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中国的美食在世界深入人心,爱吃、吃货也逐渐成为贴在中国人身上的标签。

正所谓,吃喝玩乐行五字,字放第一。

孔圣人也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国有句俗语也叫“民以食为天”

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文人墨客,礼乐才子都有自己钟爱独爱的食物。

乾隆皇帝吃遍全国大江南北,可谓最爱的皇帝。

鲁迅在京城生活期间每日都要寻摸好馆子,每日必须小酌配上最爱的

“三不沾”

就连鲁迅笔下穷苦的“孔乙己”,也有他最爱的茴香豆

可要问去过最多的地方,吃过最多的美食,写过最好的诗句的吃货是谁?那肯定当属苏轼苏东坡是也。

这是一个能写出家喻户晓的《水调歌头》、磅礴大气的《前赤壁赋》、洒脱淡然的《定风波》的人。

也是一个能写出《食猪肉诗》、《菜羹赋》、《老饕赋》,在诗里把食物的味道、食材的加工制作描绘的如此精细了解的人。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苏轼的诗想必大家都熟悉,可当用一种吃货角度来翻译着说,便换了一种意境。

那便是春天到了,鸭子肥了能吃了,芦蒿也已经长起来,可以做菜了,最可贵的是春天正是河豚逆流而上的时候,每每想到那河豚肉便不自觉的流口水(¯﹃¯)。

苏轼一生,也算是从长江头吃到了长江尾。因为每当你去长江各地旅游时,或多或少都能在当地都能听说过苏轼当年在此地的历史和吃的菜肴。

所以今天请大家跟小编一起从长江的源头出发,伴随着最美北纬30度的长江顺流而下直至东海出海口,了解长江各个地区人民不同的美食文化,挖掘当地名不见经传的独特美食。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流,它靠着18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给养着从青海到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计共4亿的人口总额。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来自宋代诗人李之仪《朴算子·我住长江头》

是对生活在长江流域人民最好的写照。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长江流域也不例外,长江流域的人民也依靠着长江这独特的地理环境而演变着各地区不同特色的风味美食。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在那壮丽的格拉丹东山的西南侧姜古迪如冰川上,由冰川、冰斗的融水下汇成一股宽约3公尺,深约0.2公尺的小溪流正在缓缓地顺着山道向下流去,融水北流9公里至巴东山下与纳朵恰迪如岗雪山群的冰川融水接壤后,继续北流15公里,分流成宽6公尺和4公尺的小河,形成河谷地。同时也形成了长江发源地沱沱河的上游。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而在格拉丹东山下的唐古拉山镇中,当地居民正在准备举行每年藏历7-8(公历9-10)月间的

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历时一至三天。这时候都会以各乡为单位来组织活动。

在农村,除了藏历年外,就属望果节热闹了。藏历7月底的山南,青稞和冬小麦已一片金黄。开镰之前,各村各乡都要过望果节:演藏戏、走亲戚,到处都是过节的繁忙景象,就连江上的船夫也自动放假去过望果节了。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当地藏民和望果节

当然,藏族人民的主食风干肉酥油茶是不能少的,而用青稞炒制而成的糌粑,在这一天不仅仅是用来食用的主食,同样也是祭祀用的道具。同时还会准备青稞酒牛羊肉宴来暖身子以及犒劳演戏的小伙子们。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风干肉、酥油茶配糌粑、牛羊肉宴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金沙江作为长江的上游,因江河内部泥沙多为黄色而得名,纵跨横断山脉的它拥有着3300米的高度落差值,这也导致了上游和下游地区的美食差异。

在上游玉树市的曲麻莱县,这里有着一种独有的羊,名叫扎什加羊,这种羊的肉味道鲜美,肉质劲道,特别适合烧烤。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扎什加羊

当地人会取羊排骨,先加水煮半熟,然后再刷上特有的酱料放在火上进行烧烤锁水,让酱料融入进羊肉里。香喷喷的玉树肋巴就制作完成了。酱香加上炭烤香以及羊肉香的三种融合口味,真是让人垂涎三尺。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玉树肋巴

当地还有一种特殊的菜——玉树麒麟生鱼。把鱼切成大块,切当地特产菌类摆在两侧后放入火上焖熟,在勾上酱汁即可出锅。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玉树麒麟生鱼

而在金沙江下游则是另一番景象,要说中国美食最多的省份当四川莫属。处于下游的四川宜宾市的李庄镇则有着他们独有的美食——李庄一花二黄三白。

一花指的是李庄那白色薄皮花生二黄是由红塘和本地大米、糯米混合,再用姜叶包裹上蒸熟的黄粑黄辣丁鱼三白又分为大三白小三白李庄白肉、李庄白酒、李庄白糕(原为白糖,后因糖厂关闭白糕才候补进来)被称为大三白,白花生(就是一花)、白砍鸡、白砍兔被称为小三白。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一花 花生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二黄 黄粑、黄辣丁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白肉、白酒、白糕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白砍鸡、白砍兔

