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蘋|重構心血管疾病診治生態圈

中國報道訊(張洪禎 胡小菲 李怡凡 報道)她,就像一顆紐扣,左邊拉著中醫,右邊扯著西醫,將兩者緊緊攏在一起,護住胸膛,給予心中患者無盡的溫暖。她就是徐丹蘋,一位中西醫結合大家。

徐丹蘋|重構心血管疾病診治生態圈

正所謂“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醫者不僅要有仁心,更要有能力,而其中醫術最高的則是能夠預防疾病的醫生。在心血管疾病這個重大慢性病的領域,如今的中醫終於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探尋心血管疾病預防之路,徐丹蘋就是其中一位行者。

為中西醫的結合搭橋建路

徐丹蘋,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國醫大師鄧鐵濤傳承工作室主任。她不僅是全國著名中醫心血管專家吳煥林教授的學生,更是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的徒孫。鄧鐵濤老先生人稱中醫泰斗,是偉大的中醫學家,他畢生所積攢的治病救人的學術思想,養生保健的觀念,值得後備傳承和總結。吳煥林教授將鄧老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理論發揚光大,並創立了“調脾護心”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系統理論。作為大師之後,擔著大家之名,既是輝煌,更是責任,接過大師的衣缽,徐丹蘋立志將鄧老實踐一生的學術思想及理論發揚光大。

徐丹蘋跟隨導師13年以來,繼承和發揚了鄧老五臟相關論,創立“調脾護心”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系統理論,並以該理論為核心,延伸出治療冠心病,心衰,心率失常等疾病以及冠心病穩定期、發作期、圍手術期等不同時期的系列理法方藥,成為了臨床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系列效方與驗方,並經歷了國家973、十一五、十二五等重大專項的洗禮,創造出嶺南中醫心血管診治的輝煌時代。在臨床治療中,徐丹蘋堅持給她的每個患者開中藥,她從來不拘泥於系統中藥處方的模版,而是辯證琢磨地開出方里的每一味藥。在這個以介入、外科手術為主流治療手段的時代,徐丹蘋的理論和實踐賦予了中醫心血管病學新的使命和價值。

學貫中西,才是真正的大家風範;閉門造車,始終難以走向時代前沿。徐丹蘋深知這其中的道理,因此在傳承中醫理論的同時,徐丹蘋也從不減弱對西醫先進知識的渴求和學習。

2015——2019年間,徐丹蘋遠赴歐洲和美國,參觀學習已經被現代醫學肯定的心臟康復知識體系。她發現西方是將心血管健康嵌入到生活,以預防、康復為核心,強調規範的心臟康復運動、飲食、戒菸、心理和藥物的全方位管理,使得西方國家的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迎來了真正下降的拐點。由此,徐丹蘋開始對我國心血管診治體系的現狀和自己未來的肩負的職責提出了新的思考。

在徐丹蘋看來,西方所倡導的這種理念正好與中醫強調的“天人相應,四時養生”的養護觀念不謀而合。經過對西方以運動為核心的心臟康復理論和治療體系的系統學習,徐丹蘋教授將團隊多年沉澱的中醫心血管的養生,治療,保健手段,如四時養生,中藥貼敷,八段錦,太極拳,中藥,中醫食療等鄧老傳承下來的技術,與現代醫學的心臟康復五大處方有機融合,開創了中西醫結合的心臟康復新模式,並積極與國內頂級的西醫心血管專家合作,聯合出版了《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I期專家共識》、《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等著作,發起了與中醫心臟康復相關的研究項目,受到了國內外以及國際同行的認可。

心繫患者,治身更治心

徐丹蘋的醫者之路並不孤單,和患者的相處一次次堅定著她前行的勇氣。當徐丹蘋被問到為何選擇心臟康復時,她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她的患者。

2009年碩博期間,徐丹蘋在廣州軍區總醫院心內科實習,為了強化自己的能力,她投入到高強度的西醫院一線臨床培訓。在那裡,她遇到一個令她難忘的患者。80歲的患者肖姨總是胸悶,半夜發作厲害的時候,會被急診收到心內科,她的冠脈造影提示冠脈沒有明顯的病變,西藥方法治療效果也不明顯。在一次查房後,主任要求徐丹蘋給她開中藥治療,吃了幾天中藥她覺得症狀明顯緩解,她自己和家人都非常開心。肖姨的成功案例給了徐丹蘋很大的信心,也讓徐丹蘋體會到中醫能解決西醫所不能的問題。同時,二人還建立了一段珍惜的友誼,即便是徐丹蘋博士畢業後回到了廣東省中醫院工作,她們也沒有斷了聯繫。直到2016年,徐丹蘋突然獲知肖姨離世的消息,這讓她很痛心。因為信任,因為思念,她更加堅定了弘揚國醫文化的信念,就這樣,她一直在心血管領域堅持著中西醫結合的診治和研究,門診總要比別人晚下班一個半小時,她在這條國醫傳承之路上不斷前行,希望能夠更好地幫患者解決問題,減少一些生命的遺憾。

