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有多少交易者活成了賭徒的樣子

交易裡一個最大的實踐性謬論在於人明明是非理性的情緒性的,但是各種技術分析理論卻一直以理性人為理論展開的前提。

人們在實踐中總結理論的初衷是為了更好的認知所有的事物,但是在交易的世界裡卻是很容易捨本逐末,越是追求完美不虧錢的理論就越是容易讓自己忽視本該重視的東西。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在諸多的技術分析理論中無一例外的假設了每個交易者都是根據可得信息作出最優決策的理性成熟的交易者,不會恐懼,不會衝動,但是這可能麼?也許在非開盤時間會可能,但是在開盤時間內幾乎不可能,腎上腺激素的分泌可不是自己可以理性控制的,並且人性的缺點有優點是與生俱來的,人本身最擅長的就是為了滿足感性慾望可以喪失理性決策的能力,這也是知易行難的癥結所在。所以前提條件達不到,最炫彩的理論也只是沙上的塔。

人生來皆有賭性,所以澳門和拉斯維加斯成為許多賭徒試圖逆天改命高的翻身地,不否認,人的一生總是需要破釜沉舟的堵上那麼幾次,只是有的交易者從進行投機交易開始不是抓住機會賭那麼幾次,而是每一次都在賭,誰能一直都可以承受賭輸的後果?贏了可以會所嫩模,就怕輸到最後連工地搬磚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果說非要分出有什麼區別的話,只能說有的交易者把交易視為一種工作,他們不奢求每一次都可以賺錢,更不奢求一夜暴富,但是一直在追求一種大概率的勝面,只有在概率之內的時候才會進場交易,而有的交易者把交易視為一種賭運氣,期望每一次交易都可以盈利,認為機會遍地都是,沒有進場時機的選擇,更不要提什麼資金管理與交易系統。

另外,不要輕言盤感,如果沒有經歷過許多次賺錢與虧錢的交易,就不要用盤感來安慰自己,並覺得這是一種天賦,這種做法也只不過是一種與賭博沒什麼區別的衝動,行情從來都不會因為你的自我感覺良好而上漲。

魚的記憶只有三秒,其實人的記性也長不了多少,好了傷疤忘了疼,每一個虧錢的交易者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方面都一無是處,只不過總是在重複的翻著同一個錯誤,就行一個徹底的賭徒腦子裡總是想著暴富與翻本,雖然這次扛單扛到痛心疾首,幾乎無一例外的下次還會繼續扛單,在這種惡性循環裡,就看誰能夠強迫自己跳出心理舒適區,每一個交易者都希望可是在這個角鬥場裡實現財務自由和人生自由,但是哪有那麼多的自由?與其他行業沒有不同,自由的前提也是自律。


盤感是一種高維思維,有盤感的人可以見別人之未見,想別人所未想。

擁有良好盤感不但需要先天的敏感,還需要後天有意識的磨練和積累。

盤感,有點類似於我們所說的預感、直覺、第六感,甚至潛意識,雖沒有嚴格的定義,但基本上屬於見微知著,先知先覺一類。我們認為,盤感其實是一種對波動的判別能力,是從不完備信息中得出的相對可靠結論的一種能力。同樣是盯盤,盤感好的人捕捉到的信息一定比別人更多更細一些,總結的能力也更強一些。所以,盤感是一種高維思維,有盤感的人可以見別人之未見,想別人所未想。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良好的盤感是從哪裡來的?有人說是先天來的,有人說是後天來的,我說是昨天來的。當然,我的意思是說,擁有良好盤感不但需要先天的敏感,還需要後天有意識的磨練和積累。

許多技藝型行業的高段位專家都是依靠直覺行事的,這類高段位人士的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其技藝不容易被人複製或被電腦取代。這種優勢是結構性優勢:人人都知道你在幹什麼,卻無法學會。這些憑直覺判斷或反應的專家的準確率相當高,這種直覺是無端猜測,是跟著經驗走,還是有其內在邏輯呢?大家都認為這是經驗在起作用,我也同意這種看法,但同時還認為,這種判斷或反應也是有內在邏輯的,這種邏輯不同於實證邏輯,我們稱之為“微邏輯”。

