心血管疾病这个重大慢性病的领域,如今的中医终于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探寻心血管疾病预防之路,徐丹苹就是其中一位行者。

为中西医的结合搭桥建路

徐丹苹,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国医大师邓铁涛传承工作室主任。她不仅是全国著名中医心血管专家吴焕林教授的学生,更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徒孙。邓铁涛老先生人称中医泰斗,是伟大的中医学家,他毕生所积攒的治病救人的学术思想,养生保健的观念,值得后备传承和总结。吴焕林教授将邓老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理论发扬光大,并创立了“调脾护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系统理论。作为大师之后,担着大家之名,既是辉煌,更是责任,接过大师的衣钵,徐丹苹立志将邓老实践一生的学术思想及理论发扬光大。

徐丹苹跟随导师13年以来,继承和发扬了邓老五脏相关论,创立“调脾护心”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系统理论,并以该理论为核心,延伸出治疗冠心病,心衰,心率失常等疾病以及冠心病稳定期、发作期、围手术期等不同时期的系列理法方药,成为了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系列效方与验方,并经历了国家973、十一五、十二五等重大专项的洗礼,创造出岭南中医心血管诊治的辉煌时代。在临床治疗中,徐丹苹坚持给她的每个患者开中药,她从来不拘泥于系统中药处方的模版,而是辩证琢磨地开出方里的每一味药。在这个以介入、外科手术为主流治疗手段的时代,徐丹苹的理论和实践赋予了中医心血管病学新的使命和价值。

学贯中西,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闭门造车,始终难以走向时代前沿。徐丹苹深知这其中的道理,因此在传承中医理论的同时,徐丹苹也从不减弱对西医先进知识的渴求和学习。

2015——2019年间,徐丹苹远赴欧洲和美国,参观学习已经被现代医学肯定的心脏康复知识体系。她发现西方是将心血管健康嵌入到生活,以预防、康复为核心,强调规范的心脏康复运动、饮食、戒烟、心理和药物的全方位管理,使得西方国家的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迎来了真正下降的拐点。由此,徐丹苹开始对我国心血管诊治体系的现状和自己未来的肩负的职责提出了新的思考。

在徐丹苹看来,西方所倡导的这种理念正好与中医强调的“天人相应,四时养生”的养护观念不谋而合。经过对西方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理论和治疗体系的系统学习,徐丹苹教授将团队多年沉淀的中医心血管的养生,治疗,保健手段,如四时养生,中药贴敷,八段锦,太极拳,中药,中医食疗等邓老传承下来的技术,与现代医学的心脏康复五大处方有机融合,开创了中西医结合的心脏康复新模式,并积极与国内顶级的西医心血管专家合作,联合出版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I期专家共识》、《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等著作,发起了与中医心脏康复相关的研究项目,受到了国内外以及国际同行的认可。

心系患者,治身更治心

徐丹苹的医者之路并不孤单,和患者的相处一次次坚定着她前行的勇气。当徐丹苹被问到为何选择心脏康复时,她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她的患者。

2009年硕博期间,徐丹苹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实习,为了强化自己的能力,她投入到高强度的西医院一线临床培训。在那里,她遇到一个令她难忘的患者。80岁的患者肖姨总是胸闷,半夜发作厉害的时候,会被急诊收到心内科,她的冠脉造影提示冠脉没有明显的病变,西药方法治疗效果也不明显。在一次查房后,主任要求徐丹苹给她开中药治疗,吃了几天中药她觉得症状明显缓解,她自己和家人都非常开心。肖姨的成功案例给了徐丹苹很大的信心,也让徐丹苹体会到中医能解决西医所不能的问题。同时,二人还建立了一段珍惜的友谊,即便是徐丹苹博士毕业后回到了广东省中医院工作,她们也没有断了联系。直到2016年,徐丹苹突然获知肖姨离世的消息,这让她很痛心。因为信任,因为思念,她更加坚定了弘扬国医文化的信念,就这样,她一直在心血管领域坚持着中西医结合的诊治和研究,门诊总要比别人晚下班一个半小时,她在这条国医传承之路上不断前行,希望能够更好地帮患者解决问题,减少一些生命的遗憾。

