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今天的湖南,經濟體量排全國第八,各事業蒸蒸日上,但把時間上朔,兩千多年中它一直默默無聞,時常與貶謫聯繫在一起;2000年的沉寂、200年的崛起,在近一兩百年間,從曾國藩團隊掃滅“亂賊”,到開國領袖團隊建立新中國,一度叱吒風雲,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歷史走向,湖南是怎麼做到的呢?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戰國,屈原被流放於沅湘,只因這兒是蠻荒之地;秦始皇命史祿在湘江與灕江之間修鑿靈渠,湖南是秦軍南征百越的前線;到了西漢,劉邦封長沙王,建長沙國,湖南成為漢朝與南越國博弈的前線,當然還有“屈賈誼於長沙”。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靈渠

此後的唐、宋,還有不少人被貶謫到湖南地區,知名的有賈至(被貶至嶽州)、柳宗元(被貶至永州)、劉禹錫(被貶至朗州(常德))、秦觀(被貶處州後徙於郴州),及《岳陽樓記》中的“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岳陽樓與洞庭湖

元代,在偌大的湖廣行省中,湖南地區更處於行省腹地,可治所最終卻在東北角的武昌路,可以說明清之前的湖南地區,開發程度有限,湘江-靈渠-灕江水路通道的濟效益沒完全發揮。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兩晉南北朝、五代至兩宋,北方人的大規模南遷大潮中,去的地方主要是江西、浙江、福建、廣東等,與它們相比,湖南地區得到的人口還真不算多,其根源或在於地形與區位。

封而不閉的地形

武陵山脈、雪峰山脈、南嶺、羅霄山脈、連雲山構成了湖南的地形骨架,東北邊與鄂贛相接處還有幕阜山,它們把湖南的三面都圍了起來,而北面就是兩湖平原了,長江與洞庭湖一帶的低窪平原水網密佈,而廣大的中南部均為江南丘陵,小平原摻夾其間。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口袋地形

湖南的口袋型地形與江西極為相似,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江西只要守住九江,就相當於把大口袋給封住,而湖南守住岳陽,還有一個大開口,那是長江及其眾支流沖積出的兩湖平原,這裡河道密佈、水網複雜,然無險可守,北邊一旦突破長江,澧水、沅江抵擋不住,長驅直入湖南腹地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南下漂泊的人們對安全感有很強的渴求,就這樣,大部分人沒選擇湖南作為落腳之地,更多的往贛浙閩粵去了,而高僧大德卻喜愛衡山,天台、律、淨土、禪等漢傳佛教四宗在南嶽衡山都有弘法事蹟。

變化的區位形勢

湖南位於華中地區南部,兩湖平原與江南丘陵的結合部,雲貴高原至武陵山、雪峰山止,這裡是高原向丘陵的過渡地帶,是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過渡帶,然區位的價值也不完全等於地形之形勝,更在於周邊的形勢變化。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張家界

在古代社會,湖南區位價值高低,還看雲貴、嶺南的形勢,秦朝南征百越時,西漢與南越國博弈時,湖南的區位價值就高,因此才有靈渠,但當中央王朝完成統合,來自雲貴、嶺南的威脅不值一提時,湖南的區位在中央王朝眼中就沒那麼重要了。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隨著經濟重心南移,政治重心東進,東南地區的開發力度加大,經濟社會日漸繁榮,江南成為富貴溫柔鄉,嶺南快速發展,所以嶺南方向來的湘江成了湖南的簡稱,貴州方向來的沅江卻沒有這個“待遇”。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隋鑿通大運河,此後大運河-長江-鄱陽湖-贛江-北江/東江成為溝通中原、江南、嶺南最主要的通道,一時商賈往來不絕,江西有了它,文教、商貿興盛了千年,湖南反而一度沉寂,只能靜候新的變動。

抓住了契機

曾經,“湖南自郡縣以來,曾未嘗先天下”(晚晴湘人王闓運)、“湖南人物罕見史傳”(晚清湘籍人皮錫瑞);到了明清時期,古代社會也步入後期,湖南周邊的形勢又有新的動態,這給湖南帶來了難得的契機,湖南抓住這些時機,要開始書寫華章了。