有些領域的判斷拿捏是藝術性的,這類預判似乎並不多麼合乎邏輯,但這種能力卻又是真實存在的。我們把這種“不合邏輯”地推理出可靠結論或做出正確反應的能力叫做“微邏輯”能力。對一個事物做判斷,一般來說有三種方式:強邏輯、微邏輯、無邏輯。其中,強邏輯是符合三段論的,無邏輯完全是小聰明式的無端臆猜,“微邏輯”就是根據微妙的動向去感知趨向。其實人在交流的時候,肢體傳達的信息常常多於語言所傳達的,所以一個人無論城府多深,都無法全部屏蔽自己的真實信息,完全的偽裝是不可能的。市場也是無法完全偽裝的,只是你有沒有微邏輯能力來捕捉市場微妙的肢體語言。

有良好盤感的人,一定有能力獲取別人無法把握到的不明顯的、微妙的信息。同一個市場,不同的人去觀察,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例如對瞬間的掛單撤單、成交量和空盤量的微妙變化的捕捉和得出的結論的可靠程度是大不一樣的,這就是微邏輯能力的差別。雖然期貨市場瞬息萬變,但在拐點出現之前一定會有不同尋常的跡象出現,雖然這些現象可能是離散的和偽裝過的,但有心人是可以觀察到這些細微的異動並及時作出反應的。

盤感不是靠善猜硬幣的小聰明得來的,而是靠昨天的一點一滴的積累得來的,它是一種溶化到血液中的市場感覺,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要想擁有良好的盤感,就得堅持按照一定的模式細心觀察認真總結,訓練,訓練,再訓練,直至和市場產生共振。

投資像撲點球,事先你很難預測球會發向哪邊,但你必須根據對手發球前的各種微妙的小動作,例如眼神和肢體小動作,等等,來選擇一個撲球的方向。如何撲到市場踢過來的點球,就需要良好的盤感和強大的執行能力了。


什麼是盤口語言?

簡單的說就是,主力操盤留下的痕跡。盤口語言不是簡單的買賣盤觀察,而是價量配合,分時主攻盤量能,下跌時的量能變化狀況等種種變化的綜合。

所以盤口細節,看,是可以的,但更要拋開這些東西去看,直接去切入本質,切入他們的成本,看看他們是否有出貨空間,很多問題就簡單了。

在通常情況下,投資者在看盤時需要注意以下三個要點,稱之為盤面“三看”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1、看趨勢,即密切關注大盤趨勢的變化

股市中非常重要的通道理論告訴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股價會沿著某一趨勢運行,直到政策面或者宏觀經濟面、企業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這一趨勢才會逐步改變。通道理論認為,由於“慣性”作用的存在,趨勢的改變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完成,所以,投資者在看盤時,可按照大盤的趨勢來進行操作,當股票處於上升通道中,就繼續持有等待獲利,而一旦趨勢發生改變,就要及時改變操作策略。

2、看成交量

股諺雲“量在價先”、“天量天價,地量地價”,說的就是“成交量比成交價更重要”這個道理,因為成交量可以決定成交價及其後的股價走勢。一般來說,在股價或指數上升的過程中,成交量應該有所放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持其原有的走勢。如果把股價或指數的上漲看作是列車行進速度的話,成交量就是列車的動力,股價或指數的上漲就好像是列車在走上坡路,沒有動力是萬萬不能的。而下跌就好像是列車在走下坡路,不需太大的動力或根本不需動力,因為慣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此時成交量不再放大,增量資金不再入市,成交量也開始萎縮,就表明大部分資金開始逐漸出逃,股價或指數的下跌也在預料之中。

3、看均線,即密切關注均線的走向

一般說來,股價或指數在長時間上漲後,如果5日均線下穿10日均線就應該引起警惕。若10日均線下穿30日均線,就應該考慮賣出股票。而當30日均線調頭下行時,則應果斷離場,不管你此時是虧損還是盈利。

這裡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如果你在第一次均線死叉(短期均線向下交叉長期均線)時沒能出逃,股價很可能還有一次反抽的機會,這時大盤K線形態會形成一個雙頭或雙頂,此時則是投資者最後的出逃機會。反之,若股價或指數在長時間下跌後,如出現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則應視作是一個較佳的短線買點,而若10日均線上穿30日均線,則可視之為中長線買點。


“盤口掛單”看穿主力真實意圖!

