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法入道撐筋拔骨

“內無有不借外成”一方面指藉助四肢所產生的阻力,來磨鍊根節,用根節勁力去克服“梢節”的阻力,從而使根節大筋具備很強的崩彈勁力。從動物在奔跑時候的狀態可以看出來,都是以“胯脊”為主宰進行運動,整個身軀在“縮漲”中進行,就如同一根“皮筋”,不斷的拉伸、收縮,所以,動物的整體運動使其天生具備了一個高手的特徵。

另一層意思是藉助肢節擰轉,形成關節的“鎖”,藉助“梢節”擰動,使根節擰裹緊,從而做到“撐筋拔骨”,用此來訓練人體的大關節。就好比“皮筋”的兩端擰緊,整個皮筋才會擰緊的道理是一樣!兩種模式都是以根帶梢,崩彈式發勁。練時借“外”煉“內”,用時“內外”相濟,這是開發人體筋骨的重要環節,是在“肌肉”不用力的狀態下,使“筋骨”極度撐拔的關鍵!

樁法入道撐筋拔骨

傳統拳的打與練,最大的區別就是“定步發勁與動步發勁”,也就是所謂的“開步”。行進間的進攻、防守、發勁,跟“定步”是有天壤之別的,動態的往往是在單腿支撐的狀態下完成,也就是說依靠“蹬地發勁”就靠不住了,此時的力量來自於身體自身“筋骨”的崩彈,通過“大筋”崩彈實現,這也是現代搏擊技術中沒有手腳同時進攻的原因之一,而傳統拳則明確要求“手腳齊到”,可見“身備五弓”對於傳武的重要性。

身體移動的關鍵並不在於腿,而在於“胯、脊”,跟動物的運動如出一轍,整個運動的過程都是軀幹帶動肢節運動,“四肢”只是支撐。當我們可以用筋骨帶動“胯脊”崩彈,就可以做到身體主動發勁,實現由軀幹至肢節,再由地面反彈,推動身體快速移動,這樣的方式可以解放腿部,使上下齊進,同步打擊!

“撐筋拔骨”與“開弓放箭”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崩緊弦”,但“弓弦”本身就是具備非常好的彈力,拉開就可以,而人體的“大筋”確實重鑄的一個過程,我們在“撐拔”的過程中,可能一開始只能體會微弱的彈力,不斷的累積,由量變到質變,使其慢慢具備彈力,這是一個過程。

在這過程中,我們可能要經歷枯燥單一的訓練,甚至痠疼,但按照要求練習一段時間以後,總能使您欣喜。半自動化的發勁方式使您如魚得水,“筋骨齊鳴”令你一下子找回了自信,逐漸加快的“出手”速度使您速度的極限有了更深的認識。在完成身體各關節的“組裝”以後,您對整體力的操控更加自如,回想過去,高深的傳統武術理論瞬間已經不再深奧,發現在自己身上不經意間體現了。

“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微動”是指在練拳的時候,“根、中、梢”之間的關係。開始都是梢節的動為主,後面過渡到根節帶動梢節的過程。而在運用的過程中,講的是“一動無有不動”,根催梢動,梢帶根至,整體如彈簧般顫動,又稱“顫勁”。

此時勁力不分先後,是勁力的整合階段,或者稱“化勁”也可。不管“明勁”也好,“暗勁”也好,到最後都是一把勁,也就是“顫勁”。“靜如處子,動如山崩”,“靜”如同入睡一般,“動”則如驚醒,越是不經意間,越接近人體本能,人體的潛能往往是經受外界強烈的刺激以後迸發出來的,此時可以將人體的神經反射與內臟、筋骨融為一體,接近動物般的本能,所以說,練拳就是練的返先天!

從動物在奔跑時候的狀態可以看出來,都是以“胯脊”為主宰進行運動,整個身軀在“縮漲”中進行,就如同一根“皮筋”,不斷的拉伸、收縮,所以,動物的整體運動使其天生具備了一個高手的特徵。另一層意思是藉助肢節擰轉,形成關節的“鎖”,藉助“梢節”擰動,使根節擰裹緊,從而做到“撐筋拔骨”,用此來訓練人體的大關節。就好比“皮筋”的兩端擰緊,整個皮筋才會擰緊的道理是一樣!

樁法入道撐筋拔骨, 觀世之進化,每種事業,無不先立基礎而後進展,基礎固,則進步速。拳術之道,尤宜先立基礎,故初學,以樁法為始。一日降龍樁,二日伏虎樁。

練此樁法,先要虛其心,涵養本源,以呼吸之氣下貫丹田,而充實其腹,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肢體,使氣血循環周身,流通百脈,臟腑清虛,筋絡舒暢,骨健髓滿,精氣充足,而神經敏銳,故謂之養基立本,此樁法慢練增力之妙法也。

諺雲:“本固枝榮”,儒謂“本立而道生”。以後無論操練何種拳勢,精意莫不本此,雖起初不得妙境,久而久之心領神會,不難妙極神明。否則不依規矩,操之過急,四肢必生挫折之苦,雖費神勞力而不得佳果。

樁法慢性之鍛鍊,系順天命之性,合乎自然之道,一動發於性,一靜存於命,偈日:“靜為本體,動則作用”,正是會意象形之法門,而道蘊藏其中矣。急練求之者,難得其中實益也。

樁法是形意拳、象形術的基本功,是站立不動之法。習武要改變舊有的運動習慣,打拳時改變較難,先在站姿中改變。

有降龍、伏虎兩個根本樁法,其實兩個樁是一個樁,就是形意拳的三體式。三體式是形意拳的根本,所謂“萬法不離三體式”。

三體式為:一步向前邁開,兩足分出前後。前腳直指正前方,後腳外撇,重心在後腳。前手向前方伸去,高度在胸口,後手藏在前肘之下,腹部之前。

氣在胸部上升、腹部下降。站樁片刻,前手與胸部感應,會不自覺地上拾。後手與腹部感應,自然有降力,如不控制,會縮貼到腹上。

降龍是把飛龍拽住,可比喻為放風箏的勁,有控制地放飛,勁是向上的。伏虎是把老虎按在地上,不讓它動,勁是向下的,老虎脖子肉厚,根本無法按牢。

按老虎,好比是按水瓢,一死按,瓢就滑開了,把手按到水裡去了。兩隻手就是兩個樁,前手是降龍樁,後手是伏虎樁——錯,如果兩隻腳做到兩手的狀態,才真是降龍伏虎。

前腳是放風箏的勁,後腳是按水瓢的勁,三體式便齊備了龍虎二樁。三體式是天地人,頭頸叫天,胸腹叫人,腿腳叫地。天地生人,所以練拳先要擺正頭頸和腿腳,如此才能滋養五臟、端正脊椎。。道經《翠虛吟》說道功分三品,上品簡易而易成,中品要妙而可成,下品煩難而難

成。

上品功法簡單而效果快,中品功法巧妙而效果慢,下品功法繁瑣而很難有效果。與常人的理解不同,竟然是越高級越容易,越低級越複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