第一個時機,楊應龍起兵造反(1599年),貴州是其主陣地,戰火卻染指到湘西,而湖廣巡撫對於湘西之事又鞭長莫及,湖南就這樣迎來了首位督辦本地兵糧的巡撫,這是兩湖分家的源頭,到了明末,鄂湘兩地的稅收和漕糧已經分開上繳,於此同時,湖南的書院數量已遠超湖北。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第二個時機,兩湖正式分家。康熙或雍正年間(具體年份有爭議,非重點),湖廣行省開始南北分治,偏沅巡撫移駐長沙後更名為湖南巡撫,湖廣右布政使成了湖南布政使司,兩湖雖然共有同一個總督,但湖南也有了自主權,正式踏上崛起之路,不過200年。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第三個時機,太平天國運動。對於太平天國,曾國藩和部分湖南人看得清,曾國潘組建團練,把這部分人組織起來,他們“易於合心”,以“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形象,出現在中國近代歷史的舞臺上;掃滅“亂賊”後,不少湘軍將領躋身清廷高層,他們“概用楚勇,遍用楚人”,後來的清廷七大總督,六個為湖南籍,文武官員更是不計其數。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正如蔡元培說的“湖南人性質沉毅,守舊固然守得很兇,趨新也趨得很急”,他們守住了天生既有的秉性,也邁出了變革的步伐,以曾國藩、左宗棠為楷模,後世的湖南人投身於變革潮流之中,人才不斷湧現,士紳與百姓對新事物逐漸敞開懷抱。

得到粵漢鐵路

第四個時機,粵漢鐵路。如果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湖南的士紳和百姓還排斥新鮮事物,那麼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被滅後,在帶頭人物的影響下,湖南士紳和百姓也逐漸趨新了;待形勢稍穩定,新式教育、報刊、學會和新思想在湖南出現,士紳和百姓們“趨新也趨得很急”,對於鐵路這樣的新事物,人們一開始不解,後來卻敢去爭取。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張之洞在督辦盧漢鐵路時就提議修築粵漢鐵路,他看上了江西的煤礦,最開始的線路非江西莫屬,而且這裡也是傳統的大商道,眼看新式大通道就要落在江西,湖南急了起來,“鐵路必須經過湖南”成了湖南官民的共識。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首先,湖南在清廷中有人;其次,湖南在輿論中先發制人,前有譚嗣同發表的《論湘粵鐵路之益》,後有熊希齡到武昌遊說張之洞;然後,湖南上到巡撫,下到縣官,均主動配合鐵路勘察;最後,湖南士紳反對外國借款,要求自行籌款修鐵路在收回路權後,而後來“官督商辦”的主張,逐漸被“各籌各款,各修各路”取代,湖南巡撫對籌款的全過程大力支持。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從1900年開始動工,到1936年築成通車,粵漢鐵路修了36年,譚詞同、張之洞、盛宣懷看不到粵漢鐵路通車,爭取到鐵路的不少人也沒能目睹火車馳騁在粵漢鐵路上,但獲得華北與華南第一通道,成了湖南崛起的標誌。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湖南獲得了粵漢鐵路,絕非僅憑湖廣總督張之洞,絕非僅憑譚嗣同的《論湘粵鐵路之益》,絕非僅憑士紳及巡撫的積極主動,而是湖南多方合力、共同爭取的結果,如《湘江與湖南文化的N個側面》所言“清季以來,湖南人才輩出,功業之盛,舉世無出其右”,也如范文瀾(歷史學家)所言“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省”,這才是根本。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粵漢鐵路對湖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響至今仍然存在,從粵漢鐵路到京廣鐵路,再到京廣高鐵,這條連接了京津冀與珠三角的大通道,是湖南崛起的一道經脈,是湖南持續發展的關鍵動脈。

從沉寂到叱吒風雲

古代社會後期,是我國曆史上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已經落後於西方世界,哪個地方能在新的變革中審時度勢而作為,哪個地方就能先發制人,或後來居上。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從兩湖完成分家,到太平天國的起落、洋務運動的展開、維新變法的一現,沉浸了兩千多年的湖南,在粵漢鐵路修築過程中,迎來了生機勃勃的時代,當維新、舊民主都行不通時,新的革命星火在湖南人手中燃成了燎原之勢,70年前的1949年10月1日,湖南口音在天安門城樓響起。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2000年的沉默,終能迎來機會;抓住了難得的機遇,終能夠叱吒風雲;2000年的失落,和數次苦難,因形勢而變,因變而主動作為,終能改寫時運,孤立而不沉淪、封閉而不自守,守住了“勇敢尚武、經世致用”之秉性,邁出了改變的腳步,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湖南就是這樣做到的,自己的區位價值能夠取決於自身的爆發力,更深刻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這也就是湖南。

從默默無聞到叱吒風雲,湖南如何得到了粵漢鐵路?

  • 《湖南通史 古代卷》,作者:伍新福
  • 《晚清湘紳與粵漢鐵路》,作者:黃小彤
  • 《湘軍集團與晚清湖南》,作者:王繼平
  • 《湖南地理與湖湘文化》,作者:周躍雲
  • 《湘江與湖南文化的N個側面》,作者:張偉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