1、大單壓吸籌

掛單特徵:賣一以上有相對較大賣單,而下面買單比較正常,股價不跌。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原理: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壓單吸籌手法。主力在上面故意掛許多大賣單,給投資者的感覺是上檔拋壓沉重,股價可能要下跌,因此普通投資者因擔心股價下跌而賣出股票。下方買單雖不大,但分時圖顯示股價並沒有因此下跌,並且買一位置不時有小單主動承接。這說明主力賣股票是假,隱蔽吸籌是真。如果股價是處於底部區域出現這種現象,主力吸籌的可能性非常高。

2、大單頂出貨

掛單特徵:買盤買一以下全是大買單,但賣盤卻只有賣一有較大賣單,其餘賣檔掛單較正常,並且賣一大賣單吃掉後又反覆出現。

原理:這是主力一種很典型的出貨方式。買盤全部掛大單,普通投資者要想買股票,必須向上主動買掛在賣一處的主力大賣單,並且大賣單被吃完後又有新賣單出現,表示主力在源源不斷地出貨。如果股價已經處於高位,則這種可能性更大。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高控盤股票身上。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3、大買單獨頂

掛單特徵:賣盤有數個較大賣單,但買單卻只有一個大單在下面頂住。

原理:這種掛單說明主力希望橫盤振盪洗盤。上檔有數個較大賣單,主力故意做出拋壓沉重的樣子,但是上方的大賣單卻不主動打壓下方的大買單,說明買賣大單均為主力自己故意掛的。上方掛數個大賣單,下方又有一個大買單,散戶一般會猶豫,因此可能會採取觀望態度。而即使賣出,主力有大買單在下面接下也願意,說明股價目前還處於上漲中段,主力再吃點籌碼也無所謂。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4、夾板洗盤

掛單特徵:賣二以上和買二以下都為大單,但賣一和買一卻幾乎為空擋。

原理:這是主力非常明顯的夾板洗盤手法。主力希望想賣出的投資者和想買入的投資者,在一個比較窄的價格範圍內自由換手,以時間換空間,達到洗盤目的。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分時長時間平臺整理圖中,一般在藍籌股中出現較多,當然還有高控盤股中也常見。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5、漲停板出貨

盤口特徵:漲停價以下買檔,有連續較大買盤或者單獨非常大買盤,但是這些買盤不主動封住漲停板,任憑股價在漲停價位反覆打開,並且漲停價上賣單不斷。

掛單原理:股價在上漲到相對高位後,某日衝擊漲停板。主力用大買單在漲停價以下頂住,而在漲停價位由散戶接盤,自己出貨。這種掛單手法的破綻是主力有能力封停卻不封停。漲停板出貨和漲停板吸籌盤口特徵差不多,二者的區別在於股價所處的不同位置。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6、對倒限價出貨

1、盤口特徵:當日股價大幅上漲後,突然被一大賣單打壓到某一價位,然後在該價位下方買一以下有連續的相對大買單頂住,而賣一該價位處大賣單被吃掉後又連續不斷出現。股價不動,而成交量持續放大。

2、掛單原理:這是主力對倒出貨手法,一般出現在短線熱門股中。由於該股票屬於當時熱門股,而股價當日漲幅較大時散戶後悔沒有跟風,而當主力突然將股價直線打壓到某一較低價位,市場跟風資金貪便宜大量買入。主力便在該價位源源不斷出貨。為了製造買盤踴躍假象,主力也會少量對倒買進。分時圖表現為股價不動,成交量持續不斷。直到該價位買盤枯竭時,主力才會進一步採取誘多或者打壓操作。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7、特殊數字掛單

掛單特徵:股價在買賣單上掛出比較特殊的買賣單,譬如888、555、666、999、111、444、333等特殊數字。

原理:這有可能是操盤手給分倉機構發出的約定信號,也有可能是主力騙籌和出貨的信號。需要根據股價所處的不同階段及當時所處的狀態具體分析。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如何從成交量中發現主力

