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中心危害大還是邊緣危害大?

Lunengtowin


颱風中心危害大還是邊緣危害大?

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話題,從颱風的結構來看,真正的中心就是颱風的風眼,此處風和日麗,風平浪靜,甚至可能還是豔陽高照!但我們一直都以中心登陸點計為颱風登陸地,一般情況下都是中心影響最大,比如此次“利奇馬”登陸地浙江溫嶺,受其影響極大!而邊緣則相對較小,越遠則影響越小,直至消失!

上圖是潭美臺風的風眼,非常清晰,這表示潭美臺風的近中心風速已經達到了足以讓中心形成清晰風眼的程度,我們再來看看潭美臺風的風眼結構!

跟誰中的漩渦類似,中心旋轉著出現一個恐怖的“無底洞”,而中心雲層則在旋轉“離心效應”作用下,形成一個風眼壁!

潭美的風眼底部仍然有大量的雲層堆積,而有的風眼則中心幾乎沒有雲層,此時風眼過處,就是風和日麗!

宇航員kimiya.yui拍攝颶風jimena的風眼,中心可見底部雲量很少!

颱風“潭美”中心運動的GIF,可以清晰看到雲層流動方向!

一、為什麼颱風預報時都說近中心最大風速?

2019年第九號颱風“利奇馬”是建國以來登陸浙江的第三強颱風,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為16級,近中心最大風速達到了52米/秒!

這是各位聽到的颱風預警信息,一般都會加上近中心最大風速!為什麼不說中心最大風速?因為這是不嚴謹的一種說法,從上面動圖可以看到,中心雲層幾乎就不怎麼流動,甚至是隻是微風級別,因此用中心風速明顯是不準確的,只能用風眼周圍的最大風速論!一般颱風風眼直徑為幾十千米居多,也有上百千米規模的!風眼四周的風速才是最高的,因此用近中心最大風速的修飾是比較準確的說法!

二、颱風的中心破壞力大還是邊緣破壞力大?

一般我們將颱風的破壞分為兩類:

  • 一類是颱風直接破壞,這根風速有關,它可以帶來滔天巨浪,可以吹到百年古樹,也可以颳起整個房頂,因此如果以直接破壞論,那麼近中心最大風速所經之處破壞力是最強大的,而風眼所經之處,儘管會經歷風和日麗,但過後就是狂風暴雨,甚至你難以想象的風速,比如“利奇馬”近中心最大風速52M/S,這個速度相當於180千米/小時,而你家的汽車在高速上限速也就120千米/小時!產生的瞬間風壓可以將人直接放倒!可以將車吹翻!

  • 另一個影響則是段時間內強降水,這個影響就不一定是中心了,而案例就不得不提一下2013年的菲特颱風,

菲特颱風於2013年10月1日18時在西北太平洋上加強為強颱風;

於2013年10月7日01時15分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鎮沿海登陸,登陸時近中心最大風速為42米/秒(14級),一箇中規中矩的強颱風!

登陸當天03時迅速減弱為颱風,04時減弱為熱帶風暴,05時為熱帶風暴,09時候減弱為熱帶低壓,11時中央氣象臺停止對其編號!

但您不要以為菲特就這樣完了,因為事情才剛剛開始,其殘留外圍雲系給江浙滬以及福建、江西與安徽帶來了強降雨,特別是浙江寧波餘姚地區,罕見的連續2天暴雨,導致水庫氾濫加上天文大潮,排水不暢,形成了極其嚴重的內澇,市區最深積水甚至超過2M,部分地下車庫與商場被淹,大量地面停車被水泡報廢,各企業倉庫進水,損失極其慘重,也就是這一年之後,餘姚人學會了颱風季的各種儲備,因為被水圍困在家裡數天的日子實在不好過!

