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

终古苍梧哭翠华


刺蒺藜,是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其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归于肝经。本品可升可降、可补可散,具有平肝抑阳、疏肝理气、祛风明目之效,此外本品还可祛瘀行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肝脾肿大等疾病。

刺蒺藜临床常用来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部胀痛、头晕目眩、血压偏高等症,最为经典的配伍组合为钩藤、菊花、珍珠母等平肝潜阳药物。此外,历代医家经过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认为刺蒺藜配伍白薇、僵蚕等可治疗肝阳上亢、血虚肝热引起的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等症及高血压病;配伍何首乌、沙苑子等治疗肝肾阴虚、用脑过度导致的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高血压、动脉硬化、眩晕症等疗效显著。本品配伍僵蚕还可治疗三叉神经痛、神经性头痛等顽固性头痛。

本品疏肝理气,可治疗肝气郁滞导致的胁肋胀痛、乳闭乳痛,肝郁胁痛多与青皮、柴胡等同用,乳闭不通多与王不留行,穿山甲等通经下乳之品同用。刺蒺藜配伍合欢皮,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诸症。

刺蒺藜清扬疏散、祛风止痒,可广泛用于内外风邪引起的荨麻疹、皮肤瘙痒症、阴部瘙痒症、湿疹、风疹瘙痒等多种皮肤疾病以及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常与荆芥穗、地肤子、防风等配伍使用。本品配伍僵蚕还可治疗黄褐斑、色素沉着等。

若见风热上攻而起的急性结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等,症见视力下降、目赤翳障、肿痛多眵、迎风流泪、头晕头痛等,可使用本品配伍木贼、蔓荆子、菊花、决明子等疏散肝经风热。


男科王传航教授


中药刺蒺藜的学名为蒺藜,是我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之一。蒺藜来源于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是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而得。

蒺藜味辛、苦性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之功,常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的治疗。成人日服推荐量一般为6-10克。

蒺藜为平抑肝阳之药物。文献资料显示,蒺藜可用于肝郁所致之乳房胀痛、乳胀不通;也可与百合、川贝配伍,用于肺痈,肺瘘;又可与菊花、地肤子、苦参等配伍治疗皮肤风疹瘙痒,以及白癜风等病。

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表明,蒺藜含有多种黄酮、皂苷、生物碱、挥发油,以及脂肪油等,具有抗心肌缺血、延缓衰老、轻度利尿,还有性强壮作用等。

悬壶远志


在我中药铺里,拥有一千二百六十三种药材的药材批发店里,我最怕碰两味药,排名第一的是皂角刺,排名第二的则是刺蒺藜。

因为这两种药,只要稍不注意,就会被扎得血肉模糊。相信不少中药党,会有跟有和我一样的疑问,明明是刺,到底有啥用?

皂角刺在骨科领域,及消肿破疮领域,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刺蒺藜呢?

一般蒺藜,在中药里头有两种,其一是杜蒺藜,主产地为湖北,其二就是我们最常用的刺蒺藜,也称白蒺藜,整个北方都是它的产区。其中又以陕西韩城所出的最为道地。

因白蒺藜结子如同一条“羊鞭”,壳上还带毛。这时修仙人士,就联想到“补肾”,认为舂碎白蒺藜,单独服用它,对修仙事业大有裨益。还有,古代灾民,甚至将白蒺藜舂碎和面吃。

古人主要用它来去风热头痛,它对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均有疗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