上漲縮量

上漲縮量指的是在指數或股價上漲的過程中,成交量較前些交易日有明顯的萎縮現象。這種現象說明成交的只是場內資金買盤,場外資金進場不積極,意味著市場做多的意願不夠濃。此時若是股價位於較低位置,表明主力處於進場之初的階段,還未實現控盤;若是出現在相對高位,則意味著主力已實現高度控盤,不用多少籌碼即可推升股價。但由於市場追高意願不濃,意味著股價其後會繼續上漲,因此是一種短線買入形態。

其形態特徵可以從以下三點分析確認:

A.上漲縮量往往出現在股價相對低位,或是相對高位。

B.上漲縮量出現時,成交量較之前要出現明顯的萎縮。

C.上漲縮量如出現在股價相對高位區時,趨勢需為明顯的多頭排列。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1,縮量上漲如果出現在股價相對較低位,往往是股價經歷前期大跌後參與人數減少所造成的自然縮量,其後股價還會繼續震盪尋底,因主力此時尚未控盤。

2,縮量上漲如果出現在股價相對較高區域,表示主力已控盤,只是剛剛結束下跌轉為上漲,股價已從底部漲了不少,投資者多數心存顧慮,導致觀望氛圍較重,不願追高,因此主力會繼續推升股價,吸引跟風盤。

3,縮量上漲如果出現在價格高位區域,此時股價漲幅已很大,投資者應當以短線思維快進快出,因此時的股價往往會在快速拉高後出現快速下跌,主力以出貨為主。

下跌縮量

下跌縮量指的是當指數或個股在下跌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較之前成交量縮減的情況。對於大盤而言,下跌縮量要視消息面、政策面等綜合判斷。對個股而言,下跌中出現縮量,往往是主力在藉機向下砸盤,以實現低吸,但縮量又表明只有少量散戶在低吸,因此後市主力會繼續拉昇股價,是一種買入形態。

A.下跌縮量往往出現在股價下跌趨勢裡,哪怕是短期下跌趨勢。

B.下跌縮量出現時,如果主力已實現控盤,K線此時已走出底部區域,呈多頭排列。

C.下跌縮量出現時,如果此時主力已控盤,K線上必須出現明顯的縮量形態。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1,縮量下跌出現在上漲趨勢中的下跌調整階段,往往是主力短線洗盤行為,此時可積極參與。

2.縮量下跌如果出現在股價高位區,儘管此時支持股價短期上漲,但風險較大,即使參與也應做到快進快出。

3,當市場進入熊市,此時陰跌不止,即使出現縮量也應離場觀望,切勿抄底。

溫和放量

溫和放量指的是當股價在下跌末端或是上漲初期,成交量出現了逐步緩慢的放大。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是因主力在緩慢吸籌所造成的,也是一種穩健的吸籌方式,如果這種形態持續出現,則說明主力控盤力在不斷提升,股價也會緩慢爬升,因此是最佳買人形態。

A.溫和放量出現時,股價已告別底部區域,處於明顯的上漲趨勢。

B.溫和放量出現時,若主力是在逐漸提高控盤力,成交量應為陽量的逐漸放大。

C.溫和放量如果出現在相對高位區時,往往是主力結束洗盤即將恢復上漲時。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1,溫和放量出現時,因為之前的下跌,此時的成交量已處於近期較低水平,是主力逐漸介入股票的表現,但主力介入初期時溫和放量不夠明顯,而上漲初期的溫和放量較明顯,是買入的最佳時機。

2,如果溫和放量出現在股價上漲後的高位區,此時K線上多處於震盪略向上的形態,此種情況多發生在高成長的中小盤股上,次新股上市後經過上漲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此時往往是新舊主力更換之際。

3,如果在溫和放量結束後,股價一旦出現大幅放量,投資者要小心,因為有些主力是在邊拉昇股價邊出貨,即使買入也應快進快出。

突放巨量

突放巨量往往是指股票在運行過程中,突然放出遠高於之前單日的巨大成交量,這種情況如果是出現在震盪行情中的階段性高位,往往是主力借利好出貨的表現,因此是一種賣出股票的信號。但是,如果突放巨量是出現在低位區,則說明主力此時在大舉買入,股價其後會出現快速上漲,是一種買入形態。