因此要認定颱風中心影響大還是外圍影響大,還得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在臺風到達之前就妄下斷論實在有些武斷,這也是為什麼沒有在本地登陸卻要仍然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應對臺風季,因為颱風就像一個三歲的小孩子,翻臉比翻書還快,你根本猜不到它下一步要幹什麼,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事先準備好,這總比臨時抱佛腳要強!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中心比邊緣危害大。


據最新消息:自從今年16級超強颱風“利奇馬”8月10在浙江溫嶺登陸後,至今已至34人喪生,14人失蹤,651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已達157.5億元。預計在今天傍晚登陸山東青島,登陸時風力已降為9級。

“利奇馬”颱風在7月29日形成於菲律賓呂宋島東部。8月17日,在浙江登陸時,中心風力最高達到17級,成為今年最強的超級風王。


颱風的中心危害大還是邊緣危害大?瞭解颱風形成就會知道了。

颱風都是在熱帶26℃左右的海面形成,在空中大量水蒸氣中會形成一個低氣壓的逆時針漩渦,這個漩渦是由於地球的轉動形成,氣象學稱為熱帶氣旋。如果氣溫能維持,氣旋會越來越大,中心風速達到32.8~43.3m/s時,就可以稱為颱風。

颱風中心的風眼半徑一般有10~70km,隨著風速的增快,中心處的氣流不會再旋進,迫使溼潤空氣極速上升,中心就形成一個高高的雲牆,這個雲牆上層可有19km。所以颱風的危害就是這個風眼中心的雲牆,它能帶來強烈的風暴於暴雨,為人類帶來巨大的破壞力。



弄潮科學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颱風是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颱風中心也叫颱風眼.颱風中心整個颱風中氣壓最低的,氣壓流動困難,所以颱風中心基本沒有風.颱風中心附近指的是旋渦風雨區,風力大,雨也大,所以說“颱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而不說颱風中心最大風力。

從氣象衛星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颱風中上層大致呈圓形並含螺旋狀旋轉著的雲,在北半球是以逆時針方向旋轉,在南半球則是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在中央部位有時可以明顯的看出無雲的颱風眼,雲的旋轉情形可以代表風的吹向。在臺風內部,由氣象偵察飛機從各種不同的高度,不同之方向,實際飛進颱風內部觀測的結果,可知颱風大致為一半徑甚大的雲柱,其高度曾觀測到有一萬八千餘米之高。

在這圍繞龐大的雲柱中心部分是無雲或雲層很薄,而且沒有風雨現象,這就是颱風眼。從颱風眼向外,剛離開臺風眼處,即是雲層最濃厚而風雨亦最大之處,漸向外則雲層漸高也漸薄,風雨也漸弱。在地面上,當有一臺風逐漸接近,並且颱風眼恰巧經過,然後颱風漸漸離去時。

颱風是一個深厚的低氣壓系統,它的中心氣壓很低,低層有顯著向中心輻合的氣流,頂部氣流主要向外輻散。如果從水平方向把颱風切開,可以看到有明顯不同的三個區域,從中心向外依次為:颱風眼區、雲牆區、螺旋雨帶區。

颱風眼區:非常奇特,那裡風力很小,天氣晴朗,平均直徑為40千米,身臨其中的海員風趣地稱颱風眼為颱風的“世外桃源”。

雲牆區:颱風眼周圍寬幾十千米、高十幾千米的雲牆區,也稱眼壁。這裡雲牆高聳,狂風呼嘯,大雨如注,海水翻騰,天氣最惡劣。
螺旋雨帶區:雲牆外是螺旋雨帶,這裡有幾條雨(雲)帶呈螺旋狀向眼壁四周輻合,雨帶寬幾十千米到幾百千米,長几千千米,雨帶所經之處會降陣雨,出現大風天氣。

軒雜談


其實瞭解颱風的結構之後,這個問題就很清楚了~

網上有張圖就很清晰地畫出了颱風不同區域對應的天氣。

↓↓↓

圖片來自網絡

詳細說一下,像是前幾天對我國東部影響很大的“利奇馬”衛星雲圖,從高空俯瞰,利奇馬還是一個比較標準的颱風,是一個逆時針旋轉的,形狀接近於圓形的系統。中心是颱風眼,外圍是對流雲。

“利奇馬”衛星雲圖,圖: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如果取垂直方向上的剖面,可以看出以颱風眼為中心向外,大致分成了三個區域:颱風眼區(內圈)、漩渦風雨區(中圈),外圍大風區(外圈)。