“不單做一個救病人與危難醫生,更要做一個對病人生活質量和遠期壽命負起責任的醫生;不單要做一個會開藥的心血管醫生,更好做一個教會病人預防和康復心血管疾病的醫生;不單要會使用現代醫學先進的方法,更要把中醫中藥的作用,在病人的預防康復保健中發揮大作用。”這是徐丹蘋和她的團隊一直致力於追求的東西。

2018年7月24日,一個經歷過急性心肌梗死在死亡線上被搶救回來,放了兩個心臟支架的周先生來到徐丹蘋的診室。一個月前,急性的心肌梗死造成周先生嚴重的心源性休克,幾次昏迷,經過多次電除顫,緊急的心臟介入手術,才從死亡線上把周先生拉回來。雖然生命被救回來了,但是周先生的生活質量卻在這次心梗的打擊下嚴重下降。他覺得他的人生走到了最低的低谷,儘管已經很聽醫生的話,但他仍然無法阻止自己身體狀況的每況愈下。

徐丹蘋耐心聽完周先生講述的一切,根據周先生的自身情況為他針對性地制定了治療方案:根據對他進行中醫的辯證,給他開具了以補元氣,健脾胃,活血化痰為核心的中藥處方,讓他每天堅持服用,中藥改善症狀的同時,保護脾胃等作用可以很好的抵抗西藥帶來的副作用。同時徐丹蘋為他設計了3款不同的中藥藥膳,交由他妻子,囑咐她按規律製作給周先生服用。更重要的是,徐主任通過科學的測試,給周先生設計了循序漸進的運動方案,鼓勵他從床上起來,從步行+中醫的八段錦開始,逐漸恢復自己的心肺功能,喚醒自己的肌肉,並給他開了一個沐足的中藥方,囑咐他睡前用這個中藥水泡腳,改善睡眠。

在此之後的整整一年多里,徐主任的團隊與周先生和他的家人建立的朋友的關係,從疾病的治療和心理的鼓勵上,給周先生和家人持續的指導和鼓勵。到了今年的10月份,周先生的身體恢復地很好,正常的工作和運動已經不成問題。

這樣的患者在徐主任的病人群裡面並不少見,大多都是慕名前來尋求她的中西醫結合整體心臟康復治療的患者。

梁叔是徐丹蘋治療模式中的一個特殊患者,曾經歷過急性心梗、心源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的他找到她的團隊,希望能有力氣抱抱孫子,迴歸家庭的正常生活。這樣簡簡單單的願望觸及到徐丹蘋的內心,她說:“多麼簡單又實際的愛,為了這份愛我們責無旁貸。”最後在徐丹蘋教授及其團隊的幫助下,梁叔日漸恢復了活動能力,如今可以抱孫子,還可以耐受和家人外出旅行。

醫學的路上行之不易,堅持中西醫結合更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徐丹蘋常常工作到夜深,有時因為太累直接在電腦前就睡著了。但當突然醒來的時候,她會想起肖姨爽朗的笑聲,“哈哈哈,徐醫生,你還記得我啊!”想起梁叔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笑容,徐丹蘋說:“為了這些珍貴的笑容而堅持,值得!”

一次次和病人的相處,都讓徐丹蘋和病人共成長,也更加激發了徐丹蘋的“仁者之心”。在徐丹蘋看來:“在急性期,擁有最新臨床干預技能的醫生始終是香餑餑;在終末期,耐心細緻的護理人員最受歡迎。而目前專業技術人員卻是國內的稀缺資源。”在努力幫助到這些患者之後,徐丹蘋和她的團隊,希望能把這一套真正能幫助病人的方法和經驗讓更多的醫生懂得和使用。

從2016年開始,徐丹蘋每年依託學會在全國辦中西醫結合心臟康復技術培訓班,鄧鐵濤學術經驗培訓班,基層適宜技術培訓班等,致力於技術推廣,希望技術能服務於更多的人民群眾。同時她積極幫扶國內希望建立這套體系的中心,帶領團隊手把手的做技術指導,從流程設計,質量控制等方面,真正幫到兄弟單位,包括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的心臟康復中心,山東省立三院的心臟康復中心等等國內有需求建立心臟康復的機構,給他們無償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流程和質控等,試圖緩解國內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的困境,重新點燃中醫之光。

國醫大師的情懷,是每個中醫人內心的一盞明燈。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浸潤著中醫人的溫潤內心。徐丹蘋教授,作為傳承工作室的負責人,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轉變思維、結合中西、才能重構中國心血管疾病診治生態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