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市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她沒有子女卻是上百個孩子口中的“媽媽”

她身上的精神,如同一盞燈,照亮了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如同一團火,溫暖了孩子們的心靈;如同一顆星,引領孩子們健康成長。

--------題記

丽江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她没有子女却是上百个孩子口中的“妈妈”

張桂梅。雲南日報供圖

她沒有子女,卻是上百個孩子口中的“媽媽”;她身患絕症,卻把自己所得的獎金都捐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了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希望。她就是華坪女子高中的黨支部書記、校長、兒童之家福利院的院長張桂梅。

1957年6月,張桂梅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滿族農民家庭。在張桂梅還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就病逝了。十多歲的她跟隨著參加“三線建設”的姐姐來到雲南省中甸縣(現香格里拉市)。1975年12月,張桂梅在當地參加工作,成為中甸林業局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後來她考入麗江教育學院讀書。1990年畢業後隨丈夫調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任教。1994年末,張桂梅的丈夫因癌症去世。不堪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張桂梅自己要求於1996年8月調到了地處邊遠的麗江市華坪縣中心學校。

丽江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她没有子女却是上百个孩子口中的“妈妈”

張桂梅和孩子們在一起。雲南日報供圖

愛心傾注 貧困地方教育事業的擔當者

出生於東北、成長於雲南邊疆的張桂梅,一開始不太適應這裡的環境,但是慢慢的,在教學和家訪工作中,她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對於改變貧困山區的重要性。於是,她一心撲在工作上,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化作對孩子們的愛,學生的成績不斷攀升。

然而,命運多舛,她自己的身體也出現了種種不適。在同事們的多次勸導下,她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查出了子宮肌瘤。醫生要求立即住院治療,但是當時張桂梅正帶著初三畢業班。為了不影響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張桂梅反覆思考後決定繼續回學校上課。直到學生中考結束後,她才去醫院做了手術,醫生從她的體內取出了4斤重的腫瘤。經檢測診斷,她患上的是癌症。

丽江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她没有子女却是上百个孩子口中的“妈妈”

張桂梅和孩子們在一起。雲南日報供圖

面對病魔,她心灰意冷、孤苦無助。此時,學校師生和社會各界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紛紛為她捐款。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張桂梅的病得到了及時救治。她說:“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是這裡的父老鄉親們為我捐款治病,是組織的關心溫暖了我,這份恩情,我是一輩子也還不完的。”

懷著這樣一顆感恩報答黨和人民的心,張桂梅勇敢地與病魔抗爭,與時間賽跑,忘我地工作,即便是在治療期間也不願耽誤一節課,沒有放棄一名學生。

1997年,因教學工作出色,張桂梅被調到華坪縣民族中學,並擔任初三畢業班的班主任。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書育人的工作中,把自己的情感全部傾注於學生們的身上。

因為過度勞累,她好幾次暈倒在講臺上,被扶回宿舍,醒來她又堅持回到崗位上。“想著自己是一名黨員,共產黨員的責任和義務使我忘記了病痛,忘記了年齡,使我渾身又充滿了力量。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為她們織出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她一心撲在少數民族貧困地方的教育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心血和汗水,堅定守護著自己的信仰,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

丽江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她没有子女却是上百个孩子口中的“妈妈”

張桂梅和孩子們在一起。雲南日報供圖

大愛無垠 助孤扶貧的奉獻者

在華坪民族中學任教期間,只要有時間,張桂梅就經常去老年福利院做義工。

那時候,縣裡沒有兒童福利院,孩子和老人住在一個樓裡,老人和孩子們的生活極不方便。

2001年,當地政府與一個基金會聯合成立了華坪縣“兒童之家”福利院,當了解到張桂梅熱心公益、樂於助人後,雙方都想請她擔任兒童福利院的義務院長。

當時,張桂梅還在華坪民族中學任教,旁人擔心她同時兼任兩職會太辛苦。但是張桂梅毫不猶疑地接受了這個照顧數十個孤兒的任務,表示自己能為孩子們做點事,義不容辭。

現在,兒童之家福利院已經成為136個特殊孩子們溫暖的家,而她也被孩子們親切地喊“媽媽”。

丽江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她没有子女却是上百个孩子口中的“妈妈”

課堂上。 雲南日報供圖

在深感幸福的同時,張桂梅也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她在教學工作中目睹貧困山區家庭的困難和孩子們艱難求學的一幕幕,萌發了為貧困地區的女孩們建一所免費的學校的想法。她希望能為女孩提供好的教育,提高她們的素質,進而改變下一代的教育之路,徹底斬斷貧困代際傳承,幫助貧困家庭脫貧。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張桂梅四處奔波籌措資金,克服了重重困難,於2008年創辦了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為100個瀕臨輟學的貧困山區女生提供全免費的學習環境。

十年來,為了維持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運轉,張桂梅節衣縮食,歷盡艱辛。為了省下錢給孩子們,她把生活費控制在每天3元以內,根本不吃肉。獎金、工資、別人捐助給她治病的錢……她都捐獻給了學校和孩子們。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她碰到不理解的人,被驅逐、被叱罵。

然而,總有一種堅定的信念支撐著她,她說:“如果說我有夢想,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十年來,張桂梅為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家訪行程109786公里,走訪貧困家庭1345戶,培養貧困女生1645人,她們都考進了大學,目前在校的學生還有478人。

丽江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她没有子女却是上百个孩子口中的“妈妈”

孩子們。 雲南日報供圖

立足邊疆 黨建帶教學改革的引領者

在華坪女子高中的教學工作中,張桂梅帶領師生們探索出了一條傳承紅色文化、用愛心培育新人的道路。

在學校的教學管理改革實踐中,張桂梅用馬克思主義育人觀指導教學管理改革新實踐,把基層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貫穿到教學管理工作中,高標準嚴要求建設師德師風,為當地培養了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

丽江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她没有子女却是上百个孩子口中的“妈妈”

宣誓。 雲南日報供圖

作為學校黨支部書記,張桂梅帶頭用“七個一”的方式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要求黨員教師一律佩戴黨徽上課,在校園裡的球場旁建起了一座紅色文化宣傳牆,每週一在這裡進行一次重溫入黨誓詞,舉辦一次紅色經典誦讀活動,唱一首紅色經典歌曲,每週開展一次政治理論學習,組織觀看一部紅色優秀影片。以此激勵全校師生銳意進取、勇於拼搏,樹立了“剛強勤敏、寬厚慈惠、知禮質樸”的女高精神。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連創教學佳績。張桂梅自己也曾被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榮獲全國勞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標兵、中國十大女傑、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十佳人物”,獲興滇人才獎等40多個榮譽稱號。

丽江市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她没有子女却是上百个孩子口中的“妈妈”

孩子們。 雲南日報供圖

面對眾多殊榮,張桂梅把所得的70多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了學校和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自己卻帶病堅守崗位,潛心於教學管理研究和培育新人的事業,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雲南網通訊員 和松陽 記者 和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