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三人中,谁对中国贡献最大?依据是什么?

南山55555


无疑是杨振宁了!作为恢复中国国籍比肩爱因斯坦,全球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有杨振宁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悲哀的

2017年8月,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数10位知名学者齐聚南开,以学术报告会和座谈会的方式为一位老先生接风洗尘,庆祝他95岁寿诞以及恢复中国国籍,转为中科院资深院士。

量子大神潘建伟院士在作报告之前,首先感谢自己在这位老人的指导帮助下,走向科研之路的历程。葛墨林院士则以诚挚的敬意感谢他对物理学、对中国物理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接受到如此崇高礼遇的老人就是杨振宁,在美国,他一直是“活着的爱因斯坦”般的存在。

富兰克林学会1994年公告明确指出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杨振宁四人同列为最伟大最重要的物理学家。就在他耄耋之年恢复中国国籍那一瞬间,我们同时收获了一位全球在世的最伟大科学家,没有之一,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荣耀。

他的光环就如同学术殿堂上最顶层的灯塔,成为了全球优秀科技人才的方向和坐标。

最有趣的一个桥段是,他虽身在美国,却一直在游说一些留学海外、在海外工作多年的顶级人才请他们回来为国效力。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世界最顶级的计算机学家,美国两院院士姚期智,他被杨振宁从普林斯顿大学拉了回来,并跟杨振宁一起放弃了外国国籍,如今,姚期智也从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这才有了中国享誉海内外,每年都将各省高考状元和奥数冠军收入囊中的姚班、智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

对于这位老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懵懵懂懂,甚至心存不齿,希望通过我这篇文章,让大家拨开偏见的迷雾,还原一个真实的杨振宁: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

1945年留学美国,入籍美国是心中最大的痛

1945年,刚在前一年拿到清华硕士学位,23岁的杨振宁就离开了还没有解放的旧中国,踏上了去美国留学的征途。在美国他如鱼得水,先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又来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也就是在这里,他碰上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朋友以及后来反目的路人:李政道。两位天才青年成为普林斯顿的“绝代双骄”,当时的普林斯顿高研院的院长、也是”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被誉为人类“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说:他最喜欢看到的景象,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走在普林斯顿草地上。

所有人都预言他们两个人一定会成功,但谁也想不到会来的这么快。

就在8年后的1957年,35岁的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颠覆了物理学的固有认识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后因为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杨振宁加入了美国国籍,他曾表示,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当时做这个决定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他在一本书里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带着这种负罪感,仿佛轮回一般,95岁的杨振宁决定放弃美国国籍,归籍祖国。

回国后,杨振宁十分欣慰。他的挚友熊秉明曾经说:“你的父亲虽已故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杨振宁作答:“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对于杨振宁来说,名利二字早已经是身外之物,过眼云烟,就名而言,他早已经是享誉世界,比肩牛顿、爱因斯坦的伟大物理学家;就利而言,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美俄三国科学院院士,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高薪美宅,衣食无忧,他决定恢复中国国籍,只是因为他是一个中国人,他挂念着自己的祖国。

学术成就在世科学家中无人能及,排名第一

说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很多人只知道他和李政道一起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但这只是他众多学术成就中的一小部分。事实上,他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有13项世界级的贡献,这一点举世闻名,无可否认。

在这众多成就中,最熠熠生辉,甚至能值两个诺奖的学术贡献,则是大众非常陌生甚至一开始物理学界也不看重的杨—米尔斯理论,这是杨振宁与自己的学生米尔斯早于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在1954年提出的(米尔斯生前多次表示“杨-米尔斯规范对称方程是杨振宁的,自己只是有幸跟着署名”),直接催生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经在杨振宁70岁生日上这样说道:提到20世纪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二是狄拉克拉的量子力学;三是杨振宁的规范场论。

那么规范场论到底伟大在哪里呢?这就需要从四种基本力说起了。

爱因斯坦时代划分了宇宙的四种基本力。它们分别是电磁力(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电、磁和光本身)、引力(使地球和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运动,引力也约束了银河系的平衡)、强核力(为恒星燃烧提供能量。它使群星闪耀,创造出灿烂的、给予生命的阳光)、弱核力(支配某些形式的放射性衰变)。

