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陷泥沼,却书写了一个盛世王朝最后的风流

翻开二百九十年的辉煌唐史,李商隐出生于帝国式微的813年,祖辈曾在荥阳做过小官。九岁时,在浙江幕府任职的父亲去世,作为家中长子的他协同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灵柩归里。

他深陷泥沼,却书写了一个盛世王朝最后的风流

少年时,他家境困厄,佣书贩舂,备尝艰辛而不废学业,十六岁即以《才论》和《圣论》闻达乡里,知名于文士之间。

十九岁那年,青衫飒飒、眉眼犹有稚嫩的李商隐得见一方大员令狐楚,后者位居太平军节度使,执掌一方军政大权,同时又是当代骈文大家。许是太过爱才,这位长者见之心喜,将他引为幕府巡官。

那是他一生仕途的开始,想必年少的才子也曾意气激昂,憧憬在不远的将来能够挥洒满腹经纶,指点江山,在这江河日下的时代力挽狂澜。

济世匡时,欲回天地的雄心在他的诗词里展露无疑。那时他是踌躇满志的,“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此时的他在亦师亦父的令狐楚的资助下有过一段美好的日子,清贫的少年以绝世才华得到欣赏,更蒙这位权倾朝野官员的厚爱,亲自传授骈体文的写作技巧,他在出仕的道路上壮志满满。年轻的诗人对自己的才华太过自信,清高的他很快就在科场上尝到不公。命运过早地向一位天才诗人展露了生活的艰辛,并将这份辛酸放大并延伸。

随后的年月,他五考方得一官。他并不明白,那时的权贵们相互提携,科考大量录取的都是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而他,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家世至他这一代已经籍籍无名。进士及第的才子已经二十五岁,二十五岁,年轻倜傥的年龄,对于“少小知名翰墨扬”的李商隐来说,却已经是太迟太迟。

颠沛流离的生活似乎从837年正式开始,二十五岁的李商隐应令狐绹的派遣去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处,想去化解“牛李朋党”的纷争。但命运惯会捉弄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他没有在这里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却意外地邂逅了他一生的爱情。

他人生的起点是一个忧国忧民、胸怀大志的书生形象。抛开十六岁即写出令一帮文士倾倒的《才论》《圣论》勿论,《马嵬》二首里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咏史》中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北齐》中的“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更有名篇《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以及那甘剖心肝于君前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他所有的梦想都是以身许国,然而千百年后,他却以一个情痴情圣的形象流传于世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人说这是他为玉阳山灵都观里美丽的女道士宋华阳所作。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有人说这是他为能弹琴吹箫,作海天风涛曲的洛阳女儿柳枝所作。

他从孜孜以求的政治道路上漫不经心地走出去,不过是悬腕提笔、随意流连的两句,那些精致的意向,就在纸面上如梦一般华丽展开。

他写“锦瑟无端五十弦”,写“昨夜星辰昨夜风”,写“怅望银河吹玉箫”,写“月斜楼上五更钟”。他用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词句书写爱情。千百年来,这晚唐的第一才子,以他“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无以言说,绮丽地熨帖着天底下所有有情人的心。

他遇见的那个女子,叫王晏媄,史书与传说皆呼她为“王氏”。她是王茂元的女儿,公侯权贵家的小姐,生得不知怎样秀丽温婉,以亭亭如莲的姿态俘获了年轻诗人向往政治的心。

他深陷泥沼,却书写了一个盛世王朝最后的风流

有些人天生不属于政治,不会经营那些尔虞我诈、阴谋奸险,他不会衡量一桩情投意合的爱情与如锦前程的距离。我不该这样猜测才华横溢的诗人,以他过早洞悉唐王朝风雨欲来的聪慧,以他天性里的敏感,也许他早已知道一头扎进政治的苦海便是灭顶沉沦。

这忧郁俊美的男子至情至性,一旦爱了,便如飞蛾扑火全情投入,九死而不悔。那年春天,唐文宗开成三年,二十六岁的李商隐娶了那位引后世无限遐想的女子。史书上这样说:李商隐二十六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王爱其才,招为婿。

他始终以其锋芒毕露的才华显现人前,无论在牛党的令狐楚门下,还是在李党王茂元面前。

他深陷泥沼,却书写了一个盛世王朝最后的风流

这个对国家、君主怀着巨大热忱的年轻人从来无意于朋党之争,他天真地希冀以自身所学报效他所热爱的土地和人民,这桩婚姻却将他的一生拖入了一个无底的深渊

他被斥为“背主忘恩”,是令人不齿的叛徒。而命运的闪电又再一次劈头而下,一贯对他提携爱护有加的令狐楚于当年病逝。有同窗兄弟之谊的令狐绹对他展开了第一次报复,开成三年的春天,李商隐参加由吏部举办的授官考试,在复审中被除名。

他如一块美玉,蒙尘太久。时间转到839年,他已经二十七岁,通过考试他终于得到一个姗姗来迟的微小官职,这辛苦得来的“弘农县尉”。最后,却因他执意要替冤屈的死囚减刑而被迫离职。

无须说他在得遇政治知己时,因为丧母丁忧守孝三年,错失了飞黄腾达的机会,更无须说“牛李党争”沸反盈天的时候,他登门探望失势的潦倒官员,即使当他一身青袍追随流放的桂管观察使郑亚时,他的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就挥手给了那些落井下石的权贵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他深陷泥沼,却书写了一个盛世王朝最后的风流

牛僧孺

太平军节度使令狐楚也好,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也好,宰相李德裕也罢,直至桂管观察使郑亚、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跻身权贵对他不屑一顾的令狐绹,这些在晚唐政治里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欣赏或怜惜过李商隐的才华。究竟那未被诗人施展出的才能有多么璀璨,历史和我们都无从得知。命运切断了一个士子纵横捭阖、俾睨天下的道路,却还给了我们一个千年伟大的诗人。

人们总不能把这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文人与任何一处城市或风景挂钩。他写的每一首诗,他吟咏过的每一处风景和城池都是绝唱。当岁月的齿轮缓缓转到晚唐的某个秋天时,巴山夜雨和他的诗句在一千多年前的池塘边横空出世。

厚重蕴藉,风流闲雅,即景见情,清空微妙。后人赞他这一首《夜雨寄北》是玉溪集中第一流!首尾相连二十八个字,是他对远在长安的她诉说着心中的爱意。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刘禹锡曾在诗里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蜀,这片在晚唐尚未被开发的荒凉贫瘠之地,是太多贬谪官员的噩梦。却因这凄苦一生的诗人所书的暖酒一般的诗篇,它便在千万相思的人心中有了温柔缠绵的颜色。

他深陷泥沼,却书写了一个盛世王朝最后的风流

史书上说,李商隐和王氏婚后夫妻恩爱,感情和美,但却要为着功名与生计一次又一次分离。纵观他与她的一生,总是聚少离多。这首诗是一封迟到的书信,书信未成,山水迢迢远在天边的妻已经香消玉殒。据说彼时,这位思念着妻子,想要与妻子西窗剪烛、夜话巴山的丈夫并不知道伊人已逝。

年轻的诗人终身没有再娶,每至七夕必作诗一首。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写这首诗时,诗人已经四十五岁,“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生活的李唐人人皆爱牡丹,而他却是一朵深陷于污泥的水仙,以其精美绝伦的芳香之笔谱写了一个盛世王朝最后的风流。

858年,李商隐逝于郑州清化北山下。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