一般來說颱風破壞力最強的區域是集中在漩渦風雨區。

這個區域對應著寬度大概10到20公里的雲牆,雲牆區內主要是上升氣流,降雨非常猛烈,而且因為颱風中心氣壓極低,在雲牆區的氣壓梯度也會很大,風也會很強。可以說一個颱風行進過程中最猛烈的風雨都集中在這裡。

反而是颱風眼區,主要是下沉氣流控制,通常對應著無風無雨,雲淡風輕的好天氣。就像前幾天“利奇馬”影響我國的時候,看到有網友說看定位颱風就在附近,但根本沒下雨。這可能就是剛好處在了颱風眼區。

但其實颱風中心區也是危險的。

它的危險來自於,會讓人產生一種颱風影響已經結束的錯覺,從而放鬆了防範意識。但其實颱風眼的直徑只有10到60公里左右,當颱風繼續行進,之前處於颱風眼控制的地方就又會出現風雨天氣。

再往邊緣擴展的外圍大風區呢,主要是風的影響,風速從外向內逐漸增加。最邊緣的區域則 對應著下沉氣流,就是颱風行走的空調外機,影響就一個字:熱。

另外呢,颱風的風雨影響並不總是完全對稱的。

即使是同在漩渦風雨區內,有的地方風雨強度也要明顯強一些。在提及颱風風雨影響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定義“危險半圓”“可航半圓”的概念。

颱風的危險半圓與可航半圓

颱風的危險半圓和可航半圓對於海上航行作業遭遇颱風的船隻來說,意義還是蠻大的~。

“危險半圓”通常是指沿著颱風行進方向的右側,颱風本身是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系統,水汽沿著渦旋氣流的方向被捲入,颱風南側和東側的對流一般會發展的更加旺盛。而且颱風右側通常是和副熱帶高壓系統相鄰,颱風是低壓系統,副熱帶高壓則是強大的高壓系統,會使得兩個系統相接的地方氣壓梯度很大,導致更強的風。

所以相比之下,颱風前進方向的右側風雨更強,更加危險,而颱風的前進方向左側則相對要好一些。

但是這種風雨分佈特徵並不絕對,有時候颱風的西側和北側風雨會更強。比如利奇馬在山東半島活動的那幾天,因為北方剛好有高空槽東移,冷空氣和颱風外圍氣流結合製造強降雨,因為冷空氣是從偏西偏北的方向過來,就對應著颱風西側和北側的對流雲發展的更為旺盛,降雨更強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


不吃腸的大腸


颱風中心和颱風邊緣危害都不是很大,危害最大的部分來自於颱風的中圈,那裡有著流速最快的氣體和最豐富的水汽,能夠形成最強勁的風力和最猛烈的降水。

颱風是發源於熱帶洋麵的龐大氣旋,夏季時海洋上空的大氣大氣受熱密度降低,形成上升氣流,同時周圍較冷的氣流不斷向低壓區補充,如此循環形成氣流,偏轉力作用下使地球北半球的氣旋都是逆時針旋轉。由於周圍氣團的阻力,氣旋形成後並不立即向大陸移動,而是不斷髮育積攢能量,直到形成龐大的漩渦氣旋,直徑可以達到數百數千公里,突破了周圍氣團的限制,在副熱帶高壓和周圍引導氣團的作用下向著大陸移動。而在臺風到達之前,通常也會颳起風,是由於氣旋周邊的氣團受颱風氣旋的壓迫一道向大陸移動。由於颱風氣流的速度很快(也就是風力很大),對地面的摩擦也更嚴重,加上其積攢的能量非常多,因此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颱風的結構如上圖所示,包括外圍大風區、漩渦風雨區和風眼。風眼內部的大氣呈現螺旋式的上升,隨著上升還向颱風的外側擴散,由於高度增加溫度降低,風眼外側也就是漩渦風雨區就會形成降雨,而風眼中央地帶由於水汽向周圍擴散了,風眼中反而是無風、少雲和乾暖;隨著漩渦風雨區的水汽再次向外側推移的過程,降水強度逐漸降低,到了颱風的外圍區域,降水和風力都已經下降了很多,和漩渦風雨區相比還是顯得弱小,而在距離風眼的最最外部分,由於氣流是向下沉降的,水汽隨著高度降低升溫,不利於水汽凝結,會颳風,降水強度卻很小。