爱因斯坦为此在生命的最后三十年执着于统一这四种力,他给这个理论创造了一个词:统一场论。遗憾的是,他探索光和引力的统一场论并未成功。他去世的时候,留下的仅是书桌上未完成的各种手稿。

杨-米尔斯理论(规范场论)的提出为大统一理论指明了方向。基于这个理论,物理学家统一了电磁力和弱核力,创立了电弱统一理论。在温度极高的早期宇宙中,电磁力和弱核力是统一的电弱力。以此为基础,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又把强核力统一进去。也就是说,在杨-米尔斯理论的框架下,除了引力之外的三种基本力已经得到统一,可谓是完成了75%的大统一理论。

不止于此,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所有的核物质的秘密都可以被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解开。把物质结合在一起的木头的秘密是杨-米尔斯的规范场论,而不是爱因斯坦的几何学。

今天,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已使“建立一种关于所有物质的无所不包理论”成为可能。事实上,我们是如此相信这个理论,以至亲切地称它为“标准模型”。

标准模型可以解释所有的关于亚原子粒子的实验数据,甚至可以解释大约1万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用1万亿伏特的电压加速一个电子而产生的能量)。这大约是目前在运转的原子加速器的极限。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标准模型是科学史上最成功的理论。

根据标准模型,每种结合各种粒子的力都是通过交换不同种类的量子产生的。现在让我们单独讨论每种力,然后将它们组装成标准模型,于是,杨-米尔斯场又成为了时下大火的量子理论的基础。

除此之外,杨振宁还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学方面取得过突出贡献,有些甚至也是诺奖级的,比如杨-巴克斯特方程,这是杨振宁的第三大物理学成就。正因为杨振宁在物理学中做出了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被公认为一代物理学大师,当世第一,足以跻身史上最伟大物理学家之列。

卖掉美国房产捐献清华,爱国之心可昭日月

应该说,杨振宁当年没回国是正确的选择。当时我国更缺像邓稼先,钱学森这样的工程实践类科学家。而杨振宁属于基础理论的科学家。他和牛顿,爱因斯坦一样,适合在理论物理专研,即便回国也没有用武之地。但不回国并不代表不关心,哪怕身在美国,杨振宁依然关心着故土,并时时帮助。

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到九十年代末特别是二十一世纪,杨振宁促成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立,吸引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回国服务,其中包括首位亚裔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他卖掉美国的房产连同部分诺奖奖金都捐给了清华,前后捐款总额接近千万美金,而且他在清华多年任教分文不取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杨振宁回中国,圈大钱的是中国。

与此同时,他还在给本科生亲自上课,前前后后培养了大批物理学人才,这样人才将给中国基础科学注入新的活力。朱邦芬院士曾经说过,杨振宁先生帮助清华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

杨振宁曾设立了CEEC奖金,支持中国科学家留学镀金,还倡议少年班的建立等。

…………

相关的事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详细列举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他的历程。

“这些年中国有了惊人的发展,这是过去从没有过的奇迹。”杨振宁觉得他是幸运的,小时候的他看到过中国贫穷落后的景象;留学海外,他见过中国人不被尊重的情景;到了晚年,又亲眼见证了今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他能够归来,这也是中国的幸运!

有英雄而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悲哀的

围绕着杨振宁的争论从来没有停过,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关于老先生婚姻的八卦以及归籍的动机,甚至还有人在追究为什么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没有回来,实施道德绑架。

每次看到相关的言论,我都有种深深地悲凉,把科学家当成娱乐八卦来消费的人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态,然而却从来没有人关心这位老人的成就、付出和贡献。


在如今大国博弈的大争之世,人才无疑是核心和关键。现在像杨振宁这样的世界顶级科学家自愿放弃外国国籍回到中国,不管是为了叶落归根也好,为了身后名声也好,这都是为其他顶尖人才参与中国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最好的示范作用。

想想中国“千金买马骨”的典故吧,更何况,杨振宁先生还是真正的“千里马”。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悲哀的。


高维宇宙观


我个人认为是杨振宁。

李政道和丁肇中

其实,丁肇中的工作重心一直在国外,至今都还是,所以丁肇中只是一些国内院校的名誉教授,仅此而已。

李政道,80年代之后开始陆续在国内的学术圈出现,1998年出资30万美金,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这个基金资助了一些高校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方面的相关工作。除此之外,他还要倡导修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不过他只是一个倡导者,并没有加入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当然,他还主持了一些留学项目。

