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唱歌如何做到聲區統一?

wucf72


古往今來,每個學習聲樂的人都在尋找正確的歌唱方法,因此,什麼是正確的歌唱方法成了大家討論不休的話題。

由於歌唱的抽象性和其無窮的魅力而使得它更籠罩了神秘的氣息,因此,對它進行深人研究和討論是非常具有前景的一項課題,具有深遠的意義。

歌唱從意識對人體能動性涉及到呼吸、聲區、共鳴、音量、音色等方面內容,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讓學生在歌唱中做到聲區統一是很重要的。

人們一般把音域分為:低聲區、中聲區、高聲區。如果單純從聲音上來劃分,我還贊同。但是如果在唱法上來分為低聲區、中聲區、高聲區,那我就要反對了。

我認為唱法上只有一個聲區,歌唱噪音在正確發聲時是沒有聲區的,根據自然規律,嗓音的整個音域是隻由一個聲區造成的,那就是混聲區。有人談到換聲點的問題。

至於這個名詞 我認為到沒有什麼,關鍵是怎麼去理解。其實是因為唱法有問題才會出現所謂的換聲現象(唱到某個音時有困難, 或者產生破裂)也就是說有換聲點的出現。

如果把換聲點當成歌唱的一種必然,而加以解決的話那就錯了。意大利美聲學派教學的代表人物藍培爾蒂主張:“初學聲樂時,先建立一個悅耳動聽的中聲區”例如對女高音,先把e2唱好,就是在同樣的氣息支持下,把e2固定後反覆練習,就能比較容易地向高聲區擴展。他認為:“用頭聲唱過渡音是連接聲區和消除裂縫的有效方法,實踐證明這確實是十分有效的。”聲區的統一問題其實包涵了所有正確歌唱中的間接意識。

當從低音唱到高音時,每個聲音的振動,共鳴的比例,真假聲的比例都不同,其實它們是由間接意識指揮人體來完成的。

一、在歌唱中始終保持一種堅實的意識

“堅實”其實是意識的一種感覺,還有一些人,接受了歌唱的秘密靠前靠前再靠前的概念,而拼命的追求靠前,結果唱出來的卻是白聲,可見靠前的內感覺和歌唱需要靠前的外感覺不是一回事,就象意識受到各種力量而產生的一種穩定感。象打哈欠時的意識狀態,也象嘔吐時的意識狀態(這就是語言的侷限性,它不可能把想要表達的思想完美的表達出來,甚至完全不能表達出來,只能形容再形容)。

二、根據唱法的不同,使腔體打開的大小也不同

這種腔體的打開直接體現在喉結的下沉的程度不同,美聲唱法要求把喉結下降到最低,聲音響是音質的強化,不是腔體的撐大,所以腔體要打開最大,這種腔體的打開也是由間接意識來完成的,具體意識感覺就象:流口水的傻子笑呵呵時的發聲時意識的狀態,打哈欠時也有這種感覺狀態,這種意識狀態也是一種意識上的感覺,而不是身體上的感覺。

以上兩種意識感覺在歌唱時要貫穿始終的,特別在換氣的時候,這種感覺也不能丟失,不能到唱的時候再重新建立這個感覺狀態。因為建立這種感覺狀態需要時間,而換氣的時間一般不夠去建立這個狀態,而且這件狀態對吸氣有很大幫助,所以不能丟失。除非中間允許換氣的時間很長,足夠你去重新建立這種狀態,而且足夠到你能把這個狀態建立好了再吸氣,而不是隻夠邊建立邊吸氣,那還可以重新建立,但是如果從連貫以及鍛鍊的角度來考慮也還是保持著比較好。這就是所謂的歌唱狀態的保持。

三、聲音真假比例也是由間接意識來指揮完成的

由於歌唱能力的限制,人總是從中音向高低音擴展時,真假聲比例可調範圍越來越小,在中音時,聲音可以從真聲佔絕大部分假聲站絕少部分的音到假聲佔絕大部分真聲佔絕小部分內任意調配,而越往高低走,這種變化越受限制,最後到最高音和最低音時,真假聲比例只能各佔一半。控制這種變化的意識感覺就象是外向與內向感,“外向”時聲音明(真聲比例多)與“內向”時暗(假聲比例多)一樣。

四、音量與音高及真假聲比例的關係

從中音開始向兩頭走,音量的最大量是遞減的。而且在固定音高上,音量的可調範圍還與真假聲的比例有關係,如果真聲比例大,音量最大量和最小量就比真聲比例小的音量最大量和最小量大,依次類推。所以在正確歌唱中,掌握自己的歌唱能力,再根據歌唱能力對聲音的限制,客觀的做好對聲音的運用,才能唱出在自己水平之中最好的聲音。在聲區統一方面要求做到的歌唱方法的統一、聲音位置的統一以及音色的統一等等,是相對而言的。高中低三個聲區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音色上都是有一定差異的,否則就沒有高中低之分了。例如聲音的位置,相對而言就沒有高聲區那麼明顯,但不能因此就認為高聲區與低聲區的聲音不統一。

正確歌唱方法的本質就是意識對人體的指揮藝術,而理論是需要經過實踐的反覆論證才能證明其正確性和可行性的,因此,人類對歌唱藝術的探索也是永無止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