結合觀測數據,颱風危害最大的區域還是漩渦風雨區,那裡有颱風系統中最大的風力和最猛烈的降水,會造成行經地區的地面破壞和洪澇災害。如上圖,7級風圈半徑320公里,而10級風圈半徑才140公里。

目前對於颱風災害的防止主要集中於兩方面,通過衛星雲圖反應的颱風行進路徑,提前預警使人們做好準備工作,在臺風經過之後,由於水的沖刷汙染了生活用水和居住地,加之蚊蠅的大量孳生繁殖、老鼠遷徙等因素,需要做好疫情的防治。


來看世界呀


在太平洋西部,中心的持續風速達17.2米/秒的熱帶氣旋,就可以稱為颱風,北大西洋又稱為“颶風”,北印度洋則叫做“熱帶氣旋”,通常的颶風又叫做超強颱風。

颱風在全球都有分佈,尤以西太平洋最多,特別是中國的東部沿海,在一年的七八九月份出現,特別是八月份最為多見。

颱風單從中心和邊緣看,肯定是邊緣威力要大一些,但颱風威力最大的並不是邊緣,而是圍繞風眼的風(暴)牆。

颱風的基本結構從裡向外依次是:風眼(下圖中心直線下降的紅線)、風牆(下圖環繞上升的綠色線)和螺旋雨帶區。

其中臺風的中心就是風眼,一般颱風都有風眼,較弱的颱風可能不會出現或者不明顯,威力越巨大,風眼越大,可達數百公里,通常為幾十公里。

風眼是強烈的熱帶氣旋環流中心的下沉氣流形成的,眼內通常平靜無風無雲,這裡的最低處(海面)氣壓最低,這是離心力造就的結果。而風牆通常狂風呼嘯,風暴不止,大雨如注,天氣最為惡劣。向外輻射的就是螺旋輻射的雨帶,這裡會有正雨,也有大風天氣。

總結一下,颱風的威力危害風眼裡最小,風牆最大,從風牆向外隨距離遞減,邊緣較小。


科學新視野




上邊的照片是國際空間站上拍攝的,2018年9月25日,超強颱風“潭美”向日本方向移動的畫面美如畫。從上空看去可以清晰地看到颱風眼,及周圍聚集的厚重雲層,這厚厚的積雲意味著狂風與暴雨。

今年的第九號颱風“利奇馬”形成於西太平洋,於10日凌晨登陸我國浙江省溫嶺市,屆時將在陸地上高速移動穿過浙江進入江蘇省,繼續向北移動,穿過江蘇省後會進入黃海西部海域。最終將會在山東半島登陸,穿過山東半島後進入渤海海域。



今天早上杭州附近氣壓已經降到了978.9百帕,這是自1956年的八一大臺風以來,氣壓最低值。這意味著颱風“利奇馬”的颱風眼正在穿過杭州,因為整個颱風結構只有中心是氣壓最低的區域。很多市民可能誤以為颱風已經過去了實則不然,在臺風眼過去後還會經歷雲牆區的狂風與暴雨的洗禮。

所以說颱風的中心危害性很小,是一塊海闊天晴的“小區域”。而颱風的雲牆區分為內外兩側,靠近風眼的是內層,一般來說雲牆外側會發生最強的風,而云牆內側會有最強的暴雨。處在雲牆之內就是狂風加暴雨。


颱風形成於熱帶亞熱帶海洋之上,席捲陸地會帶來大量的雨水以及狂風,颱風過境的時候要時刻關注信息,注意保護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這次颱風“利奇馬”影響巨大,不僅造成了設施的破壞財產的損失,還造成了人員的傷亡。在臺風“利奇馬”肆虐的時候,2019年第10號颱風也已經初步形成,正在西太平洋活動。


科學黑洞


那就得看在哪,利奇馬在浙江登陸哪都大,到了青島哪也不大!就像少女等情人,還來了,還沒有亂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