“不单做一个救病人与危难医生,更要做一个对病人生活质量和远期寿命负起责任的医生;不单要做一个会开药的心血管医生,更好做一个教会病人预防和康复心血管疾病的医生;不单要会使用现代医学先进的方法,更要把中医中药的作用,在病人的预防康复保健中发挥大作用。”这是徐丹苹和她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追求的东西。

2018年7月24日,一个经历过急性心肌梗死在死亡线上被抢救回来,放了两个心脏支架的周先生来到徐丹苹的诊室。一个月前,急性的心肌梗死造成周先生严重的心源性休克,几次昏迷,经过多次电除颤,紧急的心脏介入手术,才从死亡线上把周先生拉回来。虽然生命被救回来了,但是周先生的生活质量却在这次心梗的打击下严重下降。他觉得他的人生走到了最低的低谷,尽管已经很听医生的话,但他仍然无法阻止自己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

徐丹苹耐心听完周先生讲述的一切,根据周先生的自身情况为他针对性地制定了治疗方案:根据对他进行中医的辩证,给他开具了以补元气,健脾胃,活血化痰为核心的中药处方,让他每天坚持服用,中药改善症状的同时,保护脾胃等作用可以很好的抵抗西药带来的副作用。同时徐丹苹为他设计了3款不同的中药药膳,交由他妻子,嘱咐她按规律制作给周先生服用。更重要的是,徐主任通过科学的测试,给周先生设计了循序渐进的运动方案,鼓励他从床上起来,从步行+中医的八段锦开始,逐渐恢复自己的心肺功能,唤醒自己的肌肉,并给他开了一个沐足的中药方,嘱咐他睡前用这个中药水泡脚,改善睡眠。

在此之后的整整一年多里,徐主任的团队与周先生和他的家人建立的朋友的关系,从疾病的治疗和心理的鼓励上,给周先生和家人持续的指导和鼓励。到了今年的10月份,周先生的身体恢复地很好,正常的工作和运动已经不成问题。

这样的患者在徐主任的病人群里面并不少见,大多都是慕名前来寻求她的中西医结合整体心脏康复治疗的患者。

梁叔是徐丹苹治疗模式中的一个特殊患者,曾经历过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的他找到她的团队,希望能有力气抱抱孙子,回归家庭的正常生活。这样简简单单的愿望触及到徐丹苹的内心,她说:“多么简单又实际的爱,为了这份爱我们责无旁贷。”最后在徐丹苹教授及其团队的帮助下,梁叔日渐恢复了活动能力,如今可以抱孙子,还可以耐受和家人外出旅行。

医学的路上行之不易,坚持中西医结合更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徐丹苹常常工作到夜深,有时因为太累直接在电脑前就睡着了。但当突然醒来的时候,她会想起肖姨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徐医生,你还记得我啊!”想起梁叔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笑容,徐丹苹说:“为了这些珍贵的笑容而坚持,值得!”

一次次和病人的相处,都让徐丹苹和病人共成长,也更加激发了徐丹苹的“仁者之心”。在徐丹苹看来:“在急性期,拥有最新临床干预技能的医生始终是香饽饽;在终末期,耐心细致的护理人员最受欢迎。而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却是国内的稀缺资源。”在努力帮助到这些患者之后,徐丹苹和她的团队,希望能把这一套真正能帮助病人的方法和经验让更多的医生懂得和使用。

从2016年开始,徐丹苹每年依托学会在全国办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技术培训班,邓铁涛学术经验培训班,基层适宜技术培训班等,致力于技术推广,希望技术能服务于更多的人民群众。同时她积极帮扶国内希望建立这套体系的中心,带领团队手把手的做技术指导,从流程设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真正帮到兄弟单位,包括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的心脏康复中心,山东省立三院的心脏康复中心等等国内有需求建立心脏康复的机构,给他们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流程和质控等,试图缓解国内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困境,重新点燃中医之光。

国医大师的情怀,是每个中医人内心的一盏明灯。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浸润着中医人的温润内心。徐丹苹教授,作为传承工作室的负责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转变思维、结合中西、才能重构中国心血管疾病诊治生态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