杨振宁

之所以,我认为杨振宁的贡献要大于李政道的原因,客观地说,那就是杨振宁在学术圈的影响力确实要比李政道大一点,所以他可以做得更多。

首先,他是70年代,第一批访问中国的学者,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杨振宁开始往返于中美两国,80年代起,更是长期在国内驻扎。杨振宁其实做了蛮多的事的,而且其实和李政道很像,都是和教育事业相关。

1,出资600万美元,并拉了很多投资,建设了数十个实验室。

2,建设了两所研究院。

3,招募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来中国工作,最有名的就是姚期智,他就是因为杨振宁才回国的。

4,给清华的大一大二本科生上基础物理课。

所以,其实一比较,我们大概就能知道杨振宁的贡献更大一些,当然,就像我之前说过的,这其实和他的影响力大也有关系。


钟铭聊科学



杨振宁李政道和丁肇中都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不过丁肇中目前的工作中心还是在国外,对中国的贡献和李政道杨振宁比起来还是有距离的,但丁肇中还是为中国培养带大了一些年轻物理学家的。

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的贡献几乎都集中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以及赴美留学方面,二人都是在上个世纪中国和美国关系刚刚正常化时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促进两国的学术交流,可以称得上的“科技外交家”,事实证明早期赴美留学的那批人为后来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促成这件好事的杨振宁和李政道却依旧老死不相往来,这也是物理学界的一大憾事。




对中国的贡献可以说方方面面的,建国之初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为国防做贡献,后来的杨振宁李政道等科学家为高等教育以及学术交流做贡献,这些都是值得称颂的行为,没必要非得排一个名次。

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注重科学研究的,尤其是在目前中美科学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下,我们很欢迎在外的华人科学家们回来做贡献。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尽管很多人诟病杨振宁老少配,但平心而论一直抓着这种你情我愿的事来黑杨振宁是没有意义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杨振宁是有大智慧的人,专业技术好,情商高,忠孝仁义智信都能全面顾及。改革开放后为中国大量引进人才是对民族尽忠;因为获得诺贝尔奖,保全了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在那个特殊年代安然无恙是大孝;和原配太太白头偕老,对太太的娘家弟妹照顾有家是仁;获得诺贝尔奖以后马上回来访问,及时的救了老朋友邓稼先一命是对朋友的大义。与翁凡年龄相差这么大,却能令翁凡对他,死心塌地照顾,使他身体健康寿命长久尽能力回馈社会证明他是个有与人相处的智慧之人;实事求是,从民生角度出发,多次反对现在建大型强子对撞机证明他是个不畏强权的诚信之人!


用户5178544189783


高能物理理论创新处于“瓶颈期”,物质与能量的概念混乱,高能粒子对撞机与托卡马克就是一些大型“用电器”。

陨落地质学理论认为:磁场里高速流动的物质转化为金属态氢离子,金属态氢离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时释放电磁波——能量。

显然:物质不能转化为能量——电磁波 。

在物理理论“裹足不前”的情况下,应该讨论谁与自己的学生会给中国带来“灾难”还比较实际!

毕竟杨振宁先生在否定自己与他人都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反对中国上马“大型高能粒子对撞机”,是非常明智的!




金童希瑞


这个问题近乎白痴,意思看来中国的科学研究人员都应该学习杨振宁啊?年青有为的时候都去美国搞研究,服务于美国人!等自己七老八十了,快死了没几年活的了,再回国,找个二十几岁孙女辈的结婚!多厉害啊!贡献多大啊!如果当时新中国成立,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人都不回国,都在美国发展!那么我请问,中国的科技发展靠谁?难道靠在坐的各位?