同时,有一种神秘的动物也在与云南省交界的兴文县中生活着,这便是兴文县最出名的乌骨鸡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乌骨鸡在很久以前因为全身发黑的原因被誉为被诅咒的鸡,不详的鸡。但在当人们逐渐了解并食用过后便发现了它不仅比普通家鸡肉质更加鲜美,还有很高的营养元素和用药价值。当地的土家族和苗族人不仅会做出

乌骨鸡宴宴请客人,还会将乌骨鸡泡酒,喝后可以强身健体。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兴文县最出名的乌骨鸡宴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不仅表现了清晨白帝城云彩缭绕的秀美,也写出了长江三峡的壮丽。

而白帝城所在的奉节县,不仅拥有着天坑和三峡大坝这种自然或人工鬼斧神工的作品,还拥有着重庆口味和三峡食材完美交融的地方特色。同时这里的脐橙、夔柚、鲜枣为三绝。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三绝——脐橙、夔柚、鲜枣

奉节的名菜酸辣肥头便是完美融入了重庆人爱吃酸辣的口味再加上得天独厚长江水的产物,酸辣肥头取长江特色、肉质嫩滑的肥头鱼片片儿,加入进由花椒、干辣椒、泡椒及酸萝卜熬制的汤底中,浅浅地辣把鱼的鲜味烘托得淋漓尽致,却又不至喧宾夺主,真可谓:汤料独特,麻辣鲜香,令人回味。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酸辣肥头

来到奉节,必须要品尝的便是当地的(三声gu)子鸡,又名紫阳鸡,与重庆著名的烧鸡公不同,制作盬子鸡的材料及其考究,取土鸡、腊肉、菌类和当地陈年“大头菜”,土鸡的选择最好选择肉质紧实的公鸡,年龄不能过老也不能太小,老则做后肉太实,小则做后肉太散。

准备好食材后,放进一只初看是普通的陶瓦罐,圆柱体形,中间有些凸出,很像乐器中的“鼓”。而里面则就像当地著名的天坑一样别有洞天。陶制的盬子底部边沿,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小孔,在盬子内壁的上口边沿也相应地有四个小孔,为上下连通这些小孔,制作盬子陶坯时,附着壁做了四条凸出的空心暗槽。

与重庆著名的烧鸡公做法不同的是,所有食材放进盬子后,并不直接拿到灶上去煮,而是放在铁锅里掺水蒸。当铁锅里的水烧得滚开时,盬子里的蒸汽上升,遇冷就凝成蒸馏水,滴在食材里。经过3-5小时反复烹煮,化汽为汤,然后,合着

土鸡的鲜、腊肉的香、菌类的鲜,特别是混合了陈年大头菜独有腌香味,就蒸成了一锅鲜美的盬子鸡。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盬子鸡

汽熟的土鸡老腊肉少了许多油腻,其形态仍然保持着原样,吃到嘴里却已烂熟。

而在湖北宜昌,这里也有一道名鸡,那便是让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垂涎欲滴,吃过后赶紧在朋友圈里发表“此鸡吃后心爽神怡,乐似神仙”的三游神仙鸡

三游神仙鸡是用仔鸡加入八角、桂皮、黄酒、冰糖酱油进行长时间的腌制后放进砂锅开小火慢煮熟。充分的让汤汁混合进鸡肉中,味道鲜美独特。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三游神仙鸡

宜昌的西南边的山区中,白山羊因它体质细致紧凑,背毛白色覆盖全身而得名,宜昌白山羊是当地的特产,羊肉品质和营养价值都很高,入选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中。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宜昌白山羊

腊肉,是当地的土家族人最爱。他们会将羊肉进行烟熏制成腊肉后保存,每当来客人时,便会用当地特色的土家妹情丝饼(由土豆丝土豆粉包裹后炸制成饼)和制作好的腊肉来款待客人。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土家妹情丝饼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烟熏腊羊排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雾浓香鸭这四个字,是对快入冬的九江最好的写照。

作为长江、庐山、鄱阳湖交界处的九江,每年来慕名而来的旅客众多,除了鄱阳湖的大闸蟹,当地的最著名的便是鸭子了。

秋天是吃鸭肉最好的日子,古人讲究“秋吃鸭,冬食鸡”