A.突放巨量往往出現在股價低位區或是階段性高點,或是告別底部的上漲中途。

B.突放巨量出現時,當日的成交量必須遠遠高於之前任何一天的成交量。

C.突放巨量出現時,K線上的成交量柱可以是紅色的陽量,也可以是綠色的陰量。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1,當股票在震盪行情中遇反彈高位或上行阻力位時,往往會暴出巨量,此時的成交量呈陽量,是主力誘多出貨的表現,若暴出陰量更應當及時迴避。

2,當股價結束低位調整時突然暴出巨量,此時均線處於多頭排列,是主力洗盤所為,可逢低吸納或持股。若此時放出巨大陽量,則是股價上漲啟動的標誌,應當及時跟進。

3,若股價在暴跌中突放巨量,是股價暴跌後止跌的表現,此時往往為巨大的陽量,是主力突然發動反彈的買入信號。

堆量

成交量在某一價格區間出現像小山堆一樣的堆積,叫作堆量。堆量往往出現在股價長期盤底之後,成交量突破了像小山堆一樣的放量;或是當股價經過持續上漲後,成交量同樣會出現明顯的放大後的堆量。

A.堆量往往出現在股價離開底部區域後的上漲趨勢中。

B.堆量出現時,成交量需有明顯的放大的堆積。

C.如果堆量在高位區出現時,往往是主力維持高位出貨的象徵,此時K線上有著明顯的頂部跡象。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1.堆量在形成初期,往往會出現放量上漲,此時是股價出現快速拉昇初期,可短線買入,但當堆量出現後,若股價持續上漲,可繼續持有。

2.堆量如果出現在股價高位區,股票量增價卻滯漲,此時股價漲幅已較大,成為階段性頂部,因此是逃頂的良機,此時K線上有著較為明顯的頂部形態。


不管做什麼事,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態。

在股市裡也一樣,千萬不能急躁。股票自有股票的運行規律,就像大自然一樣,有冬天也有夏天,並不是一年四季都是春天,太陽也是有起有落,月亮也是有陰晴圓缺,股市也不例外,所以,要有個良好的心態去對待股市裡的冬天。那怎麼樣才算是良好的心態呢?

不能急。俗話說,“財不入急門”。不要心急,一定要練好基本功,在該買的時候買,在該賣的時候賣,在遇見系統風險和意外的時候正確地止損,錢就是個副產品,只要你把這些事情做好了,離成功就不遠了。

誠然,我們買賣股票就是為了賺錢,這無可厚非,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千萬不要門心思地盯住自己的賬戶,上去了則高興,下來了就沮喪,這樣是做不好股票的,因為T+1的規則是不管漲跌你當天買的都不能賣,所以你盯住賬戶,即使漲了高興也是白高興,到第二天你能賣的時候下來了你還是一樣的掃興。正確的做法是:你只關注買賣點位就可以了,到買點了就買入,到賣點了就賣出。操作完畢一單後再去看賬戶的盈虧,這才是真實的。

散戶如何才不會變成賭徒?“盤感”這種高維思維你要有

不後悔。買入後,不後悔。如果你買入就覺得後悔,那還是基本功不行,交易系統不夠完善,這個時候要做的不是買入和賣出,而是再去夯實基本功。賣出後,不後悔。不要因為你賣出後股價又漲了而後悔。你要知道,我們追求的就是買在起漲點,賣在次高點,而不是賣在最高點。要有灑脫、豁達、平靜的淡然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平和。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對自己沒有買到的漲停板而遺憾,股市天天都會有漲停板,而且都不會是一個,你不可能盡收囊中。守護好自己千辛萬苦選出來的那隻股票,只要出現買點你及時參與,出現賣點你及時出局,這就足夠了。如果自己買的沒有別的漲勢好,那就作為自己今後的學習內容,好好研究研究究竟哪裡出了問題,自己哪裡還有不足,為什麼沒有選到更好的。

在股市,要懂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如果想學習方法改變長期虧損現狀的朋友,關注筆者的公眾號:書生財經(y60051),掌握系統操作方法,在股市長期生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