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菸斗製作大師,用菸斗演繹人生,聽趙世陸來講他的菸斗人生

菸斗是流行於美國、歐洲的一種吸菸道具,塞進切好的菸草加上香料後點燃吸菸。 據推估自從有了吸菸這種行為以來,利用菸斗吸菸是最早的吸菸方式。當時除了利用這種菸斗式的吸菸方式以外,也有咀嚼式的與鼻菸式的。吸菸方式約在16世紀以後從歐洲傳到世界各地,各地都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的菸斗,這樣的吸菸方式直到19世紀左右,菸捲的普及為止。

北京菸斗製作大師,用菸斗演繹人生,聽趙世陸來講他的菸斗人生

一般利用菸斗吸一次煙會因為菸葉的種類不同與填塞方式的差異,在時間上平均要花大約30分鐘到1個小時不等,也因為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甚至有些人還需要花超過兩個鐘頭才吸完一次煙。在當時甚至還有‘菸斗吸菸大會’來針對抽菸時間競賽的國際大會。

北京菸斗製作大師,用菸斗演繹人生,聽趙世陸來講他的菸斗人生

菸草出現時,最初的抽菸方式就是用菸斗了,可以說,菸斗是發現菸草的工具,有了菸草,菸斗就誕生了。菸斗誕生了,我們就來講一下菸斗的製作人,今天就講一位菸斗大師,趙世陸。趙世陸北京人,自幼就心靈手巧,在2013年退休的他總想找點事情做,後來朋友說可以做菸斗,從開始做菸斗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至今也做出了很多成就。

北京菸斗製作大師,用菸斗演繹人生,聽趙世陸來講他的菸斗人生

人都有愛好,但是可以把愛好當事業的人很少,把愛好做的有聲有色的人就更少了,但是趙世陸卻做到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菸斗,從那以後便瘋狂的喜歡上了菸斗製作,最開始他先模仿別人的作品,這個過程讓他深入系統的掌握了菸斗的製作工藝,並對傳統的製作技法進行了大膽的革新改進。後來慢慢的開始自己設計創作。

北京菸斗製作大師,用菸斗演繹人生,聽趙世陸來講他的菸斗人生

大部分的菸斗都可說是手工打造的,主要是分成全手工和半手工兩種。半手工的菸斗是先由機器製成雛形,然後再由手工來琢磨;而純手工一定要工匠細心琢磨,完全加入了工匠們的心血。但即便同樣是手工製造,出自不同大師之手也會使菸斗有著天壤之別。一些著名的菸斗製作者非常有經驗,他們擅長根據木頭的紋路,來度身打造菸斗。如果一個大師在打造菸斗的時候,碰到一個極小的木洞,但為了不影響這件藝術品的完美,他可能就會把這個已近完工的菸斗扔掉。

北京菸斗製作大師,用菸斗演繹人生,聽趙世陸來講他的菸斗人生

菸斗區別於香菸和雪茄的一點,是它既能用於享受菸草又能將其作為收藏品。做菸斗的材料有石南根、海泡石、老玉米芯和膠泥等等,其中最好的材料有石南根和海泡石。而趙世陸在選料上,趙世陸喜歡用“麻梨疙瘩”這種材料進行創作,它質地堅硬,紋理獨特,有廣泛的接受度及耐用性。他也總是喜歡自己跋山涉水的去尋找好的材料,麻梨疙瘩是生長在太行山脈鼠李木的根瘤,因其生長環境的獨特,能開出一塊毫無瑕疵的做鬥材料實為困難,他也曾經不懈努力的努力尋找。在這個過程中他漸漸的發現了一些有裂紋的,有孔洞的,質地不均勻的,形質不對稱的“爛料”,他們有著異乎尋常的殘破之美,裂紋如山谷,孔洞如穿石,於是開始專心製作“爛料”菸斗了,後來又將金屬工藝中的鑲嵌,鉚固,鋦合,釘實等手段運用在做斗的工藝中,形成了他個人獨特的“爛鬥”。

北京菸斗製作大師,用菸斗演繹人生,聽趙世陸來講他的菸斗人生

一把好的菸斗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更成為“菸斗客”一塊重要的精神樂園。如今菸斗重新成為男人的愛物,有關菸斗的網站、俱樂部、專賣店等紛紛而起。而正流行的菸斗也不只是中國的老古董式,多了很多國外傳過來的短柄、大煙嘴的西式菸斗。

對於玩家,菸斗是一件藝術品。就拿選材來說,這一道就已經十分挑剔。做菸斗的材質要符合諸多條件:質地要堅韌、輕盈、耐裂;乾燥、能抗高熱、遇火不燃;點燃之後無異味;長期撫摸之後紋理清晰,光澤耀眼。

北京菸斗製作大師,用菸斗演繹人生,聽趙世陸來講他的菸斗人生

菸斗不僅選材苛刻,之後的工序更體現了木、石雕刻藝術,銀器鍛制工藝等。總共需要5個階段75個步驟才能完成全部鬥身成形與處理。據說年輕工匠們只有在製作了二三十年後,才有實力去設計菸斗的造型。難怪有玩家覓得心愛的菸斗後,會愛惜地戴著手套來抽。其中一位高手說:“一個‘菸斗客’至少會有七八把菸斗,抽上一天,至少要放上三天,待其陰乾。沒有一個‘鬥客’只有一把菸斗。”

北京菸斗製作大師,用菸斗演繹人生,聽趙世陸來講他的菸斗人生

現如今,菸斗的選材也是多種多樣,造型也是千奇百怪,而趙世陸還是堅持自己的本心,選擇自己的獨特方式去創作。一個人把自己的愛好做到了極致,真的是讓人不由得稱讚。也希望每個菸斗大師,不單純的為了創作而創作,而在每個作品的背後都有一段獨特的故事,讓後人流傳下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