铁血卫江山


个人认为是杨振宁,然后是李政道,他们都在尽力为国家做贡献。而丁肇中目前主要的重心还在搞研究上。

李政道

丁肇中其实一直以来都还奋战在科研的的第一线,并且主要的工作重心还在国外。只是在中国简单地担任了一些名誉教授的职位。

而李政道从80年代起,逐渐把重心转移到了国内,捐资设立了基金,用来资助本科生从事科研相关工作。还提倡修建北京正负对撞机。

杨振宁

杨振宁是71年第一批回国的访问学者。80年代起来几乎就把工作重心转向国内,一开始是几个地方奔波。后来改变为常驻清华。具体来说他的贡献在教育事业:

1,前前后后捐出几百万美元以及自己在美国的住宅,包括自己在清华的工资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

2,利用捐出来的钱建设了数十个实验室。

3,还建立了几所高等研究院,其中清华的高等研究院成为了世界顶级的高等研究院。

4,招募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来华工作,其中就包括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薛其坤等人。

5,教授清华大学本科生基础物理学。

虽然看起来杨振宁的贡献更大。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比较没有任何意义,杨振宁的国际声誉及成就要大于李政道。而两个人目前都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国家做贡献。所以,从某种角度上看,没有谁更大这种说法,他们都很伟大。


历史图鉴


一个个在鼓吹杨振宁,真是不要脸了。

那是不是应该教育大家把青春贡献给美国,老来再回报国家。

是不是应该教育我们的社会精英,在国家困难时,我们应该在美国,在国家富强时,我们再回中国锦上添花。

国家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因为有邓稼先般的国家脊梁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邓稼先,而不是杨振宁!

他们都有贡献,但他们的精神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小样新来的吧321


看看杨振宁先生贡献



其实喜欢果仁月饼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他们三个人,谁对中国的贡献最大?依据我的调查研究,对中国贡献最大的是杨振宁,然后就是李政道和丁肇中。

如果一定要给“对中国做贡献”打分,杨振宁为100分,李政道为60分,丁肇中为55分。

之所以说杨振宁对中国贡献最大,有下面几个原因:

第一,杨振宁回国最早,而且属于长期驻扎。

杨振宁是1971年开始频繁回国访问讲学。他是中美关系缓和之后第一个回国访问的海外科学家。注意,是第一个。第一个的意义,大家应该很明白。打破了封闭,打破了封锁,让世界开始了解中国,让中国与外界开始进行科学文化上的交流。杨振宁当年回国,是在国际国内都造成巨大轰动效应的。正是由于杨振宁的“领头羊”的示范效应,在1971年一年之内,就有100多个海外科学家陆续回国访问,其中很多人后来担任了中科院的外籍院士,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交往,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杨振宁不仅是第一个回国,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属于长期入驻。1971年到90年代他正式到清华担任教授,这20多年之中虽然他居住在外国,但是他居住在国内的时间也很多。除了有一年他夫人患病的原因,其他所有的年份,杨振宁都坚持每年回国访问一次,每次至少停留一个月。有时候,杨振宁一年回国3次以上,也就是说他回国停留三个月以上。其中,为了创建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杨振宁在中国停留了整整一年。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是杨振宁80年代初期一手创建,原研究室主任葛墨林,就是杨振宁培养出来的,后来做到了中科院院士。

到了90年代之后,杨振宁直接做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我给他算了一笔账,截止2018年,杨振宁至少向清华大学和其它国内院校捐献740万美金以上。其中包括杨振宁在美国的房产,90年代就价值120多万美金,也捐献给了清华。

杨振宁在清华长期执教接近30年,亲自为本科生上课,亲自为清华创建了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这30年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全部捐献给学校,用于引进人才,其中又有7个科学家做到了中科院外籍院士。很多杰出人才是杨振宁亲自打电话邀请过来的,包括姚期智,大名鼎鼎的“姚班”创始人。几任清华大学校长都高度评价了杨振宁对清华物理系的贡献,认为“没有杨振宁,就没有清华物理系的今天”,“杨振宁对清华大学功不可没”。

杨振宁在1977年到90年代,还在兰州大学长期讲学。还在电视大学担任物理课主讲。这些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报酬的。

第二,杨振宁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原因在于杨振宁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担任“全美华人协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会长,领导全美几百万华人,在促进中美合作上贡献极大。……限于篇幅,不再详谈。

第三,对国家建言献策的贡献杨振宁最大……

(内容太多,以后谈……)

李政道和丁肇中,也是杰出的爱国华人科学家。他们在中年之后也经常回国访问,贡献主要是在教育领域。李政道的主要贡献在于倡导建立了博士后制度。丁肇中受邓先生委托,在他的海外实验室安排中国学者做研究工作。李政道和丁肇中,他们的弟子都有人后来做了中科院院士,其中有中科院物理所的所长。还有一些学者回国后虽然没有从事科研,但也做了金融领域的俊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