,秋天吃鸭子既可以除秋燥,还可以提前御寒。而在制作中,九江当地人也会加入生姜、大蒜、天椒等食材,将鸭子先炒后焖。做出来的鸭子不仅色泽金黄、软烂入味、鲜辣可口,还有滋补养胃、止咳化痰、消除秋燥、强身驱寒等作用。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生焖鸭

江西还有一种特别出名的鸭美食,那就是赣州的

南安板鸭

板鸭,因其因其肉质细嫩紧密,香味浓郁,有"干、板、酥、烂、香",像一块板似的,故名板鸭。有“腊味之王”的称号

在九江南部的共青城板鸭德安矮子板鸭也毫不逊色于南安板鸭。通过腌、烤、晒等步骤的加工,做成的板鸭外形美观,色、香、味、型俱佳,也易保存。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腊味之王”——板鸭

来到九江东边的湖口镇,这边的村民也在用一种特色的宴席来庆祝秋收——石钟鱼宴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石钟鱼宴

石钟鱼宴金汤雄鱼头、江湖两色、渊明菊、鄱湖凤尾鱼、孔雀开屏、石钟东坡鱼、鱼村四宝、江湖缘、鱼香茶饼糟鱼米粑等组成。

金汤雄鱼头石钟东坡鱼是主打菜,这东坡鱼自然也和苏东坡有联系,相传苏东坡父子上京路过此地,吃过鱼后大赞此鱼并写下了《石钟山记》石钟东坡鱼也由此得名。

安徽人也爱吃鸭,尤其是巢湖地区的麻鸭更是鲜美。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巢湖麻鸭

巢湖除了麻鸭,同样也有“三白”——白虾、白鱼、银鱼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白虾、白鱼、银鱼

巢湖当地特色槐林汆鱼,白鱼草鱼剁小块,裹山芋淀粉挂浆,用料酒、葱姜腌制后,放入锅中烧熟。晶莹的鱼块加上乳白色的汤汁,一口鲜。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巢湖汆鱼

饭后点心建议品尝一下乾隆吃后都拍手称赞的

一品玉带糕。玉带糕冰糖、桃仁、红梅、青梅、桂花、莲子、桔饼、米粉、麻油多种种类为材料。用传统制作方法制作后,成品里黄色的核桃似黄金,绿色的青梅似翡翠莲子和桔饼如同珍珠玛瑙;四周有米粉镶成的白边,酷象一条玉带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一品玉带糕

来到长江的最后一站上海,本帮菜的大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当时全中国大火的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也提到过本帮菜里的扣三丝。

本帮菜可是一个大家族,扣三丝、老甜肉、 蒸三鲜、 金针木耳鱼、桂花肉、水笋扣咸肉 、肉皮汤这八碗菜才构成了本帮菜老八样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本帮菜老八样

同时上海的生煎、小笼、三黄鸡等众多小吃或菜品丰富了这里的饮食文化,同时作为第一批开放的港口,菜品也出现了非常多的中西式菜肴,如咖喱虾、芒果鱼的出现。

而上海正因为历史悠久、饮食众多,中西口味融合的饮食文化也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往旅游和发展,也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一步一步成为了今天的国际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饮食,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之一。长江作为中国第一长河,见证着中华儿女5000年来跌宕起伏的历史变迁,赐予着我们丰富多样的优质食材。而各地方人民也在用他们最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来感谢着大自然赐予他们的恩惠。

小伙伴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可以回复小编,小编收到后会努力写出更多关于你们家乡美食、文化和风貌。

觉得小编写得好的请点一下“再看”哦~你的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本文图片来自于搜图网——中国人文地理图库www.sophoto.com.cn

部分图片转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 End-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 往 期 精 彩 回 顾 -

他用捡来的垃圾,变成10万人打卡的网红圣地,知道真相后的人们都惊呆了!

79岁渔翁转型做男模,1000人嘲笑他,10000人为他点赞!

中秋国庆将至,走起,一起去看最美的秋天(超全干货)!

30张摄人心魄的照片,带你领略大自然的瑰丽奇观!

他偷拍了全世界孩子的生活,背后的差距让人泪奔!

秋天必去的8个古村落,每一个都美到你不想离开!

人生中最后一张照片:有些人,错过就是一辈子!

30 张直击人心的照片告诉你,真爱无处不在!

额济纳,一年的沉默,只为最美的20余天!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中国人文地理图库面向全国各地摄影师征集各类人文地理图片,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及旅居海外的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均可在图库上注册上传管理自己的图片。

中国人文地理团队信息

官网:www.sophoto.com.cn

QQ群:246276987、147925092

交流:[email protected]

或@北京图阅盛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公众号,即可每天收到我们的消息哦

网址:www.sophoto.com.cn登录注册

我们会给签约摄影师优先提供销售,展览,画册、图书设计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从